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敏
[摘要]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黨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命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新臺階。本文主要是通過厘清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內在的邏輯關系,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探析全面從嚴治黨。
[關鍵詞]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一致性
中國共產黨是治國理政的領導主體,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只有首先做好全面從嚴治黨,才能進一步做好全面依法治國;也只有做好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更好地堅持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一、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從面從嚴治黨的前提和基礎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的追求,作為黨管黨治黨、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致力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而不懈努力。
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為了鞏固新生的國家政權,保障各項事業的順利進行,我國政黨著手創建社會主義法制,從此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隨著我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即1954年正式頒布的憲法,其后迅速制定和頒布了近千件法律、法規,在新中國成立的短短幾年里,并同時起草了刑法、民法、訴訟法等基本法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由此而逐步確立。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之后,總結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本經驗,特別是汲取了“文化大革命”中否定法治的沉痛經驗教訓,開始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道路的深刻反思,鄧小平時期,提出依法治國的思想,并勾畫出其基本原則,始終強調法治,在十五大報告上,他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偉大任務,進而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始終堅持依法治國的這一基本方略,在他的十六大報告上。由此而開始了黨的法治思想和實踐的恢復、重建和創新的歷程。
全面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和人民意志的憲法法律治理國家,要求樹立法治思維,即強調解決問題和處理事務只有一個標準,即“法”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于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的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從嚴治黨不因領導意志的轉變而改變;要求黨的領導工作更加注重科學性、實效性和規律性,同時更加注重黨自身治理能力建設,增強依法辦事、按制度辦事意識,提高黨治理能力的科學化、現代化建設,切實把各方面的優勢轉化為管理、治理國家的效能。
二、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是中國共產黨60多年來執政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是基礎,“嚴”是關鍵,“治”要害,只有參與這些內容的實踐主體的責任落實了,才能真正使黨得管理由寬、松、軟轉變為嚴、緊、硬。
(一)全面嚴治黨對依法治國的組織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鍛造堅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協調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重大的問題上出現錯誤。全面嚴治黨能保障黨在民意的基礎上,又符合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礎上,從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全面嚴治黨能保障黨的相關負責人不插手處理案件、不對司法活動進行干預,在司法獨立、公正司法的基礎上,真正做到維護司法公正;全面嚴治黨能保證黨組織自己率先垂范,帶頭守法,再領導人民守法,最終實現全民守法,形成良好的氛圍。為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在立法、執法、司法及守法方面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全面從嚴治黨對依法治國的人才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要管黨,首先要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路線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他們的理想信念、法規意識、執政能力乃至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且對普通黨員和廣大群眾有著巨大的影響力。2015年上半年,落馬的副省部級高官有15名,平均每12天一名。另外,今年以來,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違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0027起,27041人被處理,17027人給予黨政紀處分。這一連串的數字表明,全面從嚴治黨就必須要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全面從嚴整治,推進干部隊伍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化、具體化和程序化發展,從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為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提供人才上的保證。
(三)全面從嚴治黨對依法治國的制度保障
我國《憲法》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也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也在黨的《章程》總綱中明確提出;2012-2014年,黨中央對新中國成立以來23000多份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系統清理,并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取廢止、宣布失效、繼續有效等處理;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制定了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通過對從嚴治黨重大問題的研究,將依靠規章制度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管黨治黨,強化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保障,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從嚴治黨的一個重要思想,他堅持黨內法規和憲法法律相結合,明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規范準則。全面從嚴治黨在“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中,既擁有保障措施的法律地位,又是具體的方法性措施,這無疑是從制度的層面為實現法治中國“保駕護航”。
三、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依法治國的一致性
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核心是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源于實踐的發展、認識的深化。
(一)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依法治國的出發點的一致性
從黨的性質上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與特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相聯系;從歷史進程來看,我們黨從革命黨發展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正是中國法治現代化的發展過程;從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上看,要全面實現、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要充分反映以民為本、法治為民精神;從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與黨的性質上看,他們是根本一致的,黨所具有的內在先進性,其決定了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同樣也包括對社會主義法治的領導,依法治國的概念當然包括了依章治黨的問題,從制度根源的層面,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依法治國具有一致性。endprint
(二)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依法治國追求目標在根本上的一致性
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其終會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鞏固自己的領導和執政的地位。黨的歷史使命就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所以堅持黨的領導,就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社會主義法治就是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要把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與法治的特殊功能很好地結合起來,開創實現黨對各項事業領導的全新政治實踐。全面依法治國是經過反復實踐證明了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遵循。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共同指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三)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依法治國互相保障、互相促進
從邏輯關系來看,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是一致的,它既相互銜接、相互聯系,同時又是相互支撐、相互保障、相互促進。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國須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金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同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對改進黨的建設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黨的領導必須依靠全面依法治國。我們黨依法執政,既要求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從而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經過9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這些規章制度對建設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國家具有引領和推動作用。
在當代中國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必須依靠中國共產黨,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又要堅持黨的執政、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面對依法治國這樣一項龐大、復雜而艱巨的系統的工程的實施、推進,必須需要一個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強有力的政黨的領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動員和組織各種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推動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順利進行,從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