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琰+陳繁
摘 要 本文運用訪談法,通過調查大專院校30名男幼師生對于自身專業學習與實踐過程的觀點與感受,來了解其職業自我效能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男幼師生的職業內容相關自我效能較高,而職業行為過程相關自我效能偏低,可以結合職業自我效能的四大影響因素與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得出合理解釋。
關鍵詞 男幼師生 職業自我效能 現狀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29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interview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30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practice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 - efficacy of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higher, and the self - efficacy of professional behavior process is low, which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fou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self - efficacy.
Keywords male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elf - efficacy; status quo; influencing factors
近年來,隨著各師范院校男幼師生比例的增加,社會對男幼師生的關注度和期待值越來越高。然而,由于我國在男幼師生教育培養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完善的培養機制,加之受傳統職業觀念的影響,導致男幼師生在學業領域和職業領域表現不佳。研究表明,[1]個體的職業自我效能對其學業成就、學業堅持性、職業興趣、職業選擇與態度等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本文擬從分析男幼師生的職業自我效能出發,總結其現狀與影響因素,希望能夠為今后男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的培養給出幾點啟示。
1職業自我效能理論[2]
職業自我效能是隨著自我效能概念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是指綜合各種信息,基于對自身某種職業行為能力的判斷以及評估,形成對自身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職業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與職業內容相關的自我效能感,即個體對自身完成某一職業所規定的有關內容,某些具體職業的任務的信念;另一方面是相關職業行為過程的自我效能感,即個體對自身完成有關職業行為過程,實現行為目標的信念,比如職業探索、職業決策等。
職業自我效能的四種主要信息來源——親歷性經驗(主體直接的行為經驗)、替代性經驗(觀察榜樣或他人行為的經驗)、社會說服(父母、老師、偶像的鼓勵或勸說)以及生理心理狀況(積極或消極的生理、心理體驗)。
2 研究說明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訪談法,分層隨機抽取筆者所在學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級各10名學生,共30名男幼師生,對每位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的職業自我效能情況。
男幼師生界定:所指的男幼師生是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的大專學歷男幼師生,不含本科學歷男幼師生。
訪談內容:根據搜集的有關職業自我效能文獻,列出職業自我效能訪談提綱,共10題,涉及職業自我效能的兩個方面,職業內容相關的自我效能感和職業行為過程相關的自我效能感。
3訪談結果統計(見表1)
4訪談結果及影響因素分析
4.1 職業內容相關的自我效能感
4.1.1 結果分析
訪談結果,22名學生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專業素養能夠勝任幼師工作,占訪談人數的73%。
從個人的性格、興趣、需要、價值觀方面考察男幼師生與幼師職業的匹配度時,僅17名學生認為自己是匹配的,比如性格溫和,有耐心和愛心;對幼兒感興趣、與幼兒在一起有愉悅感;認為幼師工作有價值等,占訪談人數的57%。其余13名學生的說法有:性格內向或急躁,不擅長與幼兒互動;幼師工作單調枯燥;對做幼師不感興趣;經濟收入過低,付出多收獲少等。
16名學生對于成為優秀的幼兒教師有信心,占訪談人數的53%。他們主要從自身有利的的性格特征、濃厚興趣、專業學習成就與繼續自我完善的決心來表達對自我的肯定。
談及男性性別因素對職業的影響時,90%以上的學生既看到男性的優勢,也看到男性的劣勢,比如工作環境中女性居多,會存在溝通問題,盡管政策上對男幼師生有鼓勵,但是入行后還得憑借個人努力,性別優勢并不明顯,并且男幼師的性格塑造應該符合職業需求,盡量兼具“雙性化”氣質,而不是讓幼兒來適應自己。
4.1.2 影響因素分析
總體來看,大部分男幼師生(73%)的職業內容相關的自我效能感較高,這可能與男性性別特征對成敗經驗的獲取與加工方式有關,男性的自我確信、積極性、競爭性與支配性使他們對幼師職業充滿能力上的自信,即使近50%的學生在個性、興趣需要、價值觀方面與幼師職業不能完全匹配,但在面對挫敗環境時,其男性性別特征以及男性行為歸因模式(成功歸為內因,失敗歸為外因)使得他們的職業內容相關的自我效能感并沒有受到較大的影響。
盡管在勝任力上普遍自信,但男幼師生對于“成為優秀幼兒教師”保持了謙虛,因為這涉及到對職業的態度問題。受訪學生關于男性性別因素對職業的影響的看法比較客觀理智。訪談中發現三年級學生的職業自我概念比一二年級學生更加自信。這與三年級學生離校實習有關,開始實踐幼兒教師的角色任務,相對順利的實習經歷成為了一種成功經驗,提高了三年級學生的職業自我效能感。endprint
4.2 職業行為過程相關的自我效能感
4.2.1 職業學習探索過程
(1)結果分析。從訪談結果看,男幼師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這與上述較高的職業內容相關自我效能有矛盾。受訪的30名學生均闡述了較多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如下三點:(1)技能課程種類繁多且學習起來困難,掌握不熟練,害怕還課和考試;(2)理論知識有時不能理解,不能融會貫通,感到吃力;(3)身處女生居多的學習環境,感覺自身是小群體,受約束,認為女生學習更加刻苦,能搶占更多的學習資源,學習成績趕不上女生。
盡管存在上述困難與壓力,但男幼師生們表明正在努力應對,多練、多看、多與同學與老師探討。20名受訪學生也談到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比如做成一個手工,彈好一首曲子,舞蹈、美術取得進步時,都會獲得成就感;理論知識學習不僅對專業有用,還幫助自己更深刻地認識自我;接觸各類藝術,雖不精,但都有收獲,且才藝展示的機會鍛煉了自信心;技能課遇到困難時總能得到同學的幫助等。
在談及學習或職業規劃時,有17名受訪學生表示準備考取各類資格證書、考取教師編制、提升學歷等打算;其余13名學生沒有具體的目標或規劃。
(2)影響因素分析。進入專業學習之后,男幼師生普遍感覺學前教育課程(特別是技能課程)設置不符合男性特點,藝術課程沒有基礎,學習起來吃力,在學習過程中的生理情緒喚醒多呈負面狀態,比如焦慮、緊張、挫敗感等,使得男幼師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普遍較低;其次,在女生居多的校園環境中,男幼師生在學習與競爭中處于弱勢,也成為一種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源。
是什么使得一部分男幼師生在學業低成就的同時,仍愿意制定學習規劃并克服困難去完成?一方面是他們在學習中也有所成就,有部分積極的情緒體驗,這屬于積極的反饋;另外可能和90%以上的受訪者表達出對幼師職業較高的認同有關,認為這是一門很崇高的職業。
4.2.2 職業沖突與決策過程
(1)結果分析。職業決策方面,30名受訪者中,僅有11名學生表示會長期從事幼師職業,占比37%,但其中有8名學生表示會考慮經濟情況,以幼師職業為主,還要通過其他途徑(比如開辦輔導班)增加收入;其余19名學生表示要根據現實情況來決定是否從事幼師職業,如果發展晉升空間小或經濟壓力大,會考慮轉行,其中8名同學明確表明不會長期從事該職業。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級學生在接受訪談時已有8名學生與公立或私立幼兒園簽約做幼兒教師,1名學生與幼兒培訓機構簽約,僅1名學生沒有找到實習單位。
(2)影響因素分析。從訪談結果可以看到,影響男幼師生職業決策的最大因素是他們普遍要面對的職業沖突,即幼師職業的低收入水平以及社會對于男性職業的傳統評價標準,這是來自社會文化和環境的影響。在訪談中發現,90%以上的受訪者當初選擇學前教育專業都有受到家長或親戚的建議的影響,所以他們并不缺少“社會說服”因素的支持,但是在“替代經驗”的作用下,男幼師生們很難看到有男性在幼師崗位上長期堅持,所以在他們的職業愿景中不會僅僅做一名幼兒教師。
而三年級學生畢業實習時,大多數均選擇了幼師職業,一方面是因為幼兒園需要男教師,容易就業;另一方面表明男幼師生們仍愿意在該職業領域探索,但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在幼教領域找到一個與自身相匹配的位置,而不是局限于做帶班老師。
5 結論
本文從職業內容自我效能感與職業行為過程自我效能感兩方面探討了男幼師生的職業自我效能狀況。結果表明,前者水平較高,后者水平偏低,看似兩個方面存在矛盾之處,但是從職業自我效能的四大影響因素結合男幼師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仍然能夠做出合理的解釋。整體上來說,男幼師生相信自身的勝任力,但他們的有些興趣需要、個性或價值觀不能與該職業保持一致;學習與探索過程普遍存在較低的自我效能感,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在社會輿論及現實生活的壓力下,男幼師生對該職業大多不能長久堅持,但是短期內他們的職業探索仍然是以幼師職業為目標或中心。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采用的樣本量為30人,樣本量較小,并且是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雖能代表同類院校一部分男幼師生的職業自我效能現狀,但是對于其他不同學制類型的男幼師生的參考性有待考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驗證。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男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感培養研究——以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批準號為:B-b/2013/02/373
參考文獻
[1] 郭本禹,姜飛月.職業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130-134.
[2] 郭本禹,姜飛月.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31-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