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智
摘 要:在當前實施新課標,注重培養學生素質的大環境下,開發高中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思維品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做好研究探索式學習與思維品質的培養工作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研究探索式學習;思維能力
教學教材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一是高中階段的開始,是以后三年學習過程的奠基階段。所以重視培養高一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顯得極為重要。所謂創新能力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并應用猜想、想象、直覺等獲得發現和進行創造的能力。“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這為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么數學教學應如何依據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為創新思維能力教學打下基礎
教師是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教師要首先敢于沖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以往死板的教學模式。以研究探索式教學代替傳授式教學為,以反思性教學代替經驗教學,以開放性教學代替封閉性教學,創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強調學的主體意識,突出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將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上來,培養創新能力,必須拋棄傳統教學中壓抑挫傷人的創造潛能和個性的發揮、窒息人的創造意識形成的種種因素,并使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實處。
二、結合實際引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動力
數學學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嚴謹的邏輯性,結論的確定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決定了數學學習的難度,尤其是對剛剛接觸到高中數學的高一新生。沒有好的開頭可能會挫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樹立不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數學興趣的培養是學生學習這一學科的自覺性與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它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還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努力地去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成為創新思維的動力因素。
三、重視解題教學,發展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通過解題教學,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學會從多個角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使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等思維素質。在解題中引導學生打破常規、獨立思考、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積極爭辯、尋求變異、放開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觀、探究多種解決方案或途徑,快速、簡捷、準確地解決數學問題,這些都是創新思維的體現。綜上所述,在數學科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要大膽拋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質,優良的思維品質,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培養創新思維,讓學生巧于思辨
教師應改變“一言堂”的局面,通過開展課堂討論、辯論等形式的活動,將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我發現并展現自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一定的引導,對學生獨特的見解,教師要及時發現并給予贊揚和鼓勵,以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共同探索,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問答式”的單向交流,使課堂中呈現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間的多向交流,喚起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熱情和欲望,使學生在相互爭辯、相互啟發、相互借鑒中產生新的聯想、形成新的思路、發表獨特的見解、探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和新方向,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在互動的課堂討論中得到了發展。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借助各種形式和方法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讓他們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知識分析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使其思辨能力得到培養,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
參考文獻:
[1]陶明法.“研究性學習”現狀綜述[J].教育科學研究,2002(1):9-13.
[2]趙榮成.研究型課程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科學,2001(3):2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