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娜 趙 鵬 李建芳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質量直接關系到民生的質量。本研究著眼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通過調研獲得相關就業反饋意見,通過分析反饋意見剖析存在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進而為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首先,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專業設置。由于在高校當中,每個專業的設置都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才能夠完成,而教育部門審批的一大重要標準就是社會對于該專業的需求程度,所謂的社會需求程度進行量化其實就是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因此,對于一個專業來說,如果該專業的就業情況都十分不理想,教育部門就會根據實際情況減少該專業的招生規模,如果長期以來該專業的就業情況都十分不理想,那么這個專業的存在就顯得岌岌可危,隨時面臨著被撤銷的風險。這對于高校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損失和打擊。其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直接影響著高校的社會聲譽。在社會大眾的心里,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是他們對于一個學校評價好壞的重要標準和依據。最后,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及就業質量直接關系到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的職業發展。因此,加強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非常重要。
大學生高質量反饋機制實施主要包含4個環節,詳細如下:(1)利用反饋信息給予科學的分析與評價,并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給予科學的評估;(2)根據評估結構,向政府部門提出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的相關意見;(3)向高等院校給予就業改革方向;(4)向社會(用人單位)提供薪資待遇、個人規劃以及用工標準等人才管理意見;(5)向畢業生提供能滿足國家為了發展、滿足區域經濟社會規劃、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職業規劃建議。
利用反饋機制搭建大學生畢業主管部分為核心,政府、行業主管、院校、學生為客體的反饋模型,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就國家而言,需以全國就業指導大數據為基礎,建立面向國務院、行業主管部門、院校以及社會宏觀反饋體現;(2)就地方而言,需以各省大學生就業整體式數據為參考,搭建向省級政府、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等反饋機制;(3)就高等院校而言,需以學習就業部門為基礎,搭建向學生招生、專業課堂培養等微觀反饋機制。
為了更好的實現大學生就業反饋機制,需完善就業長效機制,通過長效機制的形成能夠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促進教育的長遠性發展,同時能夠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無縫對接,防止資源浪費。除此之外,還能夠為高等院校助力社會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校教育需轉變以往“傳道、授業”,輕視“解惑”狀況,需加大學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關注,尤其對自身發展方向相關行業動向給予實時關注,從而更好的了解相關政策與發展需求。
根據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在培養公共衛生人才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抗壓抗挫能力培養,重視學生敬業精神與職業道德、吃苦耐勞精神、靈活應變能力的培養,具有適應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
除了依靠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各種就業信息外,學院領導還發揮自身優勢,與以往用人單位保持密切聯系,第一時間從用人單位獲取就業信息,拓寬就業途徑,增加就業渠道,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另外,輔導員通過班干部傳達、QQ群公布、微信、公眾號等等多種方式為畢業生傳達就業信息,確保畢業生及時、準確的獲取就業信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要求或作出批示,要求高校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和幫助學生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本文主要對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反饋機制的實現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通過就業反饋機制的搭建進行了闡述,從源頭上完善反饋機制,強化長效機制,提出了實現高質量就業的相關措施,為大學生就業指導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