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汀縣童坊中心學校 陳春榮
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離不開智力因素,而表現為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非智力因素也同樣重要,它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相輔相成,密切配合,達到更好地教育學生的效果。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動機是指激勵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因素,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首先,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社會環境等特點,結合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有意識地進行,使學生不斷地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熱情,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覺性。其次,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教學前布置學生繞400米操場跑兩圈半。上課時提問:“你們跑了多少米?”生:“1000米。”師:“對,你們跑了1000米,但老師覺得1000米這個數字太大了,我可以用一個較小的數字表示同樣的長度。”板書:1000米=1( )?“要使1000米等于1,那么1的后面應該加上什么單位?”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樣的設計學生感到有趣,很想知道答案,學生就會認真學,也較快地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再者,及時反饋,每完成一次作業或考試,都讓學生想一想,反思自己哪方面掌握得較好,有什么不足?并進行總結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就能弄清原因,對癥下藥。最后,利用學生對其他學科或各項活動的熱情與興趣,強化學習信心。教師可對其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加以肯定和鼓勵,如果取得了成績,還要以此為契機進行表揚鼓勵,使之與數學學習建立起有機聯系,從而轉化為學習數學的動力。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積極且愉快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活動,可以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設問題,可以讓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題目,還可以利用直觀的教具和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利用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進行遷移教學。出示課題時問:能被2、5整除的數都是看個位上的數,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數是否也是這樣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出示一組數字:12、9、21、36,讓學生口算驗證能否被3整除,再出示一組數字:153、201、813、1254,讓學生判斷能否被3整除,并讓學生說出判斷整除的理由。生1:我是用這些數字除以3得到的。生2:我是口算得到的。生3:我是把每個數的各個數位加起來,看能否被3整除,就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學生通過自己的計算找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通過摸索驗證得到規律,學生記憶深刻。
教師的愛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一位教師如果受學生歡迎和愛戴,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身心愉快,心情放松,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樂于上他的課,教學互動良好,掌握知識較快。如果一個老師不受歡迎,學生就會產生抵觸情緒,或走神,或做小動作,更甚者會破壞課堂秩序。怎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呢?首先,要言而有信,答應了學生的事一定要做到。比如檢查作業,不論發生什么情況,都要認真檢查,要是沒檢查,學生就會認為“這個老師說說而已,以后可以不做了”。其次,要身正為范、為人師表。你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無小事,事事當學生的榜樣,起表率作用。再次,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只有豐富的知識,才能應付日益變化的聰明的“小腦袋”提出的問題,做到有問必答。除了用學生對教師的感情去促進學生的學習外,還可用數學本身的魅力來陶冶學生。數學知識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并不遵循某一格式,這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相一致。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靈活的或有多種解法的題目,鼓勵學生去嘗試。“看誰會做,看誰做的方法多”,一句激勵的話激起了小學生的好勝心。利用一題多解或靈活的題目來訓練學生的思維,也能讓活潑好勝的小學生迷上數學,甚至癡迷數學。比如教學《乘法結合律》時,先出示37×4+63×4,讓學生試做,學生做完集體訂正時,教師再問:“37和63有什么關系?還有兩個數怎么辦?誰能用更快的方法解答?”這時就有許多同學得出37×4+63×4=(37+63)×4。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更簡便的方法,收獲了成功,其喜悅之情是難以言表的,尤其對學好數學增添了信心。
學習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堅強的學習意志,在學習活動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學習熱情還不夠,還必須有堅持到底的意志和決心,才能克服困難,學好知識。對于一些學困生,一兩次的幫助是不夠的,要經常不斷關愛,讓他喜歡你,對你的教學有興趣。如有這樣一位學生,不會乘法口訣,談不上記憶和背誦,更不會用,在他的思維里根本就沒有乘法口訣,所以做題總是出錯,甚至不知從哪動手。于是幫助他找方法記憶,先用直觀教具呈現,再用課件演示,設計強化針對性的練習進行訓練,讓他背熟數字,找到記憶規律,鍛煉他的意志和耐心,開導他學習要堅持不懈,不怕吃苦,克服困難,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和耐力。經過不斷磨練和反復練習,他的好多缺點得到改正,數學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地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學生在心理上從“我想學”、“我樂學”深化到“我一定要學好”。
一個有為的老師一定會教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數學方法,小學數學是基礎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智力,還要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專心聽講、認真閱讀、認真審題、獨立思考、認真作業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