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翠
(內蒙古赤峰市阿旗天山三中,內蒙古 赤峰 025550)
小組學習方法,顧名思義,即將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從而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新型學習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1]小組學習方法作為典型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溝通交往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這種教學方式也廣泛地運用到教學實踐活動之中。
初中英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新教材的更新,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多種素質的提高,這種隨著新時代而變化的教學改革,更要求教師適應變化、主動出擊。以筆者所使用的“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八年級上冊Unit4以“Our World”為主題,分別介紹了“最喜歡植物還是動物”、“我們能怎樣保護地球”和“互聯網讓世界更小”三個話題,以此為契機,讓同學們事先進行準備相關知識點和英語表達,并在課堂上以話題為內容進行分小組討論,并以角色扮演、模擬場景等方式進行表達匯報,從而生動的掌握該知識點,這便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常規模式。然而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具體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筆者仍然發現了不少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進行發言表述和整理歸納,更需要學生在討論之后進行相關匯報,然而小組模式運用到課上時,會因為課堂時間較短等問題困擾,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時間中,無法做到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進而得到發言和表達自我觀點的機會[2]。并且因為學生個體的性格差異、掌握英語知識的能力差異,導致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一些英語表述和整理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很多學生會寫會做題,但是不敢或是不擅長進行口頭交際表述,因此在小組內部產生差異,最終會導致一些綜合能力較差的同學不敢言表,無法實現小組學習模式設立的培養目標。
既有模式下,大多數的小組討論與匯報都由小組內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來主持完成,一些相對較為懶惰的同學則會以小組學習為借口,逃避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會產生小組討論過程中消極應對的態度,在他們看來,自己不參與匯報工作,做一些“零碎”工作或者是不參與小組討論,也無所謂。這樣一來,小組合作學習反而成了逃避學習的“庇護傘”。因為分工多是自主化,在協調方面往往也缺乏引導。此外,在劃分小組的時候,多采取“就近原則”,在遇到上文中的事例時,可能組內部分同學對相關話題不感興趣等情況,這樣的盲目分組反而不利于學生興趣開發。
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會面臨匯報展示等問題,大多數老師會由組內推薦1-2人進行發言總結,這樣對小組學習結果的考核重心放在了結果,缺失了對小組學習過程的評價,而小組合作學習正是一個過程重于結果的學習模式,長久的單一組內推薦成員匯報會造成“一枝獨秀”的局面,每次進行展示的都是那幾個同學,其他同學在得不到鍛煉或者自身不想參與其中時,會極大地影響小組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要首先加強對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訓練,促使其在掌握基本的書面語言知識和口語表達能力之后,再采用小組學習模式,我們不能奢求讓全體同學維持在同一水平,但我們要力爭讓同學們之間的差距縮小。可以先從簡單的話題開始小組訓練,逐步深化過度到較難的話題,在這個過程中為每一個同學提供學習和參與的機會,幫助其努力展示自我。
采用座次定期輪換制度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同班上所有同學組成新的小組,防止小組固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避免懶惰思維,推動全班各個同學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每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之中。此外在小組具體分組過程中,也可以采取依據興趣分組等模式,在課堂上進行“臨時換位”,讓學生根據興趣參與話題討論,才能發揮小組學習的效能。
小組學習作為一種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在考核機制上也應該具備多元化考核,加強對其過程考核。初中英語基于其學科特性,在展示這個環節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單一的匯報模式顯然不能滿足現實需要,英語教師可以多讓小組成員進行集體模擬表演或者采取一對一對話形式,展示小組學習的成果。此外教師還應盡可能的參與到小組學習過程中,但應不干涉不指揮成員學習,以旁觀者的身份考察學生的過程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