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文
開遠市人民醫院康復科,云南開遠 661000
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觀察肌內效貼布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Ⅰ期患者疼痛腫脹的治療效果,選取了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該院就診的326例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Ⅰ期患者為分析對象,全部患者進行康復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肌內效貼布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326例腦卒中(肢體功能評定為Brunnstrom分期Ⅱ~Ⅲ期),且伴有肩手綜合征Ⅰ期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女各有176例和150例,現根據入院編號隨機將其分為兩組,每組患者163 例,年齡 37~80 歲,平均年齡(58.3±11.9)歲。 經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給予康復治療,即良肢位擺放和運動治療、康復易化技術使用,分別對患側上肢(諸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和指間關節等)進行無痛被動活動和本體感覺刺激訓練等,20 min/次,1 次/d,5次/周,治療3周,治療過程中分別給予改善循環、營養腦細胞、對癥和支持治療,通過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來有效控制其他基礎疾病,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肌內效貼布治療,具體治療策略如下:①減輕肩部疼痛貼法。所采用的貼布為X型及Y型,以自然拉力為度,讓患者保持站立或坐立位,自然下垂患肩,內旋位,肘屈90°,將前臂旋轉到前面,患手需要用另一只健側的手穩穩的拖住;中部錨將肩部的疼痛點固定住,尾向兩端延展[1]。②手部腫脹減輕,收縮腕伸肌群貼法:所采用貼補為散狀型及Y型,取患者的仰臥位或者坐位,將手臂旋前并在治療床上放置,手腕懸于床緣,保持腕部的自然屈曲;在肱骨上髁固定錨,并沿著腕伸肌群進行延展,尾可以從手背經過延展可以從指間繞過。上述貼法治療,每次持續3 d,休息1 d再進行下一次,連續治療3周,貼扎總共進行6次。兩組患者均不接受其他治療,如針灸和激素、脫水治療等,所受到的健康教育相同。
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來評定肩關節被動運動到終末端發生的疼痛,即以患者自覺疼痛程度打分,0~10 分,正常無疼痛:0 分、輕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評定手部腫脹程度的標準:顯效:水腫現象完全消失,可以自由活動;有效:腫脹有所緩解,活動時會受到限制;無效:腫脹程度如同治療前,無任何好轉[2]。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取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對比分別采取χ2檢驗 (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疼痛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盡管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觀察組的降低幅度比對照組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治療前V A S評分 治療后V A S評分觀察組(n=1 6 3)對照組(n=1 6 3)t P 9.7±0.9 9.5±0.7 1.0 3 7 7>0.0 5 3.2±0.9 7.1±1.2 1 5.3 8 1 8<0.0 5
觀察組總有效率95.09%(顯效115例、40例、無效8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07%(顯效98例、26例、無效3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肩手綜合征在臨床上的發生率比較高,大約控制在12.5%~70%之間,多發生在中風以后的1~3個月內,目前并不明確發病機制,普遍認為與中樞損傷造成的交感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肩關節正常功能與結構改變、腕關節長時間受壓和過度屈曲等眾多因素有很大的關系,該病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限制上肢關節的活動范圍,妨礙康復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小的影響。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在臨床上的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活動受限、肩痛、同側手指和手腕紅腫熱痛等,中期集中表現為皮膚手指肌群萎縮等,后期會加重手指關節痙攣、皮膚干燥發病且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該研究主要針對的是Ⅰ期患者。早期通過干預可以有效緩解Ⅰ期患者肩關節疼痛和手指腫脹的情況。
肌內效貼布相比較于傳統貼布,伸縮性和透氣性更好,致密性低,防水透氣,厚度適宜,其背部貼有S型黏膠的透氣彈性貼布,在拉力作用下彈性可達140%,在肢體運動和軟組織的交互作用中,可以給軟組織足夠的支持與放松,水腫現象和炎癥反應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微循環,降低疼痛。同時,采用爪形貼扎的方法可以將組織液滯留和血液淤積的區域充分包裹起來,持續自然的回縮力通過對淋巴的輕柔按摩,可以將淋巴水腫有效的消除掉;在有效的貼扎時間中對患者進行持續治療,貼扎后不僅不會對治療性活動產生干擾,而且還可以在消除腫脹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X形貼扎有助于循環痛點處的血液循環,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3]。另外,肌肉效貼有助于增加輸入感覺和糾正身體力線,上肢功能的強化可以通過改善姿勢來完成,在對肌肉和關節形成巨大支撐與穩定作用時,不會對身體的正常活動產生影響。在該次治療中,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疼痛明顯緩解,且腫脹總有效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Ⅰ期的過程中,采用康復治療聯合肌內效貼布治療的方法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和腫脹疼痛,促進患側上肢功能的恢復,實現對手功能的改善,縮短整個腦卒中的康復進程,促進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操作簡單、應用安全,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王芳,葉金波,趙仕蓉,等.綜合康復訓練聯合肌內效貼布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Ⅰ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7,32(3):205-206.
[2]楊俊枝,鄭鳳蓮,王志勇,等.中藥離子導入配合綜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43例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7,23(9):91-93.
[3]安鵬飛,王瑞輝.針刺放血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臨床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7,23(1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