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第一中學 陶愛華
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是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計算公式,提高解題能力不可忽視的素質。
要多觀看一些基本幾何體的三維動畫,比如:棱錐、棱柱、球體等。在腦海中建立空間和立體的概念。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基本的幾何體實物,在動手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其形狀。可以拿一個立方體橡皮,用小刀水平地去截它,觀察其截面,然后在腦海中想象隨著截面的位置變化,所得到的有哪些不同的截面。或者拿來一些幾何體實物,如:棱柱、棱錐、圓柱、圓錐、多面體等,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所看到的各個形狀并嘗試去畫出它們的直觀圖。也可以把基本幾何體置于投影空間中,想象當平行光線從不同的方向投影,觀察得到的投影平面圖形是什么樣子,然后在稿紙上畫草圖。用以上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其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
不難想象,一個點沿著某一方向運動就會形成一條線段,一條線段沿著某一方向運動就會形成一個平面。同樣,一個矩形面沿著某一方向運動一段就會形成立方體,而運動的程度決定了形成的立方體的大小。因此,從一維的線到二維的面,二維的面到三維的體,整個變化有著一個重要的過程:運動。運動的形式有多種,常見的規則運動有:平移、旋轉、平拋。比如我們常見的棱柱、棱錐、球體可以看出是由三角形、矩形、圓在某種特殊位置條件下旋轉得到的。在“運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得空間知覺。
對于幾何圖形,建立周長、面積、體積的概念時,必須運用直觀演示和實踐的方法,讓學生獲得周長的長度感、面積的大小感、體積的立體感,真正明確周長、面積、體積的意義。
例如一個橢圓的賽道,走完一圈的路程就是這個橢圓的周長。同樣,一個圓形的水池,水面所占的面積就是這個圓的面積。對于一個酒瓶,它裝滿水時的總容量就是瓶的體積。在理解物體所占空間大小的教學時,可以充分發揮直觀演示的作用:一個紙箱占據了一定的位置,箱子所占的位置就是空間,在箱子旁邊再放一個較大的長方形紙片,讓學生走一走,使學生知道因為箱子占據了空間,我們只能繞道走,長方形紙片面積再大,沒占據空間,不用繞道走,從對比中獲得空間知覺。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這就是物體的體積。這不僅使學生正確地理解了幾何的基礎知識,而且獲得了空間知覺,培養了空間觀念。從一定角度看,周長是線的長度,面積是面所占的地方,體積是空間的反映。形成空間觀念的手段有很多,在平時的學習中需要花點時間探索在不同的載體中,點和線、線和線、線和面以及面面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逐步建立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高中階段空間幾何體的認識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空間幾何體的認識;點線面的位置關系。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幾何體,例如:金字塔棱、油桶、磚分別可以聯想到圓錐體、圓柱體、長方體,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空間幾何體。
學好空間幾何體的關鍵在于掌握點、線、面的位置關系。點是一切幾何體的構造元素,這是前提。空間中談到位置關系主要涉及:(1)線線關系,包括共面(平行、相交)、異面。(2)線面關系,包括線在面內、線在面外(線面平行、線面相交)(3)面面關系,包括面面平行、面面相交(二面角)。在所有的位置關系中,平行、垂直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關系,學生更要花時間去掌握它們的特點,靈活運用它們的性質定理、判定定理。在表現位置關系的過程中還有兩個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夾角和距離。夾角包括線線角、線面角、二面角。距離包括點到面、兩異面直線、線到面、面到面的距離。通常距離問題都轉化為點到面的距離問題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同樣也是空間幾何的核心問題。
綜合法的特點是借助輔助線,把空間問題平面化,運用平面幾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一般如果沒有把握好空間線面關系和平面幾何性質的應用,想用綜合法解決問題會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有較好的平面幾何知識,能靈活運用平行垂直判定與性質,有空間問題平面化的解題思維,那掌握綜合法也是可以做到的。
空間向量作為新的內容,在處理空間問題中具有相當的優越性,比原來處理空間問題的方法更有靈活性。向量學習的目的之一是"重點培養學生使用向量代數方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能力",將幾何題中的邏輯推理轉化為向量的代數運算.溝通代數與幾何之間的聯系,如把立體幾何中的線面關系問題及求角、求距離問題轉化為用向量解決,使問題解決顯得模式化、程序化,減少輔助線的添加,降低解題的難度。當然,如何取向量或建立空間坐標系,找點的坐標,算向量的坐標也是一個過程,找到所論證的平行、垂直等關系,所求的角和距離用向量怎樣來表達也是問題的關鍵。
在學好空間幾何的道路上掌握某些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幾個方法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融會貫通所有的知識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做到得心應手,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