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暉
(黃山學院,安徽 黃山 254021)
(一)深化對外合作改革,拓寬合作領域
探索國際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針對學校當前國際合作模式相對單一,辦學路徑不暢、交往壁壘較多;黃山旅游、生態和徽州文化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國際化辦學水平不高等問題,深化對外合作改革。以打造國際合作辦學示范區為總目標,以中外合作辦學示范項目為建設重點,以學生交流和教師交流為兩翼,不斷拓展海外交流項目,擴大在校留學生規模,加大留學生教育資源投入,實施“地方性”戰略,深挖地域優勢,深化校地合作,推進專業群體系建設;實施“應用型”戰略,強化實踐育人,深化校全合作,實現協同培養。
(二)強化師資建設,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加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培養力度,強化“雙能型”師資隊伍的培養,推進“教師應用能力發展工作站”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另外,拓展教師的國際視野,推進管理服務隊伍專業化、現代化、職業化建設,加大管理服務隊伍培訓及掛職鍛煉力度,提高理論水平和實務管理能力。通過建設和引進慕課,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引領一個新單元的學習,漸進式的推進,配以豐富的案例與實操樣板,選擇適合的時間來學習、交流與練習。專家團隊貼身指導,與“理同道合”的同行們同肩并進。
(三)深化綜合配套改革,構建多輪驅動、整體推進、相互促進的發展新常態
針對學校當前國際合作模式相對單一,辦學路徑不暢、交往壁壘較多;黃山旅游、生態和徽州文化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國際化辦學水平不高等問題,深化對外合作改革,全面、系統、整體推進綜合改革,為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一)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在現有的食品生物工程實訓中心、黃山電子商務創意及設計實訓中心、黃山天之都花卉苗木實踐基地、陶藝工作室、杭州計算機學校等平臺基礎上,繼續大力引入行業企業,搭建校內專業實踐平臺,使相關學生在校內即可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二)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進步整合資源,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學院(處級建制),掛靠教務處,下設四個中心:教育教學指導中心、競賽管理指導中心、培訓服務指導中心、創業教師管理中心。主要負責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實踐、服務、管理與研究等工作。
(三)創新創業實踐
在實驗教學中心(包括實驗室)建設和校內外實踐教育教學基地建設上加大力度,讓學生擁有創新創業實訓平臺。學校給予一定的經費用以組織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配備專業導師給予相應指導。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專業學科等各種競賽之中,在現有基礎上,加大經費投入,大力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通過質量工程立項,以加強各級精品視頻課程、精品資源課程和慕課等開放課程的建設為突破口,推進校本教材、校本視頻和優質校本資源進平臺,逐步推廣到通識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和部分選修課程的優質資源進平臺,供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二)創新課程模塊設計。教學模塊中的各個子模塊的設計是該門課程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教學模塊應包括課程說明、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電子教案、PPT課件、課程視頻等。自學模塊設計是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一個關鍵環節,因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門課教學效果提高有強大的促進作用。課程通過建立教學團隊,教師通過合理設計作業,提出有效問題供學生討論,及時收集教學反饋,通過交互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三)通過大力宣傳和建立激勵機制,逐步改變教師教學觀念,有效促進教師從被動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到主動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學習。
(一)理論課程學習評價改革
課程改革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多個方面,課程考核是“指揮棒”,所以以課程考核改革為突破口,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對利用平臺教學的課程進行考核改革每門課程在每一階段設置一定學分,利用平臺的功能對學習過程和學分進行統計。總結示范課程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工程為解決“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以課程考核改革為突破口,將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改變為全過程、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達到客觀評價學生學習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二)實踐環節評價改革
通過專業實習,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申報各級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和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等競賽。通過建立有效機制,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果和相關競賽成果融入畢業論文,使學生在本科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中重點突出創新創業思想,使畢業論文更具現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