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慧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消費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上升,人們的消費觀念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也就是說,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會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而消費的水平與方式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反過來也同樣成立,人們的消費行為也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激發物質與金錢的互動流通。足以見得,我們平時并不留意消費行為也影響著社會的轉型與發展。大學生身為一群特殊的消費群體,擁有著超前的消費理念,她們的消費觀念是否健康,影響著中國消費水平的發展趨勢,也決定著社會多個領域的進步。
首先,在當今的大學校園之中存在著一個不得不提的現象,那就是大部分大學生采用貸款方式進行超前消費,類似于花唄、借唄、唯品花和優分期等貸款模式屢見不鮮,這些貸款軟件對于大學生的門檻很低,基本只要填入信息就可以提取現金使用,對于消費欲望較大的大學生來說,誘惑真的很大。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的透支消費很普遍,這個數據真的很驚人。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從生理需求層次逐步上升到自我實現的需求層次。由于物質的流通性增強,很多進口產品刺激著大學生的消費欲望,為了追求個性與時尚,消費成為了大學生提升自我的途徑。其二,各類借貸軟件對與學生的利息很低,基本沒有門檻,大學生很輕松的就可以借到款,用來消費時只圖一時爽快,有一種四舍五入不用錢的錯覺,往往到還款時才意識到超前消費的苦果。
其次,一次性消費的現象嚴重。在這個以顏值為基礎的社交時代,大學生自然是把外表看的十分重要,成堆的衣服穿過一次就覺得不夠好看,奢侈的口紅色每天都不想涂的重樣,而對于男生來說,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出了新款就想不斷更換。傳統的勤儉節約在大部分大學生眼里被視為小氣。享受生活,享受物欲的追逐成為了他們消費的理念。
另外,自私的消費態度也是一大特點。很多人在大學的階段,還意識不到父母掙錢的辛苦,認為如何消費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不會影響到家人及社會。因而部分大學生在消費之中逐漸迷失自己,由超前消費轉為貸款消費,繼而導致更嚴重的后果。正如前段時間網上討論的火熱的裸貸等現象,大學生通過將自己的裸照做抵押,來進行大額度的貸款,卻沒有償還債務的能力,最終照片都被傳播于網上,對自己、家人以及社會都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為什么大學生會出現這些消費歧途呢?
在經歷了壓抑而辛苦的高中三年,步入大學后的學生對于自由和享受的渴望不言而喻。日常的智能設備類似于手機、平板、電腦自然是人手一臺,吃穿用度、宿舍家電也希望應有盡有,沒有的也要創造條件添置,為了擁有安逸的享受,滿足想象中的大學生活,幾乎要耗盡所有的財力。更有些大學生不在學校宿舍住宿,而在校外租房住,隨之而來的是增加了不少額外的開銷,不僅給大學生生活造成負擔,還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形象。享樂消費占據了大學生的大部分開支,在入不負出的時候,嚴重的問題接踵而來。
大學就像是一個小社會,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生源,自然不乏有家境殷實的同學。部分大學生看到同學間的消費水平,為了面子和享受,也逐漸透支了自己的消費能力。亦或是經受不住不良誘惑,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不僅開銷日益增多,學業也越來越荒廢。而對于個別大學生來說,父母的消費行為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父母揮霍無度,孩子自然也沒有節制的消費。盲目和從眾的心理一直以來都是影響青年人群價值觀的一大因素,在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形成中,有些莫大的影響。
在這個網紅當道的時代,網絡中的各種網紅年紀與大學生一般無二,但是她們每天過的是小資情調的生活,吃個高級餐廳,穿的是奢侈品牌,這對于大學生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大學生在心理和思想層面還不夠成熟,沒有一個健全的價值觀,很容易忽略了網紅的家庭背景和個人努力,只看了她們的享受與開銷,為了有相同的消費水平,誤入歧途。加之現在的網絡中以物質文化居多,精神文明匱乏,也容易造成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大學生建立一個科學正確的消費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消費行為與家人、社會、甚至是道德問題和法律觀念都有著莫大的聯系。各大高校校風建設應當把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擺在相當重要的位置,培養大學生進行健康消費,形成科學正確的消費觀。大學生也對自身嚴格要求,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個性消費、適度消費、文明消費,做一個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