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玉婷+魏亦軍+胡云虎+張連鳳
摘要: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在提高教學質量上面臨一系列機遇和挑戰。本文結合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分析了應用型地方高校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實際,分析了此類高校在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一、 構建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意義
2014年6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地方本科高校面臨著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事實上,這些高校大多是由專科學校升格而來,辦學時間不長,且經驗不足,在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培養手段和評價體系不夠健全等諸多問題。高等學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學,因此,堅持教學的核心地位,建立一套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保證高校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目前,眾多應用型地方高校在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上進行了不斷地探索,構建合理的教師教學考核體系,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等問題也成了相關學者們討論的焦點。盡管如此,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仍然存在不足和有待改進之處,如何建立科學的、有效的、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是實現新形勢下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
二、 目前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相符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高等教育的質量,關系到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人才的保障。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性院校和高等職業學院,其在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上存在以下特點:第一,地方性,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立足地方、面向地方、輻射地方,依托地方或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直接為區域發展和產業振興服務;第二,應用性,培養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性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因此,在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應充分考慮到自身定位和實際。但是目前,一些院校辦學定位不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照搬照抄綜合研究類大學的教學質量監控模式,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與自身的辦學定位不相符合,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監控反饋改進模式,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不完善,監控內容不全面
課堂教學和理論教學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點內容,目前很多應用型地方高校在進行教學質量監控的時候,注重理論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某一或者某些部分,而未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地監控。重視教學計劃的擬定,輕視教學研究、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地監控;重視教師教學過程監控,輕視學生學習過程監控所帶來的問題也更加顯現。另外,培養高層次的技術性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也是該類高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原則,但是一貫以來重視課堂教學監控,輕視實踐教學監控;重視知識傳輸過程監控,輕視素質教育和能力教育過程監控;重視知識考核監控,輕視素質考核和能力考核監控的現象依然存在。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不完善、監控內容不全面已經成了高校教學質量提升和實現高校人才目標的阻礙。
(三) 教學質量監控以管理評價性為主,改善性為輔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已經在各大應用型高校中鋪展開來,盡管還不夠完備,但是大多數高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包括學生評教、同行評教、領導評教、教學督導專家評價等等,并利用其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也作為老師年度教學考核、職稱晉級的重要指標,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更多的高校將教學質量評價作為一種管理措施和評價選擇指標,未充分發揮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反饋改進作用。
(四) 教學質量監控意識不夠,未形成各部門聯動,全員參與的評價網絡
高校教學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涉及決策部門、管理部門、后勤部門、用人單位、家長等多個方面。而大部分高校在建立教學質量評價系統時,注重學生和教師這兩大構成要素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忽視了其他各相關部門參與教學質量監控的意義。使得目前的教學質量監控難以形成全局性、全員參與的體系。
三、 完善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措施
(一) 結合應用型地方高校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高校在建立自己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應充分參考國內外相關高校的經驗,結合區域及地方特色,制定具有自身特點的監控體系。應始終堅持教師知識積累和實踐能力發展并重,始終堅持高校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始終堅持對學生知識傳輸和能力素質培養并重的原則。如鼓勵高校教師積極參與實踐學習,認定“雙師雙能”型教師,打造一支知識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注重學生實踐教學的指導和考核,如社會實踐、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實驗課程、畢業論文等,結合地方經濟特色,在實踐過程中培養能夠滿足一線工作崗位需要、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應用型生產、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
(二) 重視學生的核心地位,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是把學生的教學需求作為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把學生評教放在教學評價的核心地位,以學生質量為導向建立發展性的監控機制。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學習過程地監控也不止是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監控,更要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及學習質量地監控,強調學生參與度。細化學生評教評價指標,將評分和評語相結合,并以此作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在年度考核和職稱晉級中實行教風一票否決制。建立學生信息員制度,成立學生評估委員會,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在學生中進行廣泛詳細的滿意度調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學生學習狀態信息,分析高校教學的強弱項,并以此為導向建立發展性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endprint
(三) 建章立制,建立評價性、激勵性、改善性并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通過制度建設,規范教學管理過程,確保教學質量,使一切教學行為和教學管理活動有章可循。建立以二級學院為監控重點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運用目標管理,利用期初、期中教學檢查為主要監控節點,重點抽查與教學息息相關的試卷、作業、畢業論文、實踐教學過程材料等教學材料,結合整個教學周期的學生反饋、教學督導檢查等各方面反饋信息,對二級學院教學過程、學科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管理狀態等各方面進行監控。并將教學質量作為對二級學院進行考核的重要依據,對各二級學院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督促及時進行整改。除此之外,為激勵各二級學院積極進行教學質量管理,各老師切實投入到教學質量提高的行動中,學校可以根據以上各方面指標對二級學院教學質量進行排名,并予以一定的獎勵,使教學管理系統不僅能夠切實起到評價作用,更能對各位老師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對二級學院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更好地改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變“事后把關”為“事前預防”,逐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四) 加強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以人為本”,全員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人是管理活動的主體,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質量監控的責任落實到每個人頭上,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使大家都參與到教學質量管理工作中來才是永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活力的根本。以人為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學生為本,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和評價權;以教師為本,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權,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以教學質量管理者為本,構建各方協調聯動的高素質教學監控隊伍;以學生家庭和社會需求為本,以社會需求和家長滿意作為唯一有意義且最終的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胡榮寶,高天星,張元.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考核體系研究——以銅陵學院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7):193-197.
[2]張烈平,馮兵,李德明.地方本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銅陵學院學報,2014,(5):117-119.
[3]曹旭華.地方本科高校辦學定位與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儲玉婷,魏亦軍,胡云虎,張連鳳,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