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偉
摘 要:數學美育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數學美育的大眾化是現代數學教學應著重解決的一個方面。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發揮數學的美育功能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就美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美育;小學數學教學;發現美;運用美;領悟美
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數學之美充滿了整個世界,其完整的結構、對稱的圖形、合理的布局、簡潔的形式,無不體現出美的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環境和意志品質,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幫助學生感受數學中的美,學會欣賞數學中的美,并不斷地去表現和創造數學的美,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挖掘教材,發現美
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就充分說明美育的作用和價值在于培養一雙善于觀察美、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我們用心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美育因素,利用教材中豐富的美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就可以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用那簡單的十個阿拉伯數字可以組成無限多的數;用那加、減、乘、除四個符號能準確地描述出客觀世界中四大基本數量關系……這與繪畫時利用三種原色可以繪出眾多色彩繽紛的圖畫一樣,是多么令人驚嘆的簡潔美!幾何圖形中的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圓等,給人的感覺是那么圓滿,那么協調,這是一種多么對稱與和諧的美啊!圓的面積與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都運用了變圓為方的辯證思想,學生從中既感受到了邏輯的嚴謹,又看到了其中內在的美。教學時,如能充分挖掘教材的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學生又何嘗不把學習當作一種美的享受呢?
如一年級教材上冊“數一數”所呈現的主題圖是一幅“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的校園畫面,一方面給初入學的學生展現校園生活,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指導學生觀察圖中的人和物,使學生初步感知圖中的人和物都可以用數來表達,并體會到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數是人類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結合畫面內容,使學生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小學生要遵守紀律按時到校,要尊敬老師,愛護同學,還要好好學習,熱愛科學,鍛煉身體。教學中,把這種良好行為習慣融于數學知識學習之中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不僅能激發起學生對老師的喜愛,更能激發起他們想學好數學的愿望,為今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做好準備。
二、創新教學,運用美
1.創設情景,以美激趣。
鮮艷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悠揚動聽的音樂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在教學時,應經常創設一些美麗動人的情境來導入。如一位在教學《認識平面圖形》時,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再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說說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這樣導入,瞬間就觸動了學生的心靈。接著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并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2.聯系實際,以美促智。
許多數學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于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安排學生合作、交流,尋找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
3.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現實中,教師總是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將評價的著力點放在學習的結果與水平上,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的評價,以至于評價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應以增進情感體驗為導向,在作業批改中適當的運用一些激勵的評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展示數學的人文美。
三、借助媒體,領悟美
現代信息技術由于聲形并茂、圖文兼顧、動靜結合,可以使文字、數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使學生在美的韻律中學習知識,陶冶性情。因此,在教學時,要根據課程內容,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美的教學情境,營造一種知識與藝術交融的優美情境,讓學生在各種“有聲”、“有色”的活動中產生美的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領悟內在的美。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先讓學生把圓剪成8等份,自己動手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再借用課件顯示,把圓分成16等份、32等份后拼成的圖形會怎樣?如果使圖形變得更接近長方形,該怎么辦?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閉上眼睛,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想象一下,如果把圓等分成64份,拼成的圖形會怎樣?如果等分成128等份,拼成的圖形又會怎樣呢……如果一直這樣不斷地等分下去,剪拼后的圖形將是什么情形呢?把學生理解中的難點——近似長方形的長由曲線變成直線的動態過程,運用啟發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激發學生展開審美想象,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陶冶了性情,并且感知到美、欣賞到美。
我們的學生學習數學覺得非常枯燥無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真正體會到數學之美。同時,他(她)們也不懂得怎樣去欣賞數學美或缺少欣賞數學美的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充分挖掘數學教學中的美育因子,適時實施生命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的教育。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定能營造更強烈的美育氛圍,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創造一個美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