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英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政治要求、思想道德觀念以及道德規范,對高校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樣一個急劇變化的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因為高校學生正處在一個從學校向社會過度的時期,所以國家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十分的重視,由于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發展,社會也處在一個轉型時期,對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直接的影響,而高等院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搖籃,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變得更為重要了。
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上缺乏一定的學習主動性,再加上許多高校在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重要性認識程度還不夠,很多高校在課程的教授上往往只會注重學生的專業課程,對于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學要求卻很模糊,很多輔導員也沒有對學生在這兩個層面上的發展很重視,而且課時少、學分低、學生逃課、上課不認真聽講以及考試簡單容易通過是目前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上所存在的普遍現象,很多大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對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不夠重視,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在這門課程上,思政老師在課堂上講什么,學生就被動的聽什么,缺乏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沒有積極主動地對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一些理論知識去進行深刻的領悟和理解。
太過于重視理論教育,輕視實踐培養,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作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其政治性以及理論性是比較強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都是以書本教材、理論知識以及老師在課堂上的說教為主,因為其教學內容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很難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上普遍都存在著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輕視對學生社會實踐的培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空洞,缺乏對學生一定的吸引力。
(一)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而課堂教學作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學的主要途徑,在其教學過程中更是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對學生德育方面的引導作用,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加強對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的教育。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老師作為教學主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深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對當代大學生在思想層面上的現實需求有一定基礎的了解,針對他們在學習、生活以及就業等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難和難題,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導和解決策略,從而對學生在思想道德層面上進行積極的引導,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革,能夠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生活需求以及他們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要創設一定的教學環境,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學氛圍,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網絡媒介的出現也為高校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這樣一種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環境以及學生的學習環境是極其重要的,所以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滿足當代大學生在思想政治層面上的發展需求,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有效將學校思政教育資源、社會教育資源以及網絡教育資源進行結合,不斷放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質量與效率。
(三)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滿足當代大學生在思想政治專業能力上的提升需求,才能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以及影響發揮到最大。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形式化,要使教學內容貼近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對目前的形式與政策有一個更好的理解,比如說可以在思想政治的教學課堂上引入一些角色扮演、情景設計以及拓展訓練等大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吸引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實踐中強化對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復習,加強他們的思想政治意識,而且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有效結合,還能夠促進學生在理想認知與現實生活的相統一,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高校思政教育者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為當代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與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