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潔
(河南省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在傳統意義上,將學生通過看譜,演唱,打拍子來學習聲樂知識,并且同時能鍛煉學生的眼睛,大腦,嘴巴以及手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就叫做視唱訓練。如果訓練的是學生對音樂的辨識力,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樂感,這就是練耳。而在中職學校一般培養的人才是面向幼兒園的學生,而這些學生的聲樂啟蒙是很重要的。在教學方面,不能只按照課本上面的進行教學,還應該加強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在教材和現實中交互進行,相互滲透,才能夠讓學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才能夠更好的消化這些知識,轉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同時,也要充分調動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興趣,有樂趣的在課堂與老師進行互動,這就需要老師的一步步引導和探索,建立起音樂專業與學科的知識上的關聯,進一步優化建設和諧有趣的課堂[1]。音樂教學也不是單一的一門課,要將音樂教學與其他專業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消化。
傳統意義上的聲樂教育總是地位比較低下,學校也沒有加強重視,所以總是以集體的大的公開課的方式來進行集體教學,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師資力量的匱乏,所以往往達不到很好的效果。傳統的教育方式也違背了交互式教育的初衷。所以,我們要大力推廣交互式教育,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老師只是做一個輔助和引導的工作就好。通過交互式教育,讓學生學會看樂譜,聆聽感受音樂以及練習演唱[2]。因此,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加強教師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更主動學生的體會,感受和想象。教師進行引導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但可以設置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場景,以便于使學生深入思考理解并且自己探索挖掘更多的音樂語言的表達形式,與學生們科學互動,多方面的輔導他們學習知識。在聲樂教授的課程中,可以借助現代化的設備來播放一些優秀的音樂,歌舞劇,電影等等來幫助學生們理解,培養他們視唱練耳的基礎,讓學生們自己感受,自己理解,相互交流。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一步步的引導和思維探索,引導學生思考一些相關的音樂知識,幫助同學梳理思維技巧以及方式,不但可以在一部音樂作品上出發,還可以進行多方面的擴展,舉一反三的多加練習,感受作品的魅力[3]。
交互式教學模式的目的不但是為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合作,還是為了加強與各個學科之間的良好交流的紐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記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一味撒手放任,正確的做法是,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相關問題時,教師要從音樂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們一步步的理解,一點點的消化,站在專業的角度,在旋律,節奏音準等方面幫助學生消除疑惑,從而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個新的關系——交互式學習溝通。更重要的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既要開展這種教學模式,例如在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檢驗效果并且相互評價,又不能不關注學生們現有的學習狀態,給他們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有自己在團里最適合的位置與最科學的定位,教師要通過與學生的反饋來啟發學生,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點,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好了自己的位置,才能讓學生們自信學習與積極表現,也能讓他們的優勢和特長進一步發揮[4]。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事業。而在我國當前中職學前教育的聲樂教育中,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之間的交流,將學生始終放在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不能忽視這是基于交互式教學的基礎上的補充與發展。所以,教師運用的教學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現代的多媒體設備,這些設備有助于提高學生在節奏,視唱等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始終牢記,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優勢和特點出發,這樣,不論在團體還是在個人方面都會大有益處。因此,教學中推動改革與轉型,不但能夠對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對于全國范圍內的音樂專業學科的教育也會做出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