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桑園鎮中心初級中學 李方坤
現代社會發展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時代的主要載體是數據,數據關乎每個人,數據的分析是各行各業對做出的決策科學的推斷和決策的理論依據,數據分析即是事實,是經過嚴格篩選、計算、驗證等對目標項目進行整理和描述,其作用意義重大,伴隨著大數據分析程度,會做出合理的推測和預算,大到公司市場調研、售后服務、營銷策略、股劵交易等,小到日常生活買菜做飯等,數據分析存在于任何人身邊,每個人都是數據,也利用數據。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數據分析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已經得到充分認可,數據分析也更加規范和國際化,所以初中數學“數據分析”模塊教學優化策略的實施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數學知識理論來源于生活的實踐,理論指引著實踐,實踐得出理論,理論是實踐的靈魂,實踐承載著理論,“數據分析”教學亦是如此,教學中使學生充分了解數據的掌握和處理方式以及集中趨勢,并且將加權的意義導入生活中,理論與實踐結合,“數據分析”模塊教學便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字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是步入信息時代的每一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統計和概率更是學生未來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工具,體驗數據分析的魅力,結合教材將“數據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更是培養學生觀察力和判斷力的重要趨勢。
例如:“數據分析”的重要核心是判斷數據,其概念意義較強,其中,“加權平均數”“數據波動”“中位數和眾數”等理論知識偏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對這些理論知識能夠進行快速的記憶和理解,但在實際運用中便會體現出不足之處,常會出現“紙上談兵”的發展趨勢。為此筆者在教學結束后,讓每位學生做一次統計,全班若干名同學分成一組,組內梯字配置,分別負責收集、整理、對比等不同任務,在做數據分析時,組內共同分析,對不同的認知求同存異,然后以組為單位進行數據對比,由于場地和實踐的限制,各組內研究對象可能會發生沖撞,對此筆者運用了“合體”的方法,假設兩組研究對象相同,那么兩組成員要重新以本班學生為單位,統計和分析項目做重的概率,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在于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實踐理論的機會,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從多角度分析數據,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形成。
“數據分析”中,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造就了教學重點和難點的不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體現在學生對“數據分析”的認知中,學生常常對數據分析有一定的錯誤理念,數據的分析不僅僅是計算、制圖、畫表等形式意義上的概念,應當把教學重點和難點放在如何分析數據上,將數據分析這個復雜的思維過程直觀化。
例如:同學A與同學B之間做投硬幣游戲,兩人共投硬幣,若硬幣同正面,則同學A輸給同學B 3枚硬幣,同反則輸1枚硬幣,正反不同,則同學B輸給同學A 2枚硬幣,這種游戲既有統計學數據分析能力,又要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根據硬幣的數量和同學A、B兩人投幣的次數做出統計表,并且通過收集的數據進行數據的分析和預測,有一條結論是:若同學A出反多于6次就能贏得硬幣,同學B多出正會對本身有利。筆者針對這個情況,為兩位同學計算了其中的概率因素:3×0.25+1×0.25=1;2×0.25+2×0.25=1,可見同學A和同學B勝率相同,這是不勝之勝的關鍵,也是心理戰術。由此可見“數據分析”的強大魅力,對數據的概念要進行合理分析和計算,是一種理智,更是一種人生的處事態度。
“數據分析”涉及的范圍之廣是“數據分析”的魅力,數學教材中刻板的理論知識點,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內涵,多媒體應用可以讓學生很直觀、很形象地了解教學突出的數學藝術概念,對于教材中涉及的知識可以進行拓展和匯總,綜合數據分析的特點,感受“數據分析”的魅力所在。
例如:筆者在教學中,以某公司在網上公布的銷售量和投入力度的表格為實例,讓學生具體了解“數據分析”為社會發展和生活提供的便利和走向趨勢,筆者選取了適合學生理解的知識點,將學生代入“數據分析”的思維中,帶學生領略“數據分析”的強大力量和更多的應用方式。
綜上所述,“數據分析”教學是促進學生形成以隨機的觀點去觀察世界的能力,這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基本素養,數據分析可提升學生的判斷力和行動力,使學生能夠理性判斷生活中的問題,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