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召青
【摘 要】技工學校的學生對語文教學不夠重視,技工學校的教師對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也不夠重視,故而導致學生品德思想方面有所欠缺,對自己認知不夠,并且缺乏較好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對于技工學校學生的德育滲透和思想品德建設非常重要。我們不能保證技工學校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學習能力很高,但起碼要響應核心素養人才培養計劃的培養目標,將技工人才的技術水平和思想品德通過教學改革提升到一個比較高的層面上,旨在為社會和國家輸送具有較高水準和完善人格,適應能力強的綜合性現代化高級技術人才。
【關鍵詞】技工學校;語文教育;德育滲透;思想品德建設
語文科目的教學特點就在于具有獨特而強大的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作用。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歷史文學作品和優秀刊物文章都是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在語文教學的工作中,根據學生所處學校環境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文字表達和語言功底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思想修為和品質道德,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找準自己的社會位置,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清事物的好壞,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社會核心競爭力等。語文課文中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文字和質量兼備的美文,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與高度統一。教師在對語文課程進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隱含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思想德育因素,如:愛國主義情懷、集體主義價值感提升、勤儉節約、終身學習、誠實守信、寬厚待人等中華傳統美德,還有堅持不懈、銳意進取等優良品質,幫助學生在語文課文學習過程中感悟思想道德對我們的洗禮,并且耳濡目染,從自身做起,將這樣美好的品德和思想傳揚下去。根據技校語文教學的具體實際情況和學生的思想品德修為層次,技校語文教學實施德育滲透的課堂實踐方式總結出如下幾種,以最新技工學校第五版語文教材為例。
一、注重課文主題思想的品質啟蒙
技工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教材中課文都是通過教育部精心篩選,嚴格審批下來的符合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道德意識水準和認知能力的可讀性較強的故事類文章。因此文章中蘊含的豐富的故事道理和作者思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進行挖掘和感悟。教師在課文內容教學的同時應該提示學生注重對于細節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描寫還有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從細節中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思想道德品質啟蒙。
例如:在《一碗清湯蕎麥面》教學中,教師應該先組織學生查閱小說寫作背景,知道小說內容來自1989年第十一期《讀者》。在了解了作品寫作背景和相關情境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小說全文一遍,對小說形成一個大致的印象和概念。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故事情節的開展、人物形象的描寫以及文章思想和主題幾個方面入手,再去仔細閱讀文章一遍,試著自己找出答案。大部分學生在閱讀第二遍小說后可以輕松找出故事情節,主要核心人物,人物形象描寫最多的就是母親和兩個兒子,主要從衣著和話語、表情以及動作來描寫人物形象,可以得知他們家境貧寒。再通過面館老板對母子三人的特殊照顧可以看出人性的光輝和真善美,通過母子三人在困難處境中堅強奮斗、互相激勵可以看出他們團結一心,勤奮向上,面對困境不屈不撓的優秀品質。而通過小說最后的結局可以看出,具有優良品質并且始終堅持善舉的人最終都是會有好的結果和報應的,我們應該將這種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作風傳揚下去,以身作則,為下一代做出表率作用。并且在文章中的母子三人境遇與技工學校的學生處境頗有幾分相似之處,都是在艱難的環境中,一個比較低的起點。故事中的主人公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發家致富,最后過上了不比別人差的幸福生活,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啟發學生要不滿現狀,勤奮學習,努力奮斗,不要失去希望,為今后的美好生活拼盡全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通過這樣的引導式教學方式對技工學校的學生進行語文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和基本感知能力,加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的人格和意志,是新課改下的素質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重要實踐措施。
二、注重課文主題思想的現實啟蒙
技工學校的語文教材選題多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層面,根據學生以后需要面臨的實際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選題,大多題目內容具有實用性,且符合技工類職業學生的發展特點和發展需求。例如:一些類別的文章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情感熏陶進行教導,而一些文章注重通過生動的故事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和心態進行啟蒙教育。而一些文章則主要敘述一些社會上存在的道德現象和人性的多面性,教會學生判斷事物的好壞與對錯,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加社會競爭力。
例如:在《天堂與地獄比鄰》一課的教學中,教學思想主要是想教育學生通過對一封名人家書的閱讀,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活能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即熱愛自己的事業,不以利益為目的,才能收獲更多的財富。而教師在本課教學中應該先通過課文導入——介紹作者背景和身份來激起學生的崇拜欲。同時通過簡單介紹作者的職業背景讓學生提前了解文章的主要講述內容。再引導學生閱讀全文,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到一位企業家如何看待勞動、職業以及如何對待自己工作的點點滴滴。教師在文章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全文結構,文段大意的梳理并且找出文中能夠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加以分析和理解。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把握重點,旨在通過細讀品味文章中的經典思想——例如:工作是一種特權,工作是一種信念,工作是一種態度等等。
通過這樣的語文教學課程教學生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且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工作態度面對今后出入社會的每一份工作,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走向成功。
三、注重課文主題思想的心態啟蒙
人際交往是即將早早步入社會的技工學校學生需要馬上面臨的一大問題,由于步入社會時的年齡相較于一般學生過早,對世界的認知觀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應該注意對于學生在人際交往,明辨是非等各方面的教育,幫助技工學校學生形成完整的社會價值觀和對人際交往的正確認識,提高他們的社會防范意識,幫助他們在今后的社會成長中更加順利地發展。
例如:在《美腿與丑腿》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對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以“美腿和丑腿”為題,以及“研究哲學的一位老朋友”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通過這樣的思考讓學生領悟到心態決定一切事物的走向以及待人接物如何明辨是非的道理。即如果希望受人敬愛而自得其樂且做事情順風順水那你一定要樂觀起來。而我們在日常人際交往過程中要留心對方的生活態度,要與正能量樂觀積極的人交往,避免和負能量的人為友等等。
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和自身處事心態以及待人接物的原則相結合,可以很好的啟發學生,讓學生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對不好的事情和困境作出正確適當的回應,并且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和如何正確擇友等等,旨在幫助學生更好適應社會,在社會發展中少走彎路,避免不可挽回的后果。
結語
技工學校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滲透是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人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優良的品質以及學會更好地在社會上生存的具有重要意義的教學課程。根據新課改核心素養人才培養計劃的目標,我們應該注重對于技工類職業學校的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讓他們學會積極面對挫折,養成良好的道德修為,同時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力和基本的人生安全防范能力等,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管理和培養,旨在為社會和國家輸出更多具有較高水準和完善人格,適應能力強的綜合性現代化高級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琦秀.淺談德育教育在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就業與保障,2012.06
[2]何淑娟.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職業,2011.09
[3]陳娣,范小容.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初探[J].科技展望,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