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
摘要: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的智慧,讓他們在積極的合作、探究、體驗中完成文本的解讀,完成基本技能的訓練,完成文本知識的遷移,完成語感的培養,完成文本的延伸拓展,完成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另一方面則是要求我們老師在課前認真備課,有效備課,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謀;課后積極反思,有效反思,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與課程一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思考
隨著新課程實施的深入發展,以往一些研究和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對有效教學內涵的理解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要求了。我個人認為,無論哪一個板塊的教學,都需要我們老師去正確理解有效教學的涵義。盡管界定的角度不同,也沒關系。只有弄清涵義,實施課堂操作才不會出現大的偏差。理解了有效教學的涵義,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不難理解了。
一、準確深入解讀文本,優化文本使用
準確地解讀文本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確深入的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能有好的設計和好的教學過程,才能為學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臺。花費大量時間鉆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確教學目標、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資源,在不偏離教學的重難點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
二、準確定位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
教師在正確深入解讀文本后,正確定位教學目標尤為重要。課堂教學目標的擬定,是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規定或規范課堂師生行為的指南。設定教學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一定弄清楚一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然后將這一問題具體化,轉換成可以評價的指標,還應當是關照了整篇課文結合課文的重難點后再確定教學目標。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學目標若設定為“懂得尊敬老師。”顯然這樣的目標比較模糊,檢驗的可操作性也不強,若改為“知道老師的辛苦和對學生的疼愛,并能說說自己要怎樣尊敬老師。”這樣的目標就更為具體,也容易檢驗。
三、把握有效的課堂操作
有效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操作是否有效。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首先就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要充分運用文本,充分調動學生和教師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發揮文本效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學最重要的載體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既然文本是作為一種載體出現,就要把它當作語文教育最重要的資源。因此,我們語文老師就要充分地去開發它、利用它:挖掘、利用它的語言資源,對學生進行字詞教學和語言訓練,深入體會和品味,訓練語感;挖掘、利用其思想內容,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等思想熏陶和情感陶冶;挖掘、利用它的文學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挖掘、利用它的表達和篇章的資源,訓練學生傳達思想、表現情感等。
(二)充分調動各種評價手段,激活課堂氛圍。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評價非常重要,運用得好,可以促進和改善學生的語文學習,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反之則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評價首先要以鼓勵、鞭策為主,關注學生的態度,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發展變化。其次,應將多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從教師這個角度來講,可以用熱情的語言進行贊美、激勵,也可以用眼神進行鼓勵,還可以用動作(如鼓掌)表示贊賞。除了教師的直接評價外,還應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學、學習小組間的相互評價。
(三)巧妙運用教學技巧,讓課堂充滿情趣。教學技巧是教師教學智慧的反映,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教學技巧多種多樣,比如,故設懸念,引而不發,巧設鋪墊,激將引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思辨疑惑,……教學技巧要根據文本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師自身特長來選取。比如上海談穎老師在教學《獨果》時生成了這樣一個細節:在教師范讀“我”和奶奶對話的時候,要求學生邊聽邊認真思考,然后談談自己的感受。但就在老師朗讀的時候,有幾個男生在下面發笑。在讀完后教師問男生為什么發笑,男生沒有回答,老師沒有批評他們,而是請一個女生來猜猜男生為什么發笑。女生說,可能老師讀得夸張了一點,他們笑老師讀得不好。老師問男生這個女生猜到沒有,男生說沒猜到。于是老師又請另一個女生再猜想,這個女生說,是他們在聽老師讀的時候覺得文章寫得特別棒,所以情不自禁地笑了。男生點頭表示認可。教師正是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技巧,讓課堂充滿情趣,充分表現了教師教學的機智。
四、進行有效的課后反思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不斷取得新提高,需要我們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本身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的實踐者和教學的研究者。說“課前反思”具有前瞻性,那“課后反思”則具有批判性。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它與備課、課前反思,上課,組成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對調整下一節課或下一階段的課堂教學具有有效性。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洮縣養正小學,甘肅 定西 730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