賈婷婷
摘 要 語言作為一門藝術,可謂博大精深,由于語言類型及自身屬性的差別,凸顯出一定的審美差異,針對不同的應用行業,存在著構造及審美上的差別。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語言,存有很大不同,前者以突出事實為主體,采用嚴謹的語言方式,強調語言的精準性;后者則以藝術性語言表達出作者情感,呈現出生動形象語言風格。
關鍵詞 審美;差異;文學語言;新聞語言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3-0028-02
語言的演變和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象征,無論是文學,還是新聞,都會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一種文化和精神,然而在表現形式上卻存在著一定的審美差異。在很多關于寫作的書籍中提到,精準性與生動性是語言應用的重要原則,鮮明、科學、形象化的語言應用非常關鍵,由此可見,大多數文章都需要遵循此項要求。為了讓不同類型語言的應用更加科學、合理,對比和探析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之間的差異性顯得尤為必要,因此,深入探究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應用和審美差異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基于共性審美差異下的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應用對比
信息的傳遞需要語言的作用,此種載體的科學運用,會影響到信息是否屬實、準確。精準性可謂任何語言表達都需要的必備元素。關于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而言,二者所涉及到的精準性內涵又存在差異。對于新聞語言來說,從客觀事實出發,賦予精準性相應的涵義,進行正常的新聞論述中,精煉的語言把握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必備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切忌予以聯想、畫蛇添足,對精準措辭的要求極高。文學語言方面,關于精準性內涵的表現,集中在對藝術價值的傳播與展示上。在很多的文學作品當中,作者均以優美、合適的語言,將思想情感寄托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塑造之上,很多隱喻的環節,讓讀者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不會受到現實社會時間與空間的束縛。與此同時,不同的題材屬性,也給語言的應用帶來很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新聞憑借著邏輯嚴謹、客觀真實的語言風格,在對社會、生活狀況的呈現上,體現出重要的作用,表現效果非常不俗。在語言的選用方面,顯示出非常精準的特點,尤其針對詞語的歧義、多義的情況,一般是堅決不會采用的。反觀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則與之相反。很多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當中,語言的選用都是其關鍵的部分,對于那些模糊不清的形容詞類詞語,是不可以進行使用的[1]。比如:外國的很多新聞學專家便規定,新聞寫作應注意相應的規則要求,盡量不使用形容詞,對于語言的選用應做到細致地篩選,不可以拿來即用。由此可見,新聞語言的運用上是對形容詞加以排斥的。那么,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一方面,形容詞本身擁有很大的主觀性,旨在增強情感程度,所以選用要十分慎重;另一方面,信息網絡時代,大量的信息廣告涌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形容詞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常會被誤解,顯示出一定的低廉性,所以新聞語言中通常不會加以使用,反觀文學語言的應用,則出現一定的不同。
鮮明性,同樣也屬于任何語言形式的都應具備的原則和規定。報紙上的新聞語言應采用鮮明、精簡、形象化的語言風格,以追求實際事實為宗旨,樹立鮮明的語言特色。
在眾多新聞作品當中,以新聞評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新聞一直被當作代表黨與人民心聲傳遞的媒體傳播工具,新聞語言越鮮明、具有指向性,便越能達到對科學的政治思想觀念的傳播和宣傳的目的,這也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職能所在。
對于新聞宣傳工作來說,假、大、空是大忌,不可流于說教的形式,應將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時下的新聞典型案例上,運用鮮明、準確的語言,幫助廣大民眾完成思想精神文明的教育,讓新聞發揮出應有的功效。
針對文學語言而言,并不需要指向性明確、風格鮮明的語言風格。當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表達更加含蓄的時候,相應的作用效果越強烈。文學語言更加傾向于運用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對社會面貌。人物思想內心加以描述和表達。形象與意境的勾勒在文學語言的運用上是非常重要的[2]。
2 基于對立性審美差異下的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應用對比
一般來說,語言在漫長的演變發展過程當中,使得不同風格的語言應用存在著一定的相同點,同樣,語言風格上的對立差異化,也是發展的必然需求,其中以文體上的差別最為明顯。
對于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來說,二者的對立性差異擁有一定的產生原因,大多源于其宗旨性和功能上的差異導致。從新聞語言的角度來看,以真實性為主,強調客觀、實用,為了向公眾展示一定的思想精神,精準性是新聞語言最鮮明的特征,同時利用圖像、聲音的變化予以輔助,獲得應有的效果。
實際上,新聞語言是擁有獨特的審美語言方式及內容的,向讀者們傳遞更為鮮明的審美價值觀,依靠廣泛的宣傳推廣,完成實用性的發揮。反觀文學作品的語言,與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美感是其主要的追求目的,強調通過具有形象、感染化的文學語言風格,打動讀者,并不存在著相應的功利性。
在循序語言既定的規律原則之下,運用獨樹一幟的表現形式,將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文學作品當中,顯示出較高的藝術價值。很多文學作品以教育讀者、傳播正能量為目的,采用優美的語言,勾勒出良好的形象,將自身的情感隱喻在文學世界當中。例如:對劉胡蘭革命者形象的塑造,在文學作品和新聞作品當中,二者的差異便顯而易見。
鑒于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在應用過程中的宗旨與作用上的巨大區別,使得二者呈現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新聞語言主要為特殊指定,而文學語言則指向更為廣泛。在新聞語言當中,顯示出實際的生活情況,語言表達上不但正規、科學,而且簡單、直率,而文學語言的風格則更加含蓄,存在著很多的暗喻,可以看作是對新聞語言的深加工,富有藝術美感。前者的表達通常是基于客觀存在的新聞事件而產生,無論是新聞事件,還是新聞人物,都是社會生活當中真實存在的;文學語言則注重對作者關于生活、事物等各方面意見、思想情感的寄托和表現,主觀情感占據主體地位。在很多文學作品的語言描述中,會出現某一類事件或者人物,采用藝術化的語言加以表述,塑造典型案例,凸顯出現實意義和價值[3]。例如:在國外作家屠格涅夫的《門檻》中描述了一位以革命斗爭為己任的俄羅斯姑娘的勇敢行為,不過在具體的年齡、革命斗爭地點與時間等方面卻沒有涉及到,以美好夢境愿望的呈現方式,將此人物形象勾勒出來。
3 結論
深入研究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應用和審美差異的問題,從共性審美差異、對立性審美差異兩個方面形成有效思路,有利于我國新聞與文學工作管理的進步。本文圍繞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應用和審美差異的問題,從共性審美差異、對立性審美差異兩個方面加以闡述和分析,形成有效的思路:基于共性審美差異下的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應用對比、基于對立性審美差異下的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應用對比。希望此次的研究內容與結果,可以獲得有關部門人員的重視,并從中得到一定的幫助,推進我國新聞與文學工作的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盧焱.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的審美差異[J].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4):37-40.
[2]林溪漫.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的差異與合流[J].閩江學院學報,2015,32(12):52-53.
[3]雷天爍.淺析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的審美差異[J].時代教育,2015,22(16):18-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