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全面迅速的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中以期貨期權為主的場內衍生品市場及場外衍生品市場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影響力。本文先闡述了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現狀,著重指出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就推動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完善和發展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 期貨市場 發展現狀 問題及對策
一、金融衍生品市場存在的必要性
衍生品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對基礎市場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其也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衍生品市場的主要功能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1、風險轉移,滿足了金融市場參與者規避風險的需求,參與者通過套期保值來來建立相應的頭寸,從而對沖未來價格波動產生的風險,從而將風險轉移出去,鎖定收益或成本。
2、價格發現,衍生品市場比現貨市場對市場因素反應更加敏銳,第一時間反映真實的供求關系,衍生品市場的價格的決定領先于現貨市場價格,因而具有價格發現功能。
二、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現狀
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分為場內衍生品市場和場外衍生品市場,場內市場主要交易標準化的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場外衍生品市場則交易的是非標準化的合約,包括遠期、互換、場外期權等等。其中場內衍生品市場經歷初期的起起伏伏,近些年取得了長足進步,品種不斷豐富,而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相對不夠充分,同時也具備相當大的潛力。
近些年隨著市場成熟度和參與度的逐步提升,在證監會的指引下,各期貨交易所根據市場需求和廣大交易者的呼聲,逐步推出新的期貨品種,并于2017年正式推出了商品期權,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了豆粕期權,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白糖期權,不斷豐富我國的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而上海期貨交易所能源交易中心計劃于2017年下半年推出的原油期貨更將成為全球交易者矚目的焦點。
三、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期貨市場在90年代時出現后一度發展迅速,全國各種交易所頻頻成立,但由于成立初期制度不完善、漏洞較多,經常出現脫離市場實際情況的單邊價格運行,大量投資者破產,有關當局決定整改,將大批交易所整改關閉。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盡管一些問題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快速健康的發展。
1、場內金融衍生品品種依然較少,無法滿足企業規避風險的需求。
通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場內衍生品市場的品種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的品種覆蓋農產品、工業品、貴金屬和化工品等幾乎各個行業,形成了基本的體系和框架,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也在醞釀和測試許久后重新登上舞臺。但就目前而言,商品期貨市場的品種細分程度依然不夠,各個產業鏈分別只是存在某一兩個期貨品種對應,與此同時很多上下游的企業無法找到對應的品種進行參與,無法進行針對性的套期保值,從而無法做到最大限度地轉移風險。
2、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非理性投機者太多,依然具有極大風險。
場內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桿屬性,在加大其收益可能性的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參與的風險,也吸引了大量的風險偏好投資者的參與,也導致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參與結構失衡,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機者。
是期貨市場為例,期貨市場其實是套期保值者、投機者和套利者之前的博弈,三者在共擔風險的前提下,經過博弈來決定最后的收益分配。我國現階段期貨市場中,以套期保值者身份參與的依然不多,而套利和投機者也多為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嚴重不足。同時由于品種覆蓋不全,結構不合理,導致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的關聯性差,使套期保值者面臨巨大風險。而非理性投資者過多,導致投機心理過強,市場波動性大。
3、市場規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90年代我國引進期貨市場后,人們開始更容易的接觸到金融衍生品市場,但因為初期市場不規范不完善,出現各種大起大落單邊行情,導致人們對期貨市場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市場有所偏見。我國的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時間依然相對較短,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經驗不足、對應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市場上有很多打著金融衍生品名義的詐騙行為,如外盤原油期貨和諸多參差不齊的現貨交易平臺。與此同時在場內衍生品市場上也存在類似內幕交易及操作行情的行為,給一般中小投資者帶來很大損失,也擾亂了衍生品市場秩序。
4、現貨市場規模無法匹配。
在我國當前的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現貨市場規模不匹配的問題明顯。衍生品本身具有派生性,所以任何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都必須有完善的現貨市場與之適應。缺乏相對的現貨規模與之匹配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市場價格脫離市場供求的情況。而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容量越小,市場價格就越容易受到人為控制,為少數人所利用,傷害大多數投資者的利益,這將不利于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因此現貨規模對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十分關鍵,對市場價格波動的穩定性產生直接影響。
四、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建議
面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目前的種種問題,我們應該吸取國外的經驗教訓對癥下藥,完善本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促進本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現代化建設服務。而國際意義上來講,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內市場與全球市場已連為一體,國家間的利益博弈已經有傳統制造業延伸至金融衍生品領域,因而完善發展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有利于提高國際競爭力,有助于爭奪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利益。
1、不斷豐富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品種,進一步滿足企業轉移風險的需求。
就場內衍生品市場而言,針對目前品種依舊偏少的局面,應積極推進衍生品品種的豐富,以滿足企業轉移風險的需求。一方面,應以國內期貨交易所現存的期貨和期權品種為基礎和紐帶,不斷豐富細化期貨和期權品種,針對市場需求,關注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同步匹配,以做到同一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企業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衍生品品種,以做到精準套保,從而有效轉移風險。另一方面,針對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品種,特別是重要大宗商品,應及時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優化和推出相匹配的國內品種,以幫助國內企業在國際貿易環節中實現雙向套保,有效規避風險。
2、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和培育機構投資者,優化市場參與結構。
針對我國目前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參與結構失衡的局面,應積極深入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豐富市場參與者類型,完善優化市場參與結構。一是引導個人投資者建立理性的投資理念,充分揭示市場風險,引導個人投資者理性參與市場,將風險維持在可控范圍之內。二是積極引導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到市場中來,加大套期保值者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加大機構交易員等專業人才的培訓,為更多企業參與市場提供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進而提高機構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穩定性。
3、繼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提高市場規范化程度。
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管制度加以保駕護航,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但應參考國外發展經驗,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監管模式。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規范衍生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非法及不規范的類衍生品市場,加強建設市場準入機制的完善。加強實時交易監管,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的透明度,針對惡意異常交易和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應加以嚴厲整治,從而保證交易者的個人利益,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4、促進金融衍生品市場和現貨市場的協調發展。
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和現貨市場聯系密切,并具有雙向促進的作用。促進現貨市場交易的發展,可以為擴大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的規模、豐富金融衍生品品種、改善交易結構奠定基礎。而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也會促進現貨市場的進一步快速發展,因而如果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和現貨市場可以達到良性的相互促進狀態,將有利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抗風險能力。目前我國的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水平依然較低,和發達國家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仍有較大差距,我們需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在協調二者關系方面的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不斷優化,使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和現貨市場可以有效結合成一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