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背景:聽!這班主任好口才,噼噼啪啪批評了將近半小時了,意猶未盡!
看!這群學生耷拉著腦袋,接受著老師的“洗禮”,沉默是金!
這一幕在我們的校園中上演著、重復著。對于班主任的批評,學生“談批評色變”。是呀,光批評不表揚的教育不利于學生健康性格的形成,但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進行批評是絕對有必要的。
一、批評準備策略
為了讓批評能有效促進孩子的進步,教師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1.冷靜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是一個在不斷成長的矛盾體,他們幼稚又成熟,獨立又依賴,自覺又隨意,在反復犯錯誤中進步。期望一次批評就能一勞永逸,一次教育就能讓學生守紀自覺,是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教師在批評學生時頭腦要始終保持冷靜。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批評前,先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時間地點合適嗎,我夠冷靜嗎?
2.了解所批評之事
批評,其實就是在擺事實的基礎上,班主任通過自己的智慧循循善誘地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批評前必須了解事實真相: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在未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前進行批評,會使教師戴著有色眼鏡來分析問題,用定向思維來批評學生,這會引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學生的反感,激化矛盾,產生負面效應。
3.理性研究所批評之人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不同的個體,因而對待批評的態(tài)度也截然不同。教師應先研究學生的心理,如考慮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索學生的犯錯動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感受,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往往就能擊中學生的心理堡壘,減少他們對批評的戒心,接受老師對其的負面評價,并進行自我反思。
二、批評進行時策略
1.批評的情感策略——愛與尊重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愛,是教育的全部秘密。”老師都是愛學生的,都希望學生不斷進步,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常看到有些班主任在學生犯錯后動輒就采取一些極端措施,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學生開始反感、厭學,與老師為敵,自暴自棄。在批評時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會傷害學生,要多問問:假如是我的孩子,我這樣處理合適嗎?建立在尊重學生基礎上的批評會讓學生產生無限動力。
2.批評的形式策略——多樣個性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與錯誤的性質決定批評的形式。對于個性問題,一般還是個別私下批評;對于共性問題,則要當眾嚴肅批評。對于自尊心強的敏感的學生,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步步為營的批評;對于平時交流的比較多的學生,可直接開門見山地提出存在的問題;對于成熟的有自己見解的學生,可進行商討式批評,列出這樣所產生的各項后果,用事實來說話;對于經常會犯錯的學生,不宜直接批評,他已經對這種批評方式產生免疫力了,可利用反彈琵琶式批評,打破學生固有的犯錯就會被批評的心理定式,引起學生的心理反差,從而進行自我反思和改正錯誤;對于好面子、個性張揚的學生,如果所犯的錯誤一定要當眾批評、以儆效尤的,可事先告之,使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至于感到突然,這樣就容易接受批評了。總之,“批無定式”,適合學生的、能撥動學生心弦的就是最好的。
3.批評的語言策略——幽默睿智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教育人使用的語言是藝術的語言。”批評學生時,適當?shù)剡\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在剛柔并濟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改正錯誤,促進成長。
課堂上幾只蜜蜂飛到了窗臺上,學生的注意力都被蜜蜂吸引了,“是誰,誰把蜜蜂吸引來了,花姑娘的站起來”,哄堂大笑之后繼續(xù)愉快地“教”“學”。幽默體現(xiàn)睿智,但睿智不一定幽默,在處理少數(shù)比較嚴肅的問題時,需要的不是幽默,而是能打動學生心坎的睿智語言。
三、批評的后續(xù)策略——期望鼓勵、定期回訪
批評是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要有始有終,有時正面批評會讓學生有點泄氣,在結束時,可以向學生進行一番充滿感情的鼓勵,這樣往往能溫熱被批評學生的心,使他們真心實意地接受班主任對他提出的意見。期望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要想使學生發(fā)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諸如“我相信以后你會做得更好,讓老師更放心。”“你是個很不錯的孩子,這個缺點改正了,你將會前途無量。”這些在批評后提出的積極的期望都可以促使學生向好的方向進步發(fā)展。
如果在批評工作中班主任精通教育的科學、技巧和藝術,那么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有效批評會成為一次思維的碰撞,一次心靈的溝通,一次學生的重生!讓忠言不再逆耳,讓良藥穿上糖衣,讓你我因批評而靠得更近!
作者簡介:張薇拉(1982—),女,漢族,籍貫浙江樂清,學歷本科,職稱一級(小高),工作單位: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第三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