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娣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商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6)
筆者在教學和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師在課堂上精彩的表演抵制不住手機對學生的誘惑,同事間笑談“手機是老師最大的情敵”。細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大學生在進入高校前就選擇了自己學習的專業,但實際上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都沒有進行深入了解,學生所選的專業絕大多數都是家長參與、建議甚至包辦的,有的是服從調劑分配到相關專業。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興趣愛好,所以會導致厭學情況的出現。二、學生本人中學時忙于應付各種考試很少關注社會生活,對社會了解甚少,對自身、未來的就業、社會的需求沒有全方位的認識,缺乏自主和自律意識,因此到大學后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生活懶散。
這種現象逼迫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去面對和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改革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提高大學生的自主與自律意識,全面培養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筆者經過長期的思考和實踐,認為科學有效地使用職業生涯規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又叫"職業規劃"。在學術界人們也喜歡叫“生涯規劃”。在有些地區,也有一些人喜歡用“人生規劃”來稱呼,其實表達的都是同樣的內容,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和社會需求,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本文將會從家長、大學生自身、教學部門和學生管理工作者四個主體來闡述如何利用職業生涯規劃來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首先,家長方面。為什么要把家長放在首位呢?那是因為本人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大學生之所以缺乏學習動機是因為他們所學的專業、就讀的院校都是家長的決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顯示,42.6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當年選專業時遵循了父母意見。因為學生不了解、不喜歡家長所選的專業,所以學生在大學生活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相關的專業學習中,有的學生甚至有嚴重的抵觸情緒。所以在填報志愿、選擇專業和院校的時候,家長應扮演參考的角色。家長可以負責搜集和整理信息,幫助孩子了解各個專業的特點、就業方向和就業前景,利用這些信息給孩子制訂一個基本的規劃,在這個基礎之上由學生自己決定自己所要學的專業。這樣的話,學生進入大學就不會感到困惑和迷茫,進而容易進入到相關的專業學習中去。
其次,大學生自己要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指導,明確人生方向,找到人生航標,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剛入校時,用霍蘭德SDS職業傾向測試、職業能力測量表、職業價值觀測量表,結合班主任和輔導員的指導和建議,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
2.根據自己的學科專業特點,通過問卷調查、人物訪談的方式,讓學生明白自己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的具體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求。職業生涯訪談中的如下問題將會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對其專業領域的理解例如:1.您認為做好這份工作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技能和經驗?2.學校中的哪些課程對這個專業有幫助?3.有什么職業雜志、行業網站或其它渠道能幫助我深入了解這個領域?4.在學校如何發展自己以后才能更好地在該領域就業?通過這些問題,大學生們就知道在接下來的大學生活中該讀哪些書,該參加哪些社會活動,該考哪些證書,該接觸什么樣的人脈,該參加什么樣的培訓,而不至于整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耽誤了大好的學習時光。
最后,學生管理工作者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識。
另外,輔導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和職業規劃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簡歷設計大賽、模擬招聘大賽、面試技巧大賽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更重要的是鍛煉了競爭崗位所需要的能力,使學生充分做好迎接就業的準備。
筆者深信,通過家長、大學生自身、教學部門和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做好大學生生涯規劃,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構建一個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