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志佩
(大同市第二高級職業中學校,山西 大同 03700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斷的探究,才能獲得和維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公共事業”。我們廣大中學體育教師作為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的專業人員,必定都要經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專業發展過程。對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體育教師,雖然在大學里經過了相關技能及方法的相關教育,但在各方面飛速發展的今天并不意味著自己已經成為成熟的專業人員。在職體育教師還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發展和提高其專業水平,拓展專業技能,來適應當前的形式和未來對體育教師的要求,從而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近些年,國家和各省、市定期舉辦體育教師的職后相關培訓,來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但在具體的培訓的內容、培訓方式、培訓針對性等方面還存在著值得商榷的地方。
中學體育教師的職后培訓。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期刊網查閱近幾年的與體育教師職后培訓相關的論文并加以整理,作為本研究的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從體育教師職后培訓的針對性、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等方面制作問卷,并向大同市中、小學校體育教師發放,發放調查問卷共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100%。
1.2.3 專家訪談法 為完成本研究,專門拜訪了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的部分教授和大同市體育教研室的部分專家。
1.2.4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科學的統計并加以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85%的體育教師認為培訓收獲很大,通過培訓自己的業務水平、業務能力和專業視野得到提高和拓展,有利于今后的學校體育教學工作;12%的體育教師認為培訓流于形式,培訓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體育教師的個性化需求,授課教師講得滔滔不絕,而受訓教師卻無精打采;11%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與教學一線脫節,對提高體育教學及體育教師的成長效果作用不大;23%的體育教師認為培訓的方式過于單一,培訓項目、時間、場地安排不合理,造成有的老師想參加培訓卻因時間沖突而無法參加,有的項目需進行操作練習,但卻因場地、器材或天氣等因素原因而受到影響,而使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對于參加培訓的動機,75%受訓教師主動性較強,積極要求參與;20%的參訓體育教師是被動的或迫于學校的行政指令而參與的;5%的參訓體育教師因單位課程多,而出來參與培訓放松。
通過研究發現,目前中學體育教師職后培訓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培訓形式單一,往往采取大班集中授課,參培人數較多,授課教師講得津津樂道,而受訓教師感覺枯燥無味;培訓的方式偏重于傳統講授方式,學員互動參與度不高,造成學員主動參與性不高,因而培訓效果不好;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培訓的內容不能貼近教學一線;授課教師知名度不高,業務水平一般,培訓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夠;培訓者或培訓的組織機構不能深入中學體育教學一線,了解實際情況。有的培訓組織機構為降低成本壓縮培訓時間或聘請的授課的教師業務水平不高,同時還存在受訓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而是被迫于學校的行政指令才參與培訓。
體育教師參加職后培訓最主要的目的是獲得基本知識和提高基本技能的同時,對不同的運動項目和體育前沿性的知識有所了解,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拓展視野,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培訓組織機構應研究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和本地區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情況,根據本地區體育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滿足本地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求,引領體育教師專業成長。應根據中學體育教師發展不同階段及其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的職后培訓,使培訓更接近實際情況,使培訓更有實際意義。
3.2 改進培訓內容,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
根據一線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及時間,供培訓者選擇,避免有的體育教師想參與培訓但無法參與。要根據教師專業的發展實際情況,重視體育教師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的培訓,從而使受訓體育教師在這兩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將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技能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課堂教學環境,緊密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一線實際,同時要重視體育科研方法的培訓,使體育教師向體育專家學者方向發展;開展主題鮮明的技能培訓,把傳統體育項目的培訓和新興體育項目的培訓結合起來,既能繼承傳統體育項目,又能掌握新興體育項目。例如,我們可以在冬奧會北京周期,國家對冰雪運動的重視,根據我們大同地區的場地及氣候特點,依托本市的滑雪及滑冰場地對體育教師開展一些冰雪項目的培訓,推動冰雪運動在學校的開展與普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體育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調動體育教師的主動性,達到培訓的目的和效果。
針對體育教學的不同特點和體育教師個體的差異性,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在考慮教師們共同成長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其個性特長。因此在培訓的形式上,要把選修和必修很好地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采取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進教學行為,利用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提升教育經驗,確保培訓實效。培訓形式無論是傳統的集中面授或是網絡培訓,一定要重視對培訓教師的跟蹤、指導和考核。培訓所選擇的授課教師應該具有相當的知名度,業務能力強,改革傳統講授方式,使參訓人員能實際參與到培訓活動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從而提高參與度增強培訓吸引力、感染力,使參訓者獲得實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