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展
摘 要 在《歷史與現實——世界文化多元化研究》一文中,簡要提及了新媒體對于國際傳播的作用:“全球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而是以經濟全球化為主旋律,伴隨政治和文化的因素,呈現出一個經濟全球化、政治國際化和文化多元化并存的錯綜復雜局面。”而在全球化進程中,新媒體的影響巨大。這里筆者根據相關資料,簡要地談談新媒體傳播。
關鍵詞 簡談;新媒體;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3-0034-02
1 新媒體傳播的含義
最近幾年,“新媒體”屢屢成為社會熱點搜索詞匯。在校園里,新媒體的運用尤其廣泛。學生社團活動的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交際、學校集團之間的交流碰撞,都離不開新媒體的傳播。
在《新媒體傳播》一書中,對于新媒體傳播的解釋是: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通信網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移動傳播技術為基礎,為用戶提供咨詢、內容和服務的新興媒體。從筆者個人的觀點來看,新媒體就是隨著科技發展,在新時代下產生的新的社會發展方式。
“新”是相對于“舊”來談的,新媒體無形之中貫穿著我們的生活。當我們鏈接進WiFi,瀏覽網頁時候,新媒體傳播就出現了;當我們登陸QQ郵箱,發送一條最新文件給助教,這時候我們在用新媒體。門戶網站、微博、微信、QQ、網絡游戲、網絡動漫、手機短信、手機電視等,都是新媒體領域。
簡單來說(書中),狹義的新媒體是指在大眾傳播領域、以數字化網絡傳播技術為基礎,能夠實現交互式傳播的信息載體。
2 發展現狀
在21世紀的今天,新媒體得到廣泛的運用。
經濟領域:各個新興行業不斷發展,網購成為大眾行為,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獲利匪淺。
政治領域:現在中國政府部門都開通了門戶網站,新媒體在官民之中充當著傳遞交流的角色,為促進我國政治民主化不斷發展。此外,美國進行總統大選,候選人們利用各種渠道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網絡新媒體已經成為重要的宣傳道路,候選人背后的集團在新媒體上投入大量的資金。
文化領域:現在的文化碰撞大多數都是通過網絡新媒體等傳播。舉一個例子:最近大熱的韓國偶像劇《太陽的后裔》,一出品便風靡整個中國,一時之間宋仲基成為全民男神。如果沒有網絡大力宣傳、微博熱搜隔三差五的炒作,一場場跨越地域的明星通告,那么這部劇絕對沒有這么火爆。除了娛樂圈里的文化交流,在教育界,新興的教學方式正在改變傳統“一個老師數個學生、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在民族文化方面,傳統文化正在新媒體影響下逐步煥發出生機。
此外,不少學校已經注意到新媒體傳播的力量。不少高校都開設了相關的專業課程,四川大學新聞系就開設了一個新的、接時代地氣的專業——網絡與新媒體。(這個對將來的就業方向也有極大影響)
在網絡與新媒體課程上,老師一步到位指出當下中國新媒體發展的概況:
1)微傳播成為主流傳播方式。基于互聯網的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2)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正在加速融合。3)新媒體的社會化加強。
4)新媒體安全成為最重要的國家戰略。
這4點很有概括性和啟發性。
當前中國新媒體傳播發展迅速,根據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量的增長超過20%,中國網民數量為6.49憶,手機網民5.57億。而且中國4G推廣和引用創新,發展前景極大。
此外,這里要特別提及一下自媒體的作用。自媒體的傳播讓每個擁有手機的人都能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自媒體的發展,對于促進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經濟多元化有著重要作用。
如:微博自媒體的發展,促使網絡輿論不斷發展。最近沸沸揚揚的王娜娜事件,正是由于萬千網友的熱忱支持與不斷探索,有關方面迫于輿論壓力不得不徹底清查此事件。自媒體的發展傳播,網絡輿論的形成,促使著各方面不斷的發展。
3 未來發展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巨大的市場。近年來,中國加快了經濟改革腳步。尤其是隨著WTO給定的15年保護期結束,中國將面臨來自世界各國強勢經濟體的沖擊。這時候,國家把經濟轉型的重心更多傾斜與新工業區域,新媒體背后蘊含的巨大價值,近年來與新媒體有關的行業欣欣向榮。所以筆者認為,未來新媒體的就業前景光明。
同時,在《新媒體傳播》中所提及的,新媒體將在各個領域大有建樹。關于書中所提及的一些先進理論和新媒體設備比如IPTV、云盤、云計算,筆者用個人的話來理解:
手機將一體多用,更多的電腦功能將會轉移到手機上,同時會更加貼合人們的工作、學習、交際的需求。互聯網絡將擴展全面,伴隨著網絡經濟蓬勃發展,更多的商業活動將會轉移到網絡上(微商的發展便是一例)。
國家之間的綜合國力比較會更多依托于新媒體幫助。軍事方面,數字化軍事戰略將會占據主導地位。我國經濟將伴隨著新媒體的成長而不斷推進。
4 存在的問題
新生事物的發展往往伴隨著積極和消極影響。
新媒體傳播的蓬勃發展,網絡傳播的不可估量限制力量,必然導致一系列問題。結合《新媒體傳播》一書和個人的看法,總結出以下幾點:
1)他國的文化輸入。新媒體為文化傳播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其他國家的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美劇、日漫、韓劇的盛行就是典型證明,全民追捧宋仲基便是典型一例。這種情況下,極容易產生西方文化崇拜情結,以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價值標準為標準,改變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這值得警惕。
2)網絡的遮掩引發的問題。隔著一塊屏幕,你看不見我,我看不見你,有些流言蜚語便悄然而生。尤其是在自媒體平臺上,流言的傳播極為迅速,標題黨現象屢發不止,無休止的言語暴力屢屢發生。由此引發一系列鬧劇,甚至對國家的輿論穩定造成一定影響。
同時,網絡更成為某個團伙的炒作平臺。郭美美事件、芒果TV超女評委事件以及屢屢上微博熱搜的藝人鄭爽等,其背后都有著不少的炒作。這對自媒體發展的穩定性造成極大影響。
3)新媒體下的經濟問題。阿里巴巴逐步走上正軌,淘寶紅極一時。但是網絡詐騙問題卻成為一個不小的社會問題。
應對策略:
(1)加強立法,包括經濟、政治、網絡文化,相關管理法規亟須出臺,整頓刻不容緩;(2)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國家掌握核心技術,控制不法行為的滋生;(3)提高國民素質。
參考文獻
[1]陳淑琦,張永紅,孫鈺根.新媒體傳播在昆山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15,31(12):1195-1196.
[2]羅曉川.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4(6):18.
[3]胡濱.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分析[J].科技傳播,2017,9(16):23-24.
[4]張應江.探究新媒體傳播未來發展趨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18):126-127.
[5]蔣宏.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趨勢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6(6):3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