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婷
摘 要: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讓學生能夠保持獨立的學習精神,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積極地進行思考,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傳統小學語文課堂往往存在課堂教學單調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差的情況,針對這種教學現狀,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有展現自我的平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善教學質量。圍繞“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應用探討
互動式教學是當代教育民主化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的重要體現,實現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保持課堂的活力,在傳統語文課堂中,也有一些互動教學,可是卻往往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很少的學生回答,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都不高,完全不能夠達到“共同參與,師生互動”的目標,這都是無效互動的表現,所以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時,要注意遵循一些原則,運用更加科學的方法進行互動教學,實現教學質量的改善。
一、互動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互動方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就得不到積極的回應,因此,教師要讓課堂互動方式多樣化,豐富課堂互動趣味。全體互動的方式是非常常見的互動方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共同回答,這一互動方式的優點是可以讓學生在集體互動中提高學習的熱情,在這一互動中,教師要注重問題的簡潔化和簡單化,讓學生的回答也更加簡潔,比如讓學生集體讀課文,在習題中也可以采取這種方式,讓學生集體說出自己的答案,如果教師提出比較復雜的問題,則學生就無法進行集體回答,也就發揮不了這種互動模式的優勢。還有單向互動的模式,也是比較常見的互動模式,主要是由教師提問,再選同學進行回答,很多學生對這一互動模式有比較強的畏懼心理,害怕說錯了,教師就需要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從語言上注意對學生的激勵,多用“你真棒”“回答得真不錯”等語言,還可以用比較特別的方式淡化學生的這種心理。比如,在提問一個同學之后,讓這個同學選下一個回答的同學,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也就多了一些小趣味,并且也會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還可以運用一些比較新穎的互動模式,比如,同時讓兩個學生回答問題,進行快速搶答,回答得快的學生可以獲得一枚小星星貼紙,學期結束之后,哪一位學生的小貼紙最多,就可以獲得一些獎勵,這樣的互動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以獲得獎勵為目的,有更多的互動欲望,讓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學習課堂
實現課堂互動的重要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個和諧的關系,學生才能夠真正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課堂中師生的互動并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在師生之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的,所以教師要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心理上的適應感,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放松的精神狀態下快樂地學習,而同時教師也要建立一個民主的學習課堂,讓學生有一個自己尋找答案的空間,尊重學生自己的見解,給學生自己討論的平臺,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探究的場所,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探討,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三、實現師生角色互換,深入互動模式
角色互換是互動教學模式的形式之一,也是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深入互動的模式,讓學生自己當老師進行課文講解,體會教師的感受。比如,在上《丑小鴨》這一課時,讓學生抽簽決定誰當小老師,抽出三位學生進行比拼,看看誰上的課更好,由學生選出最佳小老師,這樣抽到的學生會更加盡力地去準備上課的內容,沒有抽到的學生也會盡力完成小評委的任務,學生在進行備課時,他們對課文的研讀是平時學習量的好幾倍,對于文章中的問題會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扎實的掌握,也能夠鍛煉他們的表達實踐能力,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底下的學生會更加充滿好奇心,更加集中注意力,這樣教師在最后進行點評時,肯定了學生的努力,同時與學生實現角色互換的互動模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教學質量,讓枯燥的語文課堂重新煥發光彩,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中進行學習,在與教師的互動中逐步提高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董國艷.快樂與快樂的碰撞: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
[2]黃春玲.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7).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