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修梓
【摘要】在小學的教育中,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還有助于思維能力的提升。新課程改革是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變化進行改革更新的,隨著新課改要求的實施,數學教學正在向著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方向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這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所以,要對數學教學的方式進行重視。本篇文章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作為研究的對象,對新課改下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分析,并且根據現狀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153-01
引言:
對于小學的數學教學來說,數學與其他的科目并不相同,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但是就目前來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上還擁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創新。小學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邏輯思維上都能夠有所體現,所以,要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不僅如此,老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的目標和任務進行改革創新。
一、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下的創新要求
(一)與實際相連
對我們來說,數學知識都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所以,小學數學知識也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并且這些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都能夠有所體現。小學數學作為一門應用型的課程,其知識內容不能僅僅能夠在課堂上使用,還需要結合現實中的案例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們對小學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就比如說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節課就是交給學生們認識人民幣,這種情況就可以結合實際進行講解,還可以模擬用錢的情景進行教學[1]。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要求老師對小學數學的目標進行明確,只有在這一前提下才能夠提高小學順序額的教學質量。這種方式的推行主要是將數學教學與教書育人相結合,對小學數學的教育進行嚴抓。不僅如此,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對學生的德育進行提高。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認識時間”一課的講授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認識時間,還要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德育內容教育,使小學生在養成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加強時間觀念[2]。
(三)積極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對于小學生西數學的課程來說,主要是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創造力,所以,所以,老師應該注重對每個學生的培養,充分發掘他們身上的優點,用獨特的方式進行教育,提升他們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以便于及時掌握所傳授的數學知識。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圖形與變換”一課的學習中,教師要通過引導來激發小學生對圖形的興趣,進而使小學生能夠自主地發現各種不同樣式、不同形狀的圖形,激發小學生對圖形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下進行的創新
(一)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引入多媒體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尚小,所以做的很多事都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老師在教授數學的時候,非常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最終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隨著近些年來,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多媒體技術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3]。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是直觀、有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變換教學的手段,趁學生對于知識點感興趣的時候,進行教學,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應用多媒體教學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會具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對老師的要求,要求老師必須對多媒體教學能夠熟練的掌握。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課程六年級上冊“統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多種圖標形式的統計展示,通過立體、形象的統計圖標展示,使得學生充分把握統計中的數學知識點,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關知識點。
(二)對數學的知識特點進行把握,因材施教
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不同的學生發育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會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由于不同的性格特點,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也就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會有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的進度,影響到班級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盲目的進行教學,要對每一個學生都認真觀察,抓住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個人的喜愛,將數學的知識點進行細化,并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還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的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無法把握長度單位間的十進、百進關系,造成單位間混用的現象,因此,教師要通過類比的方式將數學知識點形象化,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4]。
(三)對學生的數學興趣進行啟發引導
興趣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學生來說,直接決定著學生自主學習的行到那個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人學生們產生了極大的厭惡感,不盡缺少了對學習知識的興趣,還缺少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此,老師們要從自身出發,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自己的教學方式,不要讓自己成為學生們的管理者,而是成為引領者,對數學的知識進行啟發引導,并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從而追求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小學人教版課程四年級下冊“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的講授中,通過競賽的方式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與計算水平,使小學生在競賽中對數學加減法產生一定的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對小學的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對教學的方式進行了全新的轉變。對于傳統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來說,已經無法滿足于現代的社會,所以要對教學的方式進行創新,激發出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在課堂上要多多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能夠極大的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汪勝奎. 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 西部素質教育,2016(13):179-180.
[2]竇昌珍.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 信息化建設,2015(12):171.
[3]徐珍. 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J]. 求知導刊,2014(04):136.
[4]趙宏麗,邵麗艷.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J]. 亞太教育,201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