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雪
(鄭州工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既是對人類生活的真實反映,又有著對舞蹈這門藝術的熱愛,對促進人們的審美觀和提升人們的精神修養也起著重要作用,同時這也是高校舞蹈專業教育的目標和使命。所以,國家的教育部門自2011年起就開始主張把藝術類的學科教育從文學類別的學科教育下劃分出來,把藝術當做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教育類別。這一重要的措施不僅僅在一定形式上提高了整個藝術類學科教育在教育行業中的地位,也體現了教育部門對藝術行業未來更好發展的重視。
第一,舞蹈專業實踐教學,是基于課堂上理論教學基礎的前提下而進行的多種實踐教學活動。對于綜合類高校舞蹈這一藝術教育來說,高校不僅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這也對高校舞蹈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綜合類高校舞蹈專業對課程的設置也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前提。而舞蹈專業實踐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教育課程,在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吸收、更好地消化知識,讓學生們構建屬于自己的舞蹈知識體系,從而改變學生原有的被動學習狀況[1]。因此在舞蹈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管是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及教學目的,還是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的簡單的學習、簡單練習,都必須要把舞蹈教育的目的和舞蹈教育的任務置于重要的地位。只有這樣才可以使舞蹈教學專業向著正確的、目標明確的方向發展,才能真正的做到舞蹈實踐教學為學生的素質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只有這樣,國家的舞蹈事業才能日漸輝煌。
第二,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也發展迅速,與此同時中國舞蹈教育事業也呈現迅猛的發展趨勢。全國各大院校以及舞蹈教育體系都紛紛擴大自己的招生規模,選擇舞蹈專業的學生人數也隨之大幅度增加,但是綜合類高校舞蹈專業在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由于中國舞蹈教育事業長時間以來并沒有真正體味到舞蹈的價值,只是簡單的認為那只是從事舞蹈事業的人的要求,而對其他學習舞蹈的人來說,只是為了生活增添色彩才去學習,從九年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大學教育,舞蹈僅開設少數的選修課程,或者并未真正的加以實施,由此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接二連三的浮出水面,例如:學生們并沒有很明確的認知到學習舞蹈的真正目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不是很強,也有待提高,還存在著對于課堂理論學習不能靈活變通,只把身體上的舞蹈訓練視為重點,未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和學校的教學質量,還有一點就是當下的綜合類高校舞蹈教育普遍存在著遲鈍式的舞蹈教育課程體系,缺少適合自身的舞蹈教育課程體系。但是總的來說中國的舞蹈教育事業仍然是蒸蒸日上[2]。
第三,整體的教育目標是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舞蹈教育。為盡快解決眼下的舞蹈教育現狀問題,各界人士紛紛獻計獻策,國家也開始重視起來并采取措施予以付諸實施,首先是要高校舞蹈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創新,剔除傳統的機械式教學方法,注重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學,課程設置要尊重學生需求,應當通過簡單的方法來進行優化,從而讓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與掌握舞蹈知識,采用人性化、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來開展舞蹈教育教學工作,例如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來展示舞蹈的柔美與姿態,讓學生們真實感受到舞蹈的美麗與婀娜,并讓學生們自己開動腦筋編一段舞蹈,并且要通過肢體生動的展現出來[3]。這種實踐式的教學方式體現了人性化的的教學理念,還可以是欣賞一段現下的舞蹈教學視頻,另外教師可采用小組比試的形式讓學生們來給各個舞蹈小組點評,來一場小組間的競爭,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認識能力,也可以更好的改進或是借鑒好的舞蹈思路,這種小組式的教學方法就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舞蹈的能力,建構以全面育人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真正的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第一,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在舞蹈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可算是舉足輕重,面臨的挑戰與承擔的責任也是相當重的。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個性是不同的,一些學生表演能力很強而自身的創造能力卻顯得遠遠不夠,一些學生則恰恰相反,極具創造能力但是表演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說舞蹈實踐改革是否能奏效的重中之重便是重視學生自身的個性特征,做到充分尊重、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特長能力,彌補學生的不足。所以高校舞蹈實踐課程要根據學生自身特有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對于因材施教方面,現有的舞蹈教材和教學方法,在培養和造就舞蹈人才方面是起著不可否認的作用,但是對于培養有個性特點的舞蹈者來說卻有待改進[4]。因此,我認為應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征或者是所具備的特殊才能采取相應的策略,比如說作全面的分析,調整教學材料,適當的改變一下教學方法,授課形式也應各不相同,真正做到舞蹈的人性化。此外學校也應該多開設一些拓展學生能力的藝術類選修課程,特別是對綜合課程的設置,與此同時也要結合基礎課程與人文課程相結合,進行多方面學習。
第二,其次要把課堂實踐與舞臺實踐相結合,切不可因循守舊,要敢于突破,如果是舞臺實踐仍然僅限于在學校內小范圍的去進行實踐的話,那對于更好的接觸于社會,真正的走進社會方面來說不利于培養人才的目標的實現。實行舞臺實踐教學的改革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對課堂舞蹈理論的教學,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優秀的舞蹈理論可以很有效的幫助學生更好的去認識舞蹈,了解舞蹈的內容,學習舞蹈的精髓,進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所以說要在加強實踐教學的同時,要把課堂的理論實踐教學與舞臺實踐聯系起來。因此綜合類的高校舞蹈實踐課程主輔相結合,教育為主,理論為輔,實踐學習為主,課堂教學為輔,盡最大可能地引導學生去感知舞蹈的美、體驗舞蹈的魅力、理解舞蹈的真正意義。最重要的是需要改變“教師為主”的理念,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一切以學生為導向,做到在老師的引領下去實現舞蹈的意義,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更好的避免在教學中固定思維和模式從而導致形成思維定式,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創造力,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再者要學會活學活用,把課堂上的理論概念真正運用到舞臺實踐中,將死板的理論轉換成活的具體實踐,真正運用起來[5]。在教學中,如果能使學生將舞蹈理論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中,并通過進行實踐練習來提升自己,既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逐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第三,實踐教學成為當今較為有成效的教學模式,在一些方面也看到了顯著的成果,摒棄那些因循守舊的理論式教學模式,敢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對于在單一枯燥的舞蹈教學理論課上去僵硬的認識理論來說,在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融入到實踐課堂上,其主要原因在于,選擇學習舞蹈專業的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每個學習舞蹈的學生們在舞蹈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方面有所差異,所以要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這不僅是培養舞蹈人才的核心,也是舞蹈教育專業在進行舞蹈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進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關鍵步驟。因此,舞蹈專業的實踐教學,不僅僅豐富了舞蹈的內涵,也拓展了課堂實踐教學的內容,同時也在實踐教學中把理論揉進實踐教學中去,為促進學生養成舞蹈核心素養,培養實踐能力,必須要把握住舞蹈的核心要素,因此,必須要在舞蹈實踐課程教學中加入課堂理論與社會實踐相對應、相結合的模式,使舞蹈實踐教學能與社會實踐相互結合,相融合,相互滲透,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對舞蹈表演專業的素養以及更好的培養學生對舞蹈的熱愛與興趣[6]。
綜上所述,綜合類高校舞蹈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研究與實踐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舞蹈,舞蹈教學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能力培養意義。雖然當前還依舊存在著較多的不利的舞蹈教學課程現狀,但是只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和改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讓自己能更快的適應新時代的教育理念,積極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出合格的新時期的舞蹈專業人才。此外綜合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程與教學內容改革及研究依舊責任重大,因此為了祖國舞蹈教育事業美好的明天盡快到來,舞蹈各界人士要紛紛行動,采取正確的策略,用行動付諸于實踐,為舞蹈實踐教學披荊斬棘,為中國舞蹈事業的發展添姿添彩。
[1]羅靜.高校公共舞蹈實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11(9):93-94.
[2]孫瑜浛.藝術類高校舞蹈表演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建設[J].大眾文藝,2017,23(21):45-47.
[3]趙志強.論綜合類院校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改革新構想[J].鴨綠江月刊,2016,17(8):88-90.
[4]曹麗坤.保定學院舞蹈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方案[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30(5):101-102.
[5]柳文杰.中國古典舞專業課程體系核心訓練內容辨析[J].樂府新聲,2017,21(1):159-163.
[6]胡靜.安徽省體育舞蹈表演專業課程體系調查與研究[J].體育師友,2017,40(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