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的人才學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困境和問題:一是學科建設隊伍數量明顯增多,但數量、質量仍不高;二是服務于人才學學科建設的基礎教育資源投入不足;三是人才學學科缺乏相鄰學科的支撐;四是人才學學科人才培養的特色不足。為了擺脫這些困境,人才學學科建設須基于共享理念,共享課程、師資隊伍等基礎資源,建立并完善學科發展平臺,構建個性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學科建設特色。
【關鍵詞】人才學 學科建設 共享理念
【中圖分類號】C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34-02
一、背景
人才學是以人才現象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是一門研究人才運動及其發展規律,促進人才工作科學發展,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學科。我國人才學的誕生和發展,經歷了提出創建-艱難發展-拓展深化的過程,其中呈現出兩次發展高潮[1]。但當前,人才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不僅存在著學科建設隊伍數量、質量不高,服務于人才學學科建設的基礎教育資源投入不足等問題,此外,缺乏相鄰學科的支撐和人才學學科人才培養的特色不足等問題也致使人才學學科建設面臨一些困境。針對目前的諸多問題與發展困境,基于共享理念,共享課程、師資隊伍、科研等基礎資源,建立并完善學科發展平臺,構建個性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探索人才學學科建設之路。
新的歷史時期,我國人才學的發展和研究面臨著不同的學科氛圍和背景。習近平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繼承發展黨的人才思想,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內與國際的多重視角,緊扣時代需要和歷史定位,圍繞新時代我國人才事業和人才工作做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論述[2]。這些論述形成了特點鮮明、內涵豐富的人才思想體系,進一步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理論,對于我們準確把握人才事業和人才工作的內在規律和時代特點,更好地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這就決定了人才學研究和學科發展必然要走一條適合新時期人才思想和人才事業和人才工作內在規律和時代特點的特殊之路。
二、困境
在我國,人才學學科的影響力相對較弱,對人才學學科建設仍然處于進一步探索階段,雖然在人才學基本框架體系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學科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學科建設隊伍質量、基礎資源投入、教學環境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面對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定位,高校發展人才學學科依然存在多方面的困境,缺乏相鄰學科支撐、學科平臺缺乏、人才培養特色不足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學科建設隊伍數量顯著增多,但數量、質量都不高
人才學學科的建立到現在已經有近40 年的歷史,隨著人才學學科的建立,人才學學科的發展需要一支具備深厚的人才學相關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的人才實踐經驗的學科建設隊伍。人才學學科建設隊伍數量和規模盡管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擴充,有了一定的成長,但相比其他發展相對成熟的學科仍然較小且不穩定[3]。此外,由于人才學學科仍比較年輕,學科依托不堅實、學科定位不明晰、相對獨立的地學科位尚不穩固等都造成人才學學科建設隊伍規模基數仍然較小。初創時期的老一代人才學者目前仍然活躍在一線,有影響力的中青年學者數量不多。缺乏高水平的專業的人才學學科建設隊伍,從事人才學學科教育研究工作的學者,大多是具有其他學科背景,轉而進入人才學學科的研究。專業的人才學碩博研究生資源匱乏,新鮮的師資血液未能及時補充,部分沒有根據新時期人才學發展的需求去更新自身的理論知識,從而造成了在人才學發展的學術梯隊配置不合理,人才學科學研究方面、教學與人才培養等方面還是顯得質量不高,水平偏低。
(二)服務于人才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基礎教育資源投入不足
發展與建設人才學學科,必須要有充足的教育基礎資源作為保障。過硬的師資力量、豐富的課程資源、科研成果、圖書資源,完備齊全的教學軟硬件等是人才學學科發展的堅實基礎。有限的基礎資源,為人才學的教育學習與科學研究等都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人才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需要不斷站在發展前沿,如此一來,有關人才學的學術交流活動和資源共享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來看,人才學的研究者和學生很少有這樣的機遇。像這樣沒有豐富的教育基礎資源和教學條件等學科建設平臺作保障,人才學學科的發展也難以取得應有之效。
(三)人才學學科缺乏相鄰學科的支撐
多學科與跨學科的研究也是現今教育發展的趨勢,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獨立進行的,任何學科的發展都是以眾多學科的知識作為鋪墊的。隨著人才學發展的深入化和體系化,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不斷出現和深度融合,人才學從獨立的學科研究走向了多學科領域的系統研究,人才學的發展需要離不開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支撐,而跨學科合作的平臺和機制不健全,高校學科間的融合程度有限,學科分配不合理等都嚴重阻礙了人才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四)人才學學科人才培養的特色不足
隨著人才學的不斷發展,不論是辦學的層次還是辦學的方式上,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向前邁進,并逐步走向成熟。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和教授“人才學”的相關課程,但各高校在招生環節、課程設置、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特點不夠鮮明,出現同質化現象,各高校囿于種種原因,沒有能夠很好地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立起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實踐教學、完善人才評估,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學學科人才培養模式。
三、突破策略
人才學學科建設是系統工程,不僅要明確學科方向、完善各種基礎條件、培養學科建設梯隊、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而且要對人才學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并以此指導人才學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斷發展。要突破人才學學科建設所面臨的困境,就需要基于共享理念,加強學科建設的基礎條件,引進高水平人才,完備學科建設梯隊,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豐富人才學學科體系。
(一)完備學科梯隊建設,優化隊伍結構
人才學學科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才,通過人才在年齡、職稱,學歷層次,專業機構等方面的優化組合,強化學科建設梯隊。
對外,一方面引進人才是優化隊伍結構、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的重要措施。高校需結合本校人才學學科發展的條件和實際需求,科學規劃,拓寬人才引進的渠道,以項目支撐、產業發展、平臺建設為抓手,結合高校所在省、市以及學校的人才引進政策,引進一批高水平的學術專家、學科帶頭人及其團隊,保證學科建設隊伍的質量。另一方面,與其他高校共享師資隊伍,通過智慧校園、在線網絡平臺或者資源協同共享平臺,要加強校際間的交流合作,實現 “線上線下”的師資資源共享,從而完善師資結構。
對內,除了注重已有學科建設隊伍的培養和提升,還應積極尋求與其他學院、其他專業、其他職能部門的聯系和合作,加強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學術思想的交流與融合,將人才學的相關理論成果、理念、教學經驗與其分享,發揮人才學學科的作用和影響力。
(二)共享基礎教育資源,服務人才學學科建設
基于共享理念,通過建立共享平臺,與其他高校在課程資源、圖書資源、科研成果、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協同,豐富基礎教育資源,形成優勢資源互補,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為人才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探索新的可行路徑。
共享不僅限于高校之間,通過與相關科研機構、企業、產業等進行橫向縱向的共享協同,形成人才學研究共同體,從拓寬人才學研究與實踐的范圍,在人才聯合培養、課程設置、教學探索、研究生學位點的申報、教學成果的研究和獲得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積累、匯集更寬泛、更多元、更豐富的研究成果,助推人才學學科的發展和建設。
(三)強化多學科領域的支撐
在人才學學科建設上,要加強與人才學研究共同體各單元之間的共享協同,從而深化人才學的發展與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交叉融合,深化人才學學研究內容,拓展人才學研究領域,豐富人才學學科體系。要充分利用人才學研究共同體的優勢互補,開設跨學科的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形成成熟、穩定的課程體系,制定寬口徑、個性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和強化人才學學科意識,增強學科自信,推進人才學的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
(四)建立個性化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人才學學科特色
為更好地適應和引領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高校不斷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個性化人才培養,人才學學科建設亦不例外。人才學學科建設要適應學校辦學定位,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提出的培養多元化、高質量人才的目標和要求,積極謀劃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改革[4]。高校應整合學科和課程,在人才學課程體系建設中,專業課程設置上,努力實現各學科間的資源共享和互通。
鼓勵人才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實現跨學科、跨專業、多領域的交流,從而實現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進而提高人才質量,提升科研水平,最終形成人才學學科特色。
任何一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都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不可能是一跋而就的,人才學的發展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針對新時期人才學學科建設的發展困境,基于共享理念,共享課程、師資隊伍、科研等基礎資源,建立并完善學科發展平臺,構建個性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為人才學學科建設探索新的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1]李達:《人才學發展: 歷程、成就與展望》,《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2]侯建東:《中國人才文化的時代升華——人才學在中國創建的時代背景探析》,《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
[3]葉忠海:《中國人才學發展的歷程、成就和展望》,《中國人才》2013年第1期。
[4]李年俊,李增華:《新時代習近平人才觀探析》,《學術探索》2018年第1期。
作者簡介:
薛肖飛(1987年2月12日-),男,漢族,陜西渭南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