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鳳
摘 要:在現代幼兒教育中,幼兒自我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輔助和引導措施來教導幼兒能夠巧妙地提高自我表達能力,那么對其未來的交際能力與學習能力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多媒體教育這一平臺可以增加教學中活動設計的趣味性與直觀性,幫助教師在對幼兒的教學活動中,使幼兒能夠更主動地與教師互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幼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
多媒體教育教學平臺之所以能夠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環境中,是因為其具有交互性、直觀性、趣味性等特點,將多媒體運用在教學環境中,課堂教學將會變成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充滿趣味性和互交性的雙向教學活動。與此同時,多媒體教育平臺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簡潔、直觀,能生動形象地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引導他們進入教師設計的語言教學活動中。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從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
一、當前幼兒語言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1.缺乏互動性
幼兒由于年齡問題,對新奇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表達的欲望。但是一些幼兒在課堂上由于害羞、自卑等心理,導致其在語言表達上出現表達不清,或者在溝通上存在障礙的問題,而老師在教學環節中,教學模式過于死板,采用填鴨式教育,導致幼兒失去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從而錯過語言表達的黃金期。
2.缺乏引導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幼兒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上的語言訓練中,教師永遠是學習中的主導者,要組織引導幼兒主動與教師互動。但是在對幼兒的教學中缺乏創新的教學情境,無法讓幼兒對語言學習激起興趣,并無法親身融入課堂的教學環境中。另外,教師在對課堂問題的設置方面缺乏層次,無法調動起幼兒對問題的興趣與好奇心。
3.缺乏操作性
在對幼兒語言的教學時,教師通常會忽略幼兒想要表達自己心理的欲望,這樣的后果不僅會打消其對語言學習的積極性,還會讓幼兒無法感受到親身參與學習的樂趣。
4.缺乏趣味性
由于在教學環境中,幼兒對知識并沒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所以如果課堂上的教育方式過于死板,就不能夠刺激到幼兒的感官,就很難激發起幼兒對語言的興趣。
二、本研究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通過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課堂上的教學,使教師能夠在教育觀念上實現教育思想與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時,能夠使教學環節更加生動活潑,能夠刺激幼兒的感官,引起幼兒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教師與幼兒的課堂互動能夠使幼兒大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還能在教師層層的引導之下,激發起學習的熱情,使其身心都能被吸引到課堂之中。與此同時,在教師的鼓勵與引導之下,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的活動中,親身參與教師設計的環節。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優勢
1.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幼兒提供寬松的語言運用情景
要想獲得自主學習的動力,關鍵在于幼兒對學習有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由于多種原因下不愿意在課堂上積極地參與課堂互動,或者在表達上出現表達不清、用詞不準,在與人交流時出現語言上的障礙,其實這些情況都與課堂上的環境有關。因為幼兒處于啟蒙的黃金年齡,對身邊新奇、有趣的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表達的欲望。如果課堂環境比較寬松,更能使學生的交流欲望得到釋放,從而逐漸使幼兒對語言的學習充滿興趣與動力。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創造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創設形象生動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景,將幼兒帶進一個輕松愉悅的語言世界中,讓幼兒對語言的學習更加充滿興趣,在與人交流時能夠更加積極,即達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讓幼兒“想說和敢說”的要求。
2.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為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運用情景
多媒體技術之所以能夠充分調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關鍵在于其能夠將聲像圖文融為一體,并在課堂之上根據老師的需求與設計,營造出一個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幼兒全身心融入這一真實的環境中,從而在課堂上被老師有目的地引導著,在情節豐富的課堂活動中自然而然地獲得具有意義的聽說讀寫的經驗,并在不停地交流中,提高其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不僅要在備課時注重課件上的創新,還要具有想象力,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聲音、色彩、動感視頻的變化來刺激幼兒的感官,充分地讓幼兒參與到教師的教學環節中,從而使幼兒對語言的運用與理解事半功倍,真正做到將語言上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有機地融為一體。
比如,學習語言“說說畫畫”一課,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幼兒能夠在看到畫面時將腦海中想象到的話語清晰、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并能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設計一個鄉村中的情景,讓動物們在畫面中輪流出現,并配上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到聲音后猜出是什么動物,然后讓動物們活靈活現地在屏幕中浮現。比如一條甩著尾巴的小狗從院子里的草叢里鉆出來,讓幼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幼兒很容易就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這樣不但能夠引導幼兒在語言的運用上增加了經驗,而且還提高了自身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四、多媒體技術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建議
1.營造語言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語言教學必須落實幼兒的主體地位,努力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課堂上積極參加語言活動,主動進行語言認知和運用。”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多媒體與課堂語言教學,通過建設輕松歡樂的語言學習情境,刺激幼兒的語言認知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幼兒園教師在講述《狼來了》的故事的時候,因為孩子都喜歡動畫片,所以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播放狼來了的故事短片,在播放過程中孩子觀看得非常認真、仔細,播放結束后教師讓孩子們敘述整個故事的情節,孩子們都爭先恐后,能夠完整敘述整個故事,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時教師就可以問孩子們放羊娃的行為是不是錯誤的?通過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了嗎?然后教師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后感,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和老師愉快輕松地交流探討,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后教師在結尾的時候給孩子們來一個結束語,肯定孩子們正確的看法和觀點并且表揚勇于表達自己觀點的孩子們。endprint
2.利用多媒體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讓幼兒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了好奇心,學習起來才會充滿動力。盡管好奇是幼兒的天性,但是其學習的動力還是要靠老師來正確地引導。新奇的事物總會引起探索的眼光。如何調動這眼光,并且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呢?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些小游戲,例如讓小貓去捉老鼠,老鼠跑掉了之后,屏幕上會出現幾個洞口,洞口上各有一個字,只有組成正確的詞才能捉到老鼠,如果連錯了,老鼠就會得意地笑。如果幼兒在選擇上做對了,就捉住了小老鼠,屏幕就會出現鮮花跟掌聲,從而調動起幼兒的成就感與興趣。
3.利用多媒體的形象性,發展幼兒的表述能力
在幼兒的教學上利用多媒體,應該充分了解幼兒,幼兒在學習中因為年齡的問題,對復雜的問題與知識并不了解,沒有充分的認識。所以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需要將課件所教授的內容做得生動形象,并且簡單直接,然后才能充分調動起幼兒的興趣。
4.利用多媒體規范幼兒的語言的發音
幼兒的語言運用很不完善,無論是發音的規范性還是情感的投入都很不到位,尤其是語言的組織能力更差,經常出現語言思維紊亂現象,在語言運用過程中,方言味很重,不能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交流。為解決這一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幼兒規范語言發音,尤為重要。
例如,在《美麗的冬季》短篇故事中,故事情節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給幼兒播放精美的PPT,伴隨著悠揚動聽、旋律優美的背景音樂,一幅幅美麗的雪景呈現在了幼兒的眼前,讓幼兒對冬天充滿了美好的憧憬,想起自己在冬天打雪仗、堆雪人的場景,刺激幼兒的腦細胞,加速大腦的運轉,并且激發幼兒語言組織與表達的欲望,為讓幼兒都能夠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教師可以把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先行討論,然后再由每個小組出一個代表,代表小組發言,在活躍了課堂氛圍,引起幼兒的興致后,教師帶領孩子們跟隨著多媒體中的視頻發音一起朗讀整篇故事,然后增加一個小任務,模仿視頻原聲朗讀課文,讀得最好的幼兒獎勵小紅花之類的小禮品,這樣既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也能規范幼兒的發音,提高幼兒課堂學習的效率。
5.利用多媒體的具體性,讓幼兒理解文學作品的難點
在語言訓練中,如何教育幼兒對詩歌與兒歌理解和感知,通常是讓教師頭痛的一件事,如何讓幼兒對優美的兒歌與詩歌做到理解并達到朗誦欣賞的境界呢?此時需要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圖像、文字綜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具有感染力的環境來。
6.利用多媒體的虛擬性,提高幼兒語言的創造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 維、創造力、社交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利用小游戲的方式,充分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發揮其想象力,在游戲的同時,能夠將自己所想的、所認識到的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之中慢慢地表達出來。
總之,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將會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通過多媒體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幼兒語言交流的積極性,讓幼兒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從而讓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融入語言的探索與交流中去,感受真實的情感,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如果教師在這些技術手段的輔助的同時,并加以創新,將會讓幼兒園語言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所以,關于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值得進一步研究、探索以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海英.關于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優勢的思考[J]. 中小學教育,2011(3):26.
[2]張雪珍.淺談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4):67.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