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紫靈
摘 要:文章試圖從《馬奈的繪畫》出發(fā),結合福柯本人及其理論研究的知識背景和特點,結合他的哲學思想和考古學方法,去“看”他對馬奈繪畫的“看”,分析他對馬奈繪畫的分析,考察他的“目光考古學”的由來以及在其繪畫理論中的關鍵作用,探討他在馬奈作品中看到并據(jù)之陳述的目光、(講座)參與者投向福柯目光的目光以及所有投向他人和自己的交叉目光之間的認識論關聯(lián)。
關鍵詞:馬奈;繪畫;福柯;目光;思考;藝術精神;傳承
馬奈說:“只有對繪畫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熱愛,你才是一個畫家。”
“馬奈盡力回到觀看,回到生活,繪畫他日常生活里中產者們的流動盛宴。馬奈開啟了一個藝術的新時代,從他開始,藝術變得更加恣肆。”(《馬奈藝術書簡》)
一、關于“馬奈”
愛德華·馬奈,19世紀末印象派先驅,首個把印象主義的光和色帶進人物畫并開創(chuàng)了印象主義風格的畫家。1832年他生于法國巴黎一個富裕的法官家庭,放棄了似錦前程,堅定著成為畫家的志向邁進了美術學院,潛心鉆研繪畫。1860年,馬奈的《父母肖像》和《彈吉他的人》首次入選沙龍,并在畫壇引起關注。1863年,在馬爾丁艾咖啡館舉辦了個人畫展,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同年,在落選沙龍上展出的《草地上的午餐》使他受到矚目。兩年后,另一件作品《奧林匹亞》以離經(jīng)叛道的藝術形式引起了軒然大波。晚年的創(chuàng)作中,馬奈不斷地遭到保守者的抨擊,歷經(jīng)挫折,人們對他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1883年初,被病癥痛苦折磨的馬奈癱瘓不起,于4月在巴黎去世。
馬奈,在繪畫色彩技巧上,獨創(chuàng)性地使繪畫擺脫了追求三維空間的傳統(tǒng)束縛,將“平面性”的概念引入畫面。他革新的藝術態(tài)度和獨特的繪畫風格,深深影響了莫奈、雷諾阿、畢沙羅、塞尚、凡·高等新興藝術家,并將繪畫帶進了現(xiàn)代主義的道路。因此,他也被認為是印象派的導師和先驅。他把整個歐洲繪畫藝術帶到了一個獨特的位置,對西方藝術的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福柯:“表現(xiàn)其所是” 的繪畫
米歇爾·福柯: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和“思想系統(tǒng)的歷史學家”。“四十多年前,米歇爾·福柯在突尼斯等地做過一系列關于馬奈繪畫的講座,激起了廣泛反響。”福柯的演講手稿早已湮沒無聞,后來現(xiàn)場錄音失而復得。2001年,馬里沃尼?塞宗匯集了一批福柯研究專家和藝術史專家,結合自1971年以來所有有關研究,回顧并重新思考了福柯在突尼斯講座中的重要觀點。圍繞研究所整理的《馬奈的繪畫——米歇爾·福柯,一種目光》一書,人們對馬奈的秘密燃起好奇,傳言四起,褒貶不一,馬里沃尼·塞宗要求對福柯和馬奈重新把握,雙向反思。以一種形式主義批判精神,在馬奈的作品中看到一種“為其所是”而表現(xiàn)的繪畫。在選擇的馬奈13幅代表性畫作中,反復強調“實體長方形的平面、橫向縱向的主軸、照射在畫布表面的光線……而觀者的目光隨位置的不同而不斷改變……書中的一切都涉及目光,首先是福柯的目光,他看到馬奈的目光,還有別人投向福柯目光的目光,以及所有投向他人和自己的目光”。
講座結尾,福柯認為:“馬奈不一定發(fā)明了非表象性繪畫……他正在發(fā)明一種,實物-畫,而這正是人們最終可以擺脫表象本身,用油畫純粹的特性以及其本身的物質特性,發(fā)揮空間作用的基本條件。”這本書的演講內容中共討論的13幅作品可分為三組:首先是馬奈處理空間的方式,如何發(fā)揮油畫的物質特性和空間特性;其次,馬奈如何處理光照問題,如何在畫中使用外界實光,而非畫內的表現(xiàn)光;最后,是他如何處理觀者與畫的位置關系。福柯從馬奈繪畫的空間、光線、視點三方面切入,去“看”他對馬奈繪畫的“看”,分析他對馬奈繪畫的分析,來動搖再現(xiàn)這一傳統(tǒng)概念的根基,并最終解構這一重要概念。
在《賣啤酒的女侍》中,我們所看到的女侍人物,她在看我們看不到、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這幅畫也沒有告訴我們人物在看什么。畫內只表現(xiàn)了兩種目光,投向兩個相反方向的目光,投向畫面正反兩個方向的目光,畫面只表現(xiàn)不可見物,通過目光的相反投向映射人們絕對看不見的場景。《鐵路》中也是如此,馬奈添加的正在行進的火車煙氣,以致我們無法看見女孩正在看的,并且與婦女的臉呈現(xiàn)了對比方向,她們投入的目光都是我們不可見的。由此,福柯談到,我們可以思考,馬奈在利用油畫的物質特性時,“讓一個平面成為一個有正反面的平面,強迫觀眾產生翻轉畫布,改變位置的欲望”,將觀者吸引到畫的背面的同時,成為第一個表現(xiàn)油畫載體自身本質,“這是繪畫第一次向我們展示某種不可見物”。
繪畫的另一個重要元素,便是光的處理。這就該談談膾炙人口的《草地上的午餐》了。在這幅畫中,有兩個光照系統(tǒng),相互重疊,在景深上重疊。正面光和垂直光直接照在這個全裸的女人體上,沒有陰影。這束正面光的終點和落點是穿著深色衣服的兩個男人,正如叢林的光束一般。畫作中的人物和色彩關系都充滿著鮮明的對比,構思如此奇特。“在此,《草地上的午餐》是拒絕‘可讀性的標志作品。馬奈的作品開啟了讓觀者看畫的時代,‘看代替‘讀,也正是認識理論的現(xiàn)代性特點之一。”
我們越把畫看得真實,我們看到的東西就越少。“我們什么也沒看到。”福柯反復強調。馬奈接受了觀者的出場,接受了觀者的“目光”,直面觀者,馬奈是第一人,他希望觀眾換位思考來解讀他。正如比利時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雷尼·馬格利特在其作品《透視·馬奈的陽臺》中對《露臺》的修改,把畫中人物轉換為棺材,他們正在看什么、關注什么,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的目光。再好比《弗里-貝爾杰酒吧》中,我們看到了三種不相容的系統(tǒng):畫家“必須在這里”和他“必須在那里”,“應該有人”和“應該沒人”,“應該是向下的目光”和“必須是向上的目光”,人們可以在它面前或圍著它移動。所以說,他正在發(fā)明一種,“實物-畫”,擺脫表象本身,用油畫的純粹特性以及其物質特性,發(fā)揮空間作用的基本條件。
正所謂“表現(xiàn)其所是”的繪畫,畫家要擔負的模仿自然,也就是讓觀者看自然的任務被確定下來,“馬奈的作品開啟了一個讓觀者看畫的時代”。“因為馬奈,繪畫到達無意義,擺脫了功利,不再為親王或教會服務,不再受學院清規(guī)戒律的限制……”馬奈的繪畫使這一切發(fā)生了變化,脫離了意義的暴力,是狂熱的,冷漠的,燃燒的,無聲的……馬奈的繪畫與這種學院派繪畫決裂。同時,馬奈的繪畫也是對表現(xiàn)力的減負,除了繪畫的技術的,是另一個心靈的情緒的表現(xiàn)。繪畫不再抒情,使話語成為可能。“繪畫應該是觸動觀者的心靈的,喚起他們的情緒的。”福柯一直在講,“要回到畫面本身,畫的什么,就是什么。不討論背后的故事。”“要做現(xiàn)代人,必須畫你所見。”馬奈,是第一個讓畫回歸本身的人。“他所帶來的創(chuàng)新是一種超越印象主義,開創(chuàng)整個二十世紀繪畫之路的創(chuàng)新。”
是的,“馬奈確實是印象主義先驅,是他使印象主義成為可能,除了印象主義,馬奈使整個后印象主義繪畫,整個二十世紀繪畫,也就是當代藝術直到現(xiàn)在還在其內部發(fā)展的繪畫,成為可能”。福柯認為,在西方藝術中,至少是文藝復興以來,馬奈是首次使用或發(fā)揮油畫空間物質特性的畫家。馬奈不僅是印象主義的先驅,而且為整個20世紀繪畫,也就是正在發(fā)展的當代藝術打開了窗口。福柯認為,馬奈是“現(xiàn)代繪畫之父”,馬奈的繪畫不是再現(xiàn)畫外之物,而是回歸繪畫本身,是為一種“為其所是”的畫。從這個意義上說,自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以來,馬奈超越了所有可能的印象主義,成為西方繪畫藝術的根源。
三、目光的思考
“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第一個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復思考的結果最好。”
在《馬奈的繪畫》中涉及的13幅繪畫都是作于19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一個傳統(tǒng)藝術受到挑戰(zhàn),現(xiàn)代主義藝術開始興起的年代。在現(xiàn)代藝術的開端,馬奈是一個藝術叛逆者;在現(xiàn)代藝術的末端,福柯是一個思想叛逆者。所謂的“道德力量,一種非凡的存在行為”,福柯的哲學立場和政治參與也是不可忽視的,它不含任何權力欲望的形式。作為新興思想的重要理論奠基人,福柯這樣不顧一切、執(zhí)著追尋真理的批判精神與馬奈的叛逆遙相呼應。因此,福柯在馬奈的藝術中才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得到的思考與獲得的體驗也會截然不同,你從別處得到的想法,必須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在這里,福柯所談論的馬奈,已超越畫作來言他;在這里,福柯的講座不只是“認識文本”,而是一個“知識文本”。我們并非福柯或馬奈研究的專家學者,我不能說我已經(jīng)完全讀透并理解了整本書的內容和見地,但我認為,我們必須反思和警醒的是,不論是分析馬奈畫作也好,還是藝術評論的話語也罷,我們從中汲取的都應該是學會鑒賞的“眼光”、正確“思考”的方法和啟發(fā)想象的“創(chuàng)造”,而不是盲目追隨,末學膚受,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致沒有掌握真正的學識。
福柯,關于馬奈的系列演講,給予了讀者無窮的智慧和深刻的啟迪,在幫助我們去看,去思,去表達的同時,還讓我們?yōu)楦?碌恼軐W精神和對真理的追求而感動,為他卓爾不凡的藝術鑒賞和思考而感嘆。馬奈,他的藝術是一個永恒的警示,在當代新科技、新觀念的沖擊下,作為藝術實踐者的我們,應當在無限的思維靈感中不斷激發(fā)自我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才情。重要的是你自己表達了什么,你正在思考什么,表現(xiàn)手法和創(chuàng)作形式作為承載思想一個載體,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從中表達出自我想要傳遞的觀念和價值。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認識到繪畫不僅僅是繪畫,要透過繪畫看本質,創(chuàng)新豐富作品,從而認真地面對生活,展望未來,學會思考,用更加善意的目光看待世界,讓藝術精神得以更好的傳承與發(fā)揚。
參考文獻:
[1][2]米歇爾·福柯.一種目光·馬奈的繪畫[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3]杜小真.“看”的考古學——讀福柯《馬奈的繪畫》[J].文藝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