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要: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擔負著重要的使命。高等學校的管理是人才培養的保障,因此,高校必須做好內部控制建設工作。本文基于實踐中存在的狀況,從組織架構、預算管理和合同管理出發,探討了高校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公立普通高等學校;內部控制;預算管理
中圖分類號:G4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7-0003-02
一、 引言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高等學校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進程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要認真履行好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中的職責使命,高校就必須做好內部控制建設工作。
高校承載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使命,而關于資金的使用除教學、科研活動外,還涉及采購、基建、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與高校事業的迅速發展相匹配的必然是大量資金的投入,那么,如何實現“以戰略導向為引導,在保證高校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提高財務信息透明度,降低資金使用風險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高辦學效率效果,進而實現高校的長遠發展”的內控目標,是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我國公立普通高等院校可分為省屬高校和部署高校兩類。省屬高校是隸屬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的普通高等學校。部屬高校是教育部直屬管理的高等學校。二者在經費投入和管理上存在明顯區別,并且省屬高校占我國公立普通高校的絕大部分,所以本文中的高校指我國地方省屬的公立普通高等院校。
二、 高校內部控制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本文主要從高校的單位層面及業務層面,對目前我國高校內控建設中存在的關鍵、突出問題進行剖析。
(一)組織架構存在缺陷
我國的高校屬于事業單位,提供的是公益性的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公共服務,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并由政府出資設立,經費絕大部分來源于公共財政,包括國家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所以,從組織架構來說,我國的公立普通高等院校由于權力機構的缺位,其具有天然的組織機構設置存在缺陷。一般情況下,組織內的監督機構應由權力機構授權,與決策機構同極,并負責對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進行監督。但缺失權力機構的高校只能設立一個與執行機構同級的內部監督機構,根本無法對處于上一級的決策機構進行有效的監督。
(二)溝通協調機制存在障礙
內控建設中,首先強調的就是職責要分清、權責要一致,但過分強調職責劃分的負效應就是信息溝通不暢。各部門、崗位均從自身的職責出發考慮問題、處理業務,而忽視了高校作為一個整體的全局意識。信息溝通不暢,各個業務流程之間的銜接存在問題,導致內控執行過程中的效率低下。
有些高校為了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溝通,率先實現了信息化,但大部分信息系統僅為本部門的工作需要服務,不能打通“信息孤島”的現實窘境。此外,各部門缺乏溝通,還會造成相同的信息系統重復購買、開發的情況,資金浪費現象嚴重。
(三)預算控制沒能形成有效的閉環結構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中最重要的一條的主導思想就是“以預算為主線”,把其他五項經濟業務貫穿起來。要求強化經濟活動的預算約束,使預算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發揮其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評價反饋的控制和提升作用。但大部分高校的預算僅限于預算編制和執行,弱化或沒有績效考評環節,這就使預算在內控中的提升職能大打折扣。只有通過有效的考評機制,才能倒逼下一年的預算更加貼合實際,而不是因循守舊,根據以往經驗調增或調減預算。
預算是高校開展各項工作的起點,無論是收支管理,還是采購、資產、建設項目和合同,都要在年初做好預算,預算業務控制在整個內控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預算的準確性直接影響高校內控實施的效率和效果。
(四)從合同簽訂到合同終止歸檔缺少必要的控制環節
高校中的很多經濟活動往來都涉及合同,如政府采購業務、開展工程建設等。合同業務包括合同前期準備、合同訂立、合同執行、合同后續管理等環節。目前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合同前期準備不充分,對必要性缺乏準確的論證;由于缺乏專業的法律人員,合同的內容無人把關;合同執行過程中無人對付款進度和完成程度是否與合同相符進行監督;合同沒有統一的歸口管理部門,查閱困難。
三、 高校內部控制建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內控機制建設,彌補組織架構缺陷
由于高校的組織架構存在缺陷,因此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無論是從理論角度還是實踐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單位層面來說,應首先建立起科學的執行程序和制度規范,并通過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倒逼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以此實現內部的牽制與制衡,達到決策權、監督權、執行權“三權”分離的目的。
除了“三權”分離,還要建立風險評估機制、議事決策機制和議事決策問責機制。高校應定期對其經濟活動進行風險評估,明確各經濟活動的風險點,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微杜漸。高校應制定議事決策的工作流程,并明確審批權限,規定具體的決策原則。除了議事決策機制,還應有配套的議事決策問責機制,適當公布議事決策結果,對議事決策過程進行詳細記錄,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實行責任追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