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萍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人民醫院,甘肅張掖 734000
骨折手術患者往往由于手術和外界創傷等對患者機體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患者產生疼痛的感受[1]。這種疼痛不僅會影響患者心理,而且影響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復,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2]。臨床護理中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從而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該次研究特選取130例骨科手術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30例骨科手術患者的資料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處于骨科手術48~60 h范圍內。實驗組65例患者中男 35例,女 30例;年齡 19~60歲,平均年齡(43.25±2.16)歲;28例股骨頸骨折、22例尺橈骨干雙骨折、15例肱骨髁骨折;對照組65例患者中男34例,女31例;年齡 20~62 歲,平均年齡(44.38±1.65)歲;30 例股骨頸骨折、15例尺橈骨干雙骨折、20例肱骨髁骨折;所有患者均無嚴重的肝腎疾病、精神疾病者、陣疼藥物禁忌者或語言溝通障礙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實施統計學比較。
首先給予對照組常規的臨床護理干預方式,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實驗組無痛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疼痛評估、物理止疼等,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2.1 心理護理 骨科患者手術后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的創傷,患者身體上承受較大的痛苦,這時護理人員必須要依據每例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給予心理安慰,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疼痛發生機制;積極鼓勵一些忍耐性較強的患者,并與患者進行友好的交流和溝通;還可以采用音樂療法、心理暗示以及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同時也可以指導家人、朋友等按時給患者熱敷、按摩等處理,緩解患者身體上的不適,促進患者疼痛的消失。
1.2.2 健康知識教育 患者入院后就要開始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疼痛機制、疼痛評估、止疼藥相關知識,并囑咐患者早入下床活動,訓練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印制疼痛宣傳手冊,使患者掌握疼痛相關知識,教會患者疼痛自我管理的方法,消除患者對術后疼痛的恐懼,改善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讓患者了解更多術后疼痛緩解方法,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1.2.3 疼痛評估 利用疼痛評估量表對患者術后疼痛進行評估,量表采用0~10分計量制,并制定疼痛評估方法、頻率、規范化疼痛評估記錄單等,包括評估時間、部位、日期、處理方法、對睡眠的影響以及不良反應等。固定每次評估的時間,并在患者入院后8 h內完成首次評估,而后每天晚上20:00對患者實施疼痛評估。手術后麻醉效果消失后依據麻醉方式進行全面的評估分析,局部麻醉的患者1次/h,共評估2次;其他麻醉方式的患者1次/h,共評估4次。
1.2.4 止疼處理 術后可以對患者實施藥物止疼,必要的情況下使用鎮疼藥物,比如去疼片、曲馬多等藥物;另外,在患者皮膚沒有受損的疼痛部位采用三期消腫散+蛋清緩解疼痛,2次/d。這種疼痛方法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疼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局部疼痛。除了對患者實施必要的藥物止疼外,還要對患者進行物理止疼??梢圆捎秒姶碳ぶ固鄯ê臀⒉ㄖ委焹x對患者實施止疼,從而減輕患者術后疼痛。
1.2.5 情感護理 患者術后由于對疼痛忍耐度有限,心理比較脆弱,容易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所以為了使患者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溫暖,醫護人員必須與患者家屬達成和諧相處的共識,并積極主動鼓勵家屬與患者溝通,體貼、安慰患者,盡量滿足患者合理要求,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提高患者與病魔斗爭的信心。
滿意度評價: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非常滿意:護理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滿意:護理后,患者疼痛癥狀緩解;不滿意:護理后,患者疼痛無明顯變化;另外,注意觀察患者疼痛評估、使用鎮痛藥頻次和48 h疼痛頻次,并做好記錄。
該次研究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實施統計,研究中有關計量資料的比較用t檢驗,同時用(±s)表示;有關計數資料的比較用 χ2檢驗,用[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發現實驗組患者疼痛評估、需鎮疼藥頻次、48 h疼痛頻次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指標比較(±s)
組別疼痛評估需鎮疼藥頻次 4 8 h疼痛頻次實驗組(n=6 5)對照組(n=6 5)P 2.7±0.9 7.5±0.8<0.0 5 0.5±0.4 5.4±0.7<0.0 5 5.2±0.9 0.9±0.6<0.0 5
經過護理后,發現實驗組有28例非常滿意、35例滿意、2例不滿意,總滿意度為96.92%;對照組有26例非常滿意、29例滿意、10例不滿意,總滿意度為84.62%;可見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骨科疾病疼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感染、外力損傷、截肢以及手術損傷等。特別是進行手術治療的骨科患者,比較容易發生術后疼痛,而疼痛不僅會給患者身體上帶來較大的折磨,而且會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悲觀等情形,甚至會引發感染,不利于術后康復[3]。所以,臨床上必須要對患者實施術后疼痛護理,緩解患者疼痛癥狀,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近幾年,隨著無疼理念的進展,臨床上對骨科手術患者也開始實施無痛護理理念[4]。而如何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成為醫務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必須從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多個方面入手給予患者科學的護理,緩解術后疼痛;做好疼痛評估和止疼處理,必要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藥物干預或物理止疼的方法緩解術后疼痛,從而更好的緩解患者術后疼痛[5]。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疼痛指標和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無疼護理應用于骨科術后護理中具有很好效果。
綜上所述,在骨科術后護理中應用無疼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何冰君.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層級護理對術后康復的影響[J].母嬰世界,2016(19):200.
[2]張曉蕾,鮑月紅.術后營養護理對蛛網膜下腔出血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2):11-14.
[3]蒲小蘭.疼痛控制護理對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干預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9):2,4.
[4]趙艷梅.分析探討疼痛控制護理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5,14(6):237-238.
[5]張麗萍.層級護理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評價[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23):3688-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