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品德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對小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影響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三個要素是道德心理、道德環境、道德評價,教師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須加強對學生良好的道德心理的培養,采取各種措施使道德環境得到優化,并完善道德評價機制,使三個要素互相促進,從而提高整體的德育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品德發展;影響因素
良好的品德是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品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不可偏廢的一部分。小學階段的品德教育對小學生優秀人格的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養成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時期,我們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幫助其建立健康、積極的社會道德意識和人生價值觀。教師要想提高德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正確認識道德心理、道德環境、道德評價這三個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然后,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德育效果整體的優化。
一、 道德心理
研究表明,學生成長于重視良好道德心理教育的學校和家庭,其一般具有較強的是非觀念,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鑒別能力也比較強,他們的道德情感和意志也比較明確,能很好的抵御外界的誘惑,從而以堅定的道德信念來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一般來說,這些學生心理積極向上,具有良好的心理認知、思維習慣和態度定勢,并且能接受來自家長、教師、同伴或者其他人對其提出的道德要求,而且會主動的去學習良好的道德行為,甚至還會在已有的品德基礎上進行創新。他們比較容易去接受一些道德教誨并為之付出努力,而不會出現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互相矛盾沖突的現象,道德心理素質較強,也會不去抗拒一些與品德教育相關的活動。而由這些學生組成的學生群體,一般具有較高的道德覺悟,他們不會嘲笑別人,也不會圍攻別人,他們互相影響,共同進步,其蓬勃向上的道德氣氛更能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道德心理成為影響學生品德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 道德環境
小學生由于其身心發展和社會閱歷都比較有限,對道德的認知還處于比較懵懂的狀態,但他們的模仿能力極強,學習能力也極強,因此,在學校,教師要采取相應的策略,讓良好的道德氛圍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教師、同學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小學生品德的養成,良好的班風校風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影響要素。而在校外,家風家教、親戚之間的道德行為等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社會文化環境更是復雜和多樣,書籍、社會團體、道德宣傳等等,都對小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也就是說,小學生所處的道德環境是復雜多樣的,學生也是社會的一分子,其道德言行作用于社會,也受社會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并且影響也是巨大且深刻的。古語有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風氣較好的環境使學生積極向上,即使表現稍差一些的學生也會得到很好的進步,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使學生的個體品德與社會的道德風尚形成良性互動,發揮道德環境強大的影響力。
三、 道德評價
學校、家庭、社會常常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評價,或褒揚或批評,通過這樣的評價,學生受到激勵或教育,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品德。學生也常常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評,這樣的自省精神具有較強的自我約束效果??傊?,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他者評價和自我評價二者互相影響和促進,不斷激勵著學生對自己的道德認知和行為表現進行改進和提升,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小學生主要的活動范圍是在學校,因此,會出現學校的意見、教師的評語、同學的評價的影響比家庭和社會的評價還要有用。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學校范圍內的道德評價的質量和效果,要多給學生鼓勵性評價,以表揚為主、以委婉的批評為輔,更要避免厲聲指責這樣的情況的發生??傊?,就是要堅持客觀、科學,避免隨意,同時,在注重整體性的前提下,要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評價。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并給予學生充分的“信賴”,讓學生以內在的道德情感來指導自己的行動,然后,教師再給出恰當的評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
四、 正確認識道德心理、道德環境、道德評價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個人的品德取決與其道德認識、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習慣等的整體水平,同時,又受到社會、學校、家庭以及所處的群體的道德氛圍的影響,另外,自我和他人也總是以一定的道德標準對道德表現進行分析、判斷、評價,道德評價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因此,我們必須明確,道德心理、道德環境、道德評價三大要素之間是互相影響和制約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將這三者給予相同的重視,不可偏廢、不能割裂,要從整體上優化德育教育質量。在心理學中,道德的自我評價屬于品德心理的一部分,因此,小學生的自我評價系統對其行為、思想等具有調節作用,也就是說,他們的自我評價影響其個體品德的發展。而他人的道德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有機結合,就成為影響學生道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的道德評價。
影響小學生品德發展的三大要素是互相滲透、彼此影響的,這三者的共同作用促進了學生品德的發展。如果出現某一要素的失調或缺席,學生的道德結構就會出現較大的缺陷,甚至會導致不良品德的形成。而如果這三大要素結合的很好,學生道德品質也會更加的理想。因此,教師在開展具體的德育工作時,要注意對環境、評價、心理三方面的重視程度,爭取得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總之,影響學生品德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互相影響、相互依存、彼此滲透,是一個有機的德育整體,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要堅持以“育人”為德育的宗旨,讓三大要素共同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出力,這樣,德育才算真正實現其價值意義。
五、 結語
道德心理的發展、道德環境的優化、道德評價的開展要互相協調,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學生養成高尚的品德。我們要對德育工作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并將三大要素進行有機的融合、貫通,才能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更加健全、完善,為學生成為一個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打下基礎,從而實現德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華銓.淺談影響學生品德發展的三大要素[J].教育科學研究,1990,(04).
[2]玄連花.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J].作文教學研究,2016,(03).
作者簡介:
朱微,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吳橋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