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紅梅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伴隨著一天的論壇的結束,終于等來了這場期盼許久視聽盛宴,音樂會是《杜鵑山》《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四部現代京劇作品中選取的經典唱段,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場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新型京劇。音樂會由北大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教授、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戲劇男高音魏松教授三位老師親情助演,前來聆聽音樂會的也都是各個地區的專家教授。樂隊伴奏是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交響樂團,由著名指揮家王永吉擔任此次音樂會交響樂團指揮。音樂會由一首《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拉開序幕,隨后由魏松、戴玉強、金曼三位教授帶來精彩唱段《智斗》并結束《沙家浜》劇目選段部分。這段由魏松、戴玉強、金曼三位老師共同的演繹《智斗》,魏老師扮演胡司令,戴老師扮演刁參謀長,老師扮演阿慶嫂,三位老師的演唱水平那都是毫無挑剔的,細致規范的吐字發音和一字多韻的行腔走韻,都展現的淋漓盡致。例如,戴玉強老師演唱的“你這個女人哪”字頭清晰“那”經過多次歸韻使其聽上去更具京劇味道,這值得我們每一位聲樂學習者去學習老師們細致的發音咬字。
回到學校,我又再次上網搜索觀看了由中央樂團李德倫指揮的交響音樂《沙家浜》,并選取音樂會中的唱段進行演唱實踐,演唱中自己不免也發現了許多問題。能明顯體會到這其中的差異,漢字歸韻,腔隨字走這個基本原則,未必就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那么容易。講到這突然想到為什么老百姓喜歡聽戲曲,清晰的唱詞將會是一個決定性因素,無論何種唱法,清晰的語言永遠是傳達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
華夏燦爛千年的漢語文化使得我們的有著區別于西方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和漢子文化,獨特的傳統文化成為我們與西方國家最本質的區別,多音節的漢子文化讓我們有著一字多音的語言特點,語言的不同讓我們的聲樂藝術歌曲有著別樣的味道和韻味,要想把握好傳統戲曲里面最本質的精髓,就必須在吐字咬字上下足夠的功夫,否則,再科學再在系統的聲音仍舊無法詮釋好中國聲樂作品。在有著科學發聲方法的同時,歌唱語言的清晰程度成為我們傳遞歌曲情感和味道的第一個重要步驟。結合當晚音樂會中《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在演唱這首經典作品時,首先在唱法與我們的美聲和民族唱法有些許差異,雖然他們都要求高位置共鳴歌唱,但在共鳴位置上,京劇的歌唱位置較美聲唱法比較而言,歌唱位置要更靠前和靠上,發音吐字也是同樣,京劇中要求字正腔圓,那我們在演唱此類作品時,就需要細致的注意發音咬字。例如“我家的表叔 數不清”這一句,演唱時我們要注意字頭的清晰,從W音到O的過渡,字頭簡短有力要迅速延長字腹,家字也是如此,J音發出后要快速過渡i音和a音,短促而有力,字頭咬準之后延長字腹并歸韻字尾,只有做好吐字發音的這幾個步驟,才可以讓歌唱更富有語言性,否則,含糊不清不清的吐字發音只能讓觀眾聽起來既費勁又沒味道。
潤腔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潤腔到位了,味道就對了。看似不起眼的潤腔在作品韻味和特色的傳遞和表達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潤腔作為修飾聲音的歌唱技巧,對作品風格的塑造和情緒的烘托有著其他藝術技巧無可替代的作用。對于交響音樂會中的唱段依然是這樣,為什么一些唱段聽起來絲毫聽不出是京劇,是中國的經典作品選段,究其原因,演唱中無潤腔,無修飾,裝飾音的隨意丟棄讓原本的旋律失去本該有的色彩,聽起來像西方藝術歌曲,比如《智取威虎山》選段《只盼深山出太陽》這個選段,作品中拖腔特別多,在拖腔的過程中要注意字的歸韻,有時候一個的拖腔需要歸韻3-5次,比如開頭“八年前”的年字,在演唱時我們會發現年“年”字歸韻到an在后邊拖腔過程中又快速歸韻3次,像這種波音的處理也同時要做到始終保持住韻母,韻母咬不住就使旋律聽起來沒有力量和韻味。
一首作品的完美展現不僅僅表現在華麗的聲音上,更應該在表演上有所體現。音樂會中演員們的表演亦是如此,合乎作品特色的表演會給演唱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然是融合創新,那身形體態的學習借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京劇中要求站姿要挺胸、收腹稍提氣,站在臺上要格外有神,這樣的優秀的戲曲精髓同樣也可以放在我們的美聲或民族唱法中,在當晚音樂會中演員們十分注意戲曲中獨特的身段表演,為演唱大大加分,提升了整體的音樂會高度。觀看完整場音樂會,觸動很大,如何讓中國聲樂演唱藝術走向世界藝術之林,還需要我們每一位聲樂演唱者去深入思考。
時代的發展讓中國聲樂演唱藝術也日益呈現出更新更完善的藝術面貌,傳統戲曲藝術對于中國聲樂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在世界文化多元化潮流的推動下,如何樹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成為接下來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的重要問題。傳統戲曲與聲樂演唱的融合創新既是對中國聲樂多元化發展的促進,也是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進一步的繼承和發揚,無論是對于聲樂演唱方面還是傳統戲曲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