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濱江初中學 楊 芬
“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等生本理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我們進行課堂導學設計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具體來說,生本理念就是針對學生實際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水平,為學生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導學方式和導學內容。生本理念不是單純地將學生當作教學對象,還應該將學生視作寶貴的教學資源,在導學過程中尊重和依靠學生,在課堂中將學生的學習精彩煥發出來,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感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本文筆者結合近幾年初中數學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運用生本理念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感想,借此求教于各位專家同仁。
目前很多學生并沒有經過預習,就直接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導致在教師導學過程中疲于應付毫無準備的各種疑難,難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只能被動地依靠老師的導學完成整個學習過程。老師講到哪里,學生學到哪里,遇到的疑難也只能棄之不理,還無法對知識形成整體建構。因此,以生本理念為導學視角,首先必須引導學生充分預習,為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奠定必要的基礎。不管是從教育科學還是從教學經驗上來說,預習應該是我們在導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預習的作用,讓學生將課前預習當作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一種主動學習的姿態。我們還應適當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以讓學生做到最有效的預習,使學生在課堂導學過程中做到重點明確,胸有成竹。如我們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時,課前我們要求學生預習,初步了解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并在預習中碰到疑難的地方做標記。很多學生通過預習,基本弄懂了如何列出方程組,但對于解方程組“消元”方法的理解有點模糊,于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到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都會全神貫注,很快突破了學習難點,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習效益。
課堂提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生本理念的導學原則。課堂提問也是我們在導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效、嚴謹、有邏輯的提問能將學生從被動的聽課氛圍中“調動”起來,促其認真思考,很好地激發學生產生思維的靈感,促進學生不斷地解決學習問題,實現學習目標。如我們在對《軸對稱》的內容進行導學時,可以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果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那么這兩個圖形一定全等嗎?為什么?如果將一個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拆分為兩個圖形,那么拆分后的兩個圖形全等嗎?對稱嗎?為什么?學生聽到這些問題時,不用老師強制要求,他們就開始主動思考了,甚至一些學生還開始動手畫出相應圖形求證。經過這些問題的充分思考和教者簡潔有效的點撥,學生很快將軸對稱圖形的含義和性質理解透徹了。原本屬于需要老師全面導學的內容,僅僅基于生本理念,引導學生通過對幾個問題進行思考,就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知識脈絡,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思維,提升了學生的學科素養。這樣的課堂導學才是高效的,才是符合課程改革宗旨與要求的,也才是符合學生心智發展規律的。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賦予了小組合作學習更多的意義與內涵。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一方面是我們落實生本理念的升華,另一方面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充分發揮學習小組中每一組員的作用,同時還能很好地活躍課堂導學氛圍,形成1+1>2的非常規學習效果,切實提升課堂導學效益。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以合作學習模式切實貫徹生本理念的教育思想。如我們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內容的導學時,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將已經學習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與這里的“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識進行比較、歸納與整理,尋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以比較結論為依據精心挑選經典的應用題進行求解,最后總結這幾個方程(組)的解法,完成一篇微型總結。教者將這樣的學習任務布置后,就立即引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有的學生討論或翻閱以前學過的方程知識,有的學生記錄討論或查閱的結果,有的學生對記錄的結果進行歸納整理,自告奮勇寫起學習總結。課堂氛圍異常活躍,學生運用自身特長各顯神通,很快就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不僅對新舊知識做了明確比較,形成了一個整體的、系統的知識結構,還為后面進一步開展二元二次方程組的學習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使原本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顯得更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總之,生本教育思想作為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的主要理念之一,符合“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改精神及科學的教育思想。我們要與時俱進,加強對課改理念的學習,更新傳統教育觀念和行為,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技巧,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要求,更好地將生本教育思想滲透到數學課堂導學的各個環節,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導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