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莉
(安徽省潁上縣第二中學,安徽 阜陽 236200)
優質課比賽是青年教師自我展示的機會,是與同仁共同學習的平臺,是對青年教師各種教學技能的檢驗,更是對教師教學綜合能力評判的途徑。2016年5月,筆者有幸參加了阜陽市體育優質課比賽,執教課目是人教版高中全一冊武術選修模塊《形神拳》,獲得一等獎。結合這次教學實踐,就青年教師如何準備一堂優質課,筆者主要從5個方面淺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要想寫好一篇有深度的教案,勢必圍繞“立德樹人”的核心課改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案是教師上好體育課的直接依據,教案編寫的科學、實用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能力。教師在編寫教案前要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思考,既要吃透教材,實現“用教材教”,又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和實現教學目標。為此,筆者在比賽前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對高二教材再次進行梳理審閱了,寫教案時做到心中有數。
例如,在市級比賽寫教案環節,筆者發現《形神拳》第一課時目標為: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前4節技術動作。這種目標不具體,較籠統,達成技術難以界定。根據課改精神,筆者將該課時目標修改為:通過《形神拳》第一課時教學能夠使80%的學生掌握前4節單個技術動作,20%的同學能夠把前4節連接起來熟練練習。這種技能目標的設置,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能夠抓得著、看得見,在課中易執行、易操作,得到了同行的認可。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要考慮教法是否得當、組織是否合理,最后要考慮教學的效果,沒有效果的教學是一個失敗的教學。筆者對課的設計是將健美操彈踢腿技術動作與本課教學內容相結合,實踐課中筆者觀察到85%的同學能夠掌握《形神拳》技術動作,并樂此不疲地嘗試練習。在拓展環節15%的學生能夠勇敢挑戰實現神形兼備的練習效果,提前實現了第二課時目標。所以,教師編寫教案的過程是對教材分解、再重組的過程,是一個不斷修改、不斷打磨的過程。只有這樣,教案編寫水平才會不斷的提高。
有生的體育課堂重視教師的“導”而非“演”,要求精講多練,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模擬上課即無生上課,主要考察的是教師作課技能,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教師在15min內自導自演一節課,更加注重“演”。
在模擬上課環節,教師應做好“演”,即把有生的實踐課堂搬進室內無生課堂,呈現給評委真實的視聽盛宴,調動起評委想進一步看實踐課堂的愿望。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所以,作課教師要從準備部分的情景導入就要把評委引入到自己的教學氛圍之中。試想評委在座席上聽了許多類似的教學設計,如果作課者的教學設計沒有特色,評委老師難以給出一個很好的評價。
筆者在參加這次市體育優質課比賽時,在情景導入部分,把中華武術源遠流長、中國武術崇尚武德、未曾習武先修德的一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融入到課堂,讓孩子在課堂上不僅提高身體素質的練習,而且還讓孩子在心靈深處得以觸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基本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用什么教學方法、如何實施教學步驟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在結束部分,要組織好學生身心放松,以及總結和精準點評。每個環節要環環相扣,既要行云流水,又要引人入勝。所以,比賽前要反復試講、反復打磨。總之,模擬上課教師要做到“此時無生勝有生”,心中有學生才能實現教學設計預設的有效生成。
教師的專項身體素質、外在的氣質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教師瀟灑的動作示范能夠引起學生熱烈的掌聲。教學中技能的展示,是對教師動作技能、體能等進行高強度的考驗。以筆者執教的《形神拳》課為例,它主要鍛煉學生的力量、柔韌和協調性,教師做示范時不僅要動作規范、剛勁有力,還要考慮示范面的問題,比如“震腳砸拳,馬步沖拳”,要讓學生看的動作清楚一目了然。試想如果教師平時不保持一定的身體素質和競技狀態的話,很難完成這個標準動作。筆者能夠臨場示范發揮自如,得益于平時的堅持鍛煉和對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不懈追求。因此,注意保持體形,這樣有助于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動作示范能力,維護體育教師陽光健康的形象。
思想是卷著的錦毯,語言是鋪開的錦毯。思想愈卷愈緊,語言愈鋪愈大,語言的組織能夠展現無窮的魅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好專業術語與便于記憶的口訣之間的關系,一不失高雅課堂之典范,二讓學生便于記憶、指導動作技術。例如,我們教學生前滾翻動作時,向學生解釋一大圈,不如講一個順口溜:三靠一低頭,滾動如籃球。這樣的語言既通俗,又符合書面用語,不失語言魅力,同時便于學生記憶。長期以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養成每句話不超過10個字的習慣,確保精講多練。參加這次優質課比賽便獲益匪淺,如在組織學生練習時,筆者語言精確到:“預備;開始;再來一次”;糾正動作時,“立掌、弓步”等語言。以精練的語言、規范的術語、扎實的基本功贏得了陣陣喝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詞匯,簡潔高效的句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上體育課是一種享受,享受運動,享受體育的豁達與健美,學生在體育課中能夠積極、快樂,體驗運動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體育教學器材的使用,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體育老師要善于利用體育器材、場地等因素,把體育課上的豐富多彩。這要求體育老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較強業務能力。
筆者參加比賽授課的內容主教材是《形神拳》、輔教材是《迎面接力》,有許多人認為武術教學不需要一些器材,只要一個哨子和一塊秒表就行。但要上好一節讓學生有獲得感的體育課,教師在課前不僅備學生,還要備器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進行比賽,對身邊的人和事都不熟悉,幾十名同學一起上課,常態下體育器材難以滿足需要。
此時,就需要體育教師的經驗和能動性。例如,筆者在講解《形神拳》技術動作后所采用的是分組循環練習法,讓全班同學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循環看展板練習;又如,在進行《迎面接力》練習,當時承辦比賽學校沒有接力棒,筆者就帶領學生用書卷成接力棒并用膠布粘好,這樣我們就地取材很快地解決了器材的問題,在分組比賽的過程中同學們無比的開心,因為練習器材是她們自己自作的。當問題出現時,體育要教師帶頭克服困難自做器材,這樣既解決了器材又提高了器材的利用率,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練習的興趣,同樣能夠達到教學的效果。那么,這節課上下來不就是一節高效率的體育課嗎?所以,在學校條件艱苦的情況下,我們不要埋怨、等待,而要不斷地去嘗試、創新,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