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琳琳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100)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聲樂教學日益受到重視。作為培養應用型聲樂人才的搖籃,高職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教學模式與時代發展要求脫節、聲樂教學特色化不足等原因,高職聲樂教學呈現出一些發展上的制約局面。在這種形勢下,高職聲樂教學亟待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來改變當前的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率。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聲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隨著李克強總理“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互聯網+教育”模式開始在高職聲樂教學中廣泛開展。
“互聯網+教育”是指將互聯網應用于教育領域,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將教學資源碎片化,再重新配置、整合,實現教育的信息化。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學活動主要圍繞著互聯網展開,教師使用互聯網教學,學生借助互聯網預習、練習和鞏固知識,兩者通過互聯網交流信息,傳統教學成為了互聯網教學的補充和拓展。
聲樂教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技術性。聲樂技巧需要進行大量練習,為了使學生真正掌握聲樂技巧,教師不得不重復示范,這不僅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教師借助互聯網提前準備好教學內容,在上課時只需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其展示出來,對于課程的重點問題再著重講解。這樣一來,教師就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答疑解惑,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聲樂是知識與技巧的結合,學生除了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發聲技巧。在以往的聲樂教學中,教師掌握著教學的主動權,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進度學習,枯燥的學習氛圍難以引起其學習興趣。而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課程更加形象、生動,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庫,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搜索相關知識,按照自己的計劃展開學習,真正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聲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其本質是通過聲音向人們傳播情感。學生只有真正地感受到聲樂中蘊含的情感,才可能將其傳遞給他人。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較為單一。緊張、枯燥的課堂教學使學生難以掌握專業知識,更談不上感官能力的培養。而“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教師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向學生傳授知識,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增加了知識的感染力,使學生更形象地體會到聲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從而了解聲樂的內涵和魅力。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中的聲樂視頻、音頻等,耳濡目染,拓展視野,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聲樂感官能力。
“微課”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知識碎片化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微課的時間較短,通常只有5-8分鐘。展示形式包括音頻、視頻、圖片等,內容可以涵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問點,形式新穎,知識點豐富,對于高職聲樂教學效果提升具有積極作用。第一,簡短的授課時間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第二,微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每個微課只傳授一個知識點,使學生更容易抓住知識的精髓,獲得教學重點。第三,微課具有便攜性的特點,教師將微課課件拷貝給學生,或發到學生的郵箱、qq、微信等。學生利用電子設備,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可以隨時隨展開學習、鞏固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練習制作微課。通過制作微課,學生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聲樂知識,加深對聲樂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鍛煉對知識的利用和整合能力。
近年來,微信逐漸成為大學生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微信不僅可以傳播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等信息,還具有通話的功能。憑借信息發布便捷、信息影響范圍廣、互動性強、成本低廉等特點,微信深受大眾喜愛。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微信也開始應用到教學領域。很多教師利用微信搭建了課后互動系統。首先,在高職聲樂教學中,通過微信,教師可以隨時與學生交流互動,解答學生的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向學生分享聲樂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困擾,提高學習成績。教師還可以建立一個班級微信群,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隨時隨地交流信息,在交流中促進學生聲樂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此外,很多聲樂藝術組織都設有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一些聲樂技巧、國際前沿的聲樂信息等。通過關注這些公眾號,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聲樂知識,還可以了解到該領域的發展情況,擴寬視野,為以后的就業提供參考。
近年來,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發揮了自身積極的意義和價值。與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相比,“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對于信息的傳播更加快速,對于知識的展示也更加生動形象,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高職聲樂教學開展中,教學工作者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將“互聯網+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有效地結合起來,互為補充,真正提高高職聲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