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瑜
摘要:歷史不能重構,它是基于過去的客觀存在,史料為正確認識歷史提供了有效渠道。同樣,歷史學科教學也不能脫離史料而生硬進行。近年來,新修訂《歷史課程標準》,已經明確將史料教學活動作為提升學生歷史課程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考考查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中學教師史料教學能力和水平,提升學生歷史研習接收能力,是本文的關注和思考。
關鍵詞:史料教學;應用;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13
2017年泉州中考的史料分析題由2016年的20分提升到35分,比增75%,整張卷子一手史料考查比例接近50%。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課本中的史料,精心編排,適當補充,通過學生閱讀、教師講述和精心設計的材料解析題拓展教材,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一、史料教學需關注的幾個重點
1. 關注史料的真實性
史料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依托于史料的真實性,因而教師在選擇史料的過程中要進行仔細的甄別和反復的確認。世界著名史學家杜維運在他的著作《史學方法論》中指出,“任何一種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它可能因為年代久遠、保存不當等原因,導致史料內容殘缺或者錯誤;也有可能由于記載觀念與習慣不同,導致史料出現多個有偏差的版本。比如,康有為的《我史》,存在康同璧油印本、顧頡剛抄本、何鳳儒抄本、徐良抄本、丁文江抄本、張伯楨抄本等。因而要采用二重證據法,辨別是否能夠通過其他史料來證明收集到史料的真實性與可信度。同時,要從史料的來源入手,研究作者是誰,史料產生的時間與地點,是否產生邏輯沖突。
2. 關注史料的適用性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選擇史料,不能出現與學生實際能力相脫節的現象,這里面要關注兩個重點:一是從內容出發選擇史料,首先關注課堂教學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切忌本末倒置,遺漏掉教材中的史料。現階段歷史教學面臨著任務中的現象,如果脫離課本而一味關注史料會增加學生的課程負擔,應該尋找對課堂有所幫助的典型史料,典型史料是指核心原始史料及關鍵性史料。選擇核心史料可以突出課程的重難點相襯托,同時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史料過多問題;二是以學生為出發點,初中生在接收知識能力仍比較有限,因而在史料的選擇上中應該盡可能通俗易懂,確保學生能夠領會到史料所要表達的意思,同時最大限度地結合背景和內容融會貫通,確保史料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戰爭的外因之一日本蓄謀已久時,引入史料1,內因之一武器裝備落后時引入史料2。這兩則史料都具有篇幅短小精悍的特點且同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更易于吸收。
史料1:“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睦仁《天皇御筆信》
史料2:“中國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軍開辦以后,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有二十余艘勤加訓練,竊慮后難為繼。”
——1894年李鴻章奏折
3. 關注史料的趣味性
史料不僅包括文獻、檔案、報刊,還包括聲像資料、遺址遺跡和器物、鄉例民俗等。史料的選擇可以形象直觀地表達觀點,如“戰國牛尊”這張文物照片,闡述古代中國農業經濟工具的革新歷程。這樣圖文并茂的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感官體驗,視覺豐富呈現。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文字材料的弱化,文字材料仍是歷史教育中的重點,但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文字、音頻的交互性。
二、關于史料教學實踐路徑的幾點思考
史料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透過史料,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重塑歷史情境,進而深入認識歷史。那么,在初中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分析史料呢?
1. 針對不同史料,精心設問
這是運用史料的關鍵。不論是課本上的史料,還是補充的史料,教師都應圍繞教學要求,精心設計一些高質量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用好用足史料,激發學生認真閱讀,積極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適當的難度,問題要有啟發性,或促進知識的遷移,或促使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如引導學生總結太平天國的爆發原因時,通過以下材料來完成:
材料一:鴉片戰爭后鴉片大量進口,10年中,每年從3萬箱增至6、7萬箱,造成白銀大量外流,引發了銀貴錢賤現象并日益嚴重。
材料二:鴉片戰爭后,洋布、洋棉排擠了土布、棉布:“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賠款和軍費開支,極力搜刮,加捐加稅。1843-1850年規模較大的群眾暴動有70余起,遍及十幾個省。
對每則材料可以通過提問的方法來完成解讀:材料說了一個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會對當時的中國造成怎樣的影響?問題逐漸深入,接近真相,通過此材料再結合課文的相關內容,學生可以理解太平天國爆發的背景和原因。
另外,教師在講述史料時,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要注意史料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階級立場。
2. 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可由學生自己動手搜集史料
例如,講完辛亥革命后,可設計這樣的問題:有人說“辛亥革命勝利了”,也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為什么?學生通過自己搜集材料,得出結論,逐步培養其獨立判斷的能力。
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曾經說過:史學便是史料學。史料教學是歷史教學的特點和優點。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史料,可以引導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從中自主建構知識,領悟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態度,發展史學能力,同時形成正確的、高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學 36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