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杭
摘 要:自電子商務沖進市場經濟的競爭中,銷售行業為吸引顧客不斷改變銷售策略,利用不同的名目,進行各種各樣的促銷打折活動。前幾年馬云在電子商務上推出“雙11”的概念后,“雙11”的熱度持續增加,并從線上的銷售推廣到線下的實體店經營中,“雙11”的消費理念也深入消費者的觀念中。本文根據“雙11”的經濟發展現象,淺析“雙11”對經濟的利弊影響。
關鍵詞:“雙11”;經濟;電子商務
銷售行業普遍利用節假日、店慶等名目進行商品銷售,“雙11”因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成為“節假日”中的一名“成員”。消費者群體在“雙11”時間內進行集體消費,造成市場經濟短時間內大幅度增長的態勢。但“雙11”前后階段市場經濟卻幾乎處于滯留階段。所以“雙11”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利還是弊,引發對市場經濟的深入思考。
一、“雙11”的市場經濟現狀
1.促銷活動盛行
“雙11”階段,無論是線上的電子商務平臺,還是線下的實體銷售店,全部開啟打折促銷模式,對消費者實行優惠政策。促銷的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打折、買一贈一或者買一贈多、特價等,同時,網絡電子商務還增加了限時搶購,多人團購等促銷活動。同行業的商品銷售在商品促銷上競爭激烈,略高于底價或者低于底價的促銷行為是普遍現象。商家看重“雙11”帶來的大量消費者,依靠在促銷活動中的商品走量增加經濟收益。
2.刺激消費
從經濟理論來說,“雙11”階段為激勵消費者做出購買消費行為,而施行的海量促銷活動屬于刺激消費行為。銷售策略上不但使用了傳統的價格優惠方式,還將心理學運用在銷售手段上,激起消費者的“同理心”,對消費者心理上做出消費的暗示。“雙11”最初是從11月11日“光棍節”引用而來,當時以單身消費者為主要目標,運用語言文字廣告對消費者進行心理暗示,使單身消費者做出消費行為。后被馬云用來促進網絡電子平臺的商品銷售,延伸至現階段,消費者看到“雙11”就會引發消費觀念并作出消費行為。大部分消費者期盼“雙11”的到來,消費者認為在“雙11”期間消費可以節省自身的利益,因此會在“雙11”期間大額消費,甚至將“雙11”前后階段所需的商品都集中在這一個階段進行消費。
二、“雙11”形成的經濟效益
1.促進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
“雙11”自開展以來,一直熱度不減,已發展成全球性的購物活動。“雙11”不再局限于商家的銷售策略,而是使“雙11”商品的整個產業鏈都作出了改變。“雙11”促進相關產業規模的發展,間接影響市場經濟的增長,其中,物流行業是受“雙11”影響最明顯的行業。物流行業中的快遞業是隨網絡電子商務產生的,但快遞業的迅速壯大是“雙11”引起的。在“雙11”階段,網絡電子商務的銷售占主體地位,巨量的商品銷售出去,需要快遞行業的傳輸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運輸期間為保證商品的質量安全,需要快遞業各環節有條不紊地協調合作。“雙11”期間的貨物運輸對快遞業是一個考驗,但也促進了快遞規模的改變,業務能力的提高,對快遞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雙11”在網絡電子商務平臺應用上,增加了網上支付的形式,且網絡上的現金流明顯高于實體店的現金流,所以“雙11”也為金融經濟增長開創了新形式,使市場經濟得以增長。
2.促進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電子商務發展之初,就是將商品通過互聯網銷售,以節省店鋪租金、人力薪資等銷售成本為目的的新型銷售模式。最初的電子商務僅僅是單一的銷售模式,后根據消費的需求和售后反應,才對電子商務進行多模式的融合。“雙11”的出現真正引起電子商務的變革。“雙11”階段商家為吸引消費者,不僅在商品的促銷上做文章,還融合時下的直播形式對商品進行推廣,讓電商發展的模式多元化。“雙11”階段產生的巨大經濟利吸引更多的商家加入電子商務行列,電子商務隊伍不斷壯大,銷售模式與娛樂結合在一起變得多樣化,因此“雙11”無形中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3.促進實體零售行業的轉型
實體零售行業受到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沖擊,行業發展進入瓶頸階段。實體零售行業是在國家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被社會經濟帶動發展起來的,與實體零售行業自身沒有過多關系。因此在電子商務的對比下,實體零售行業的弊端直接顯現出來。實體零售行業受地理位置、房屋租賃、人力資源等條件制約,使實體零售行業經濟不斷下降。如果對實體零售行業直接施行關閉政策,會造成失業率的增加,對社會利益造成損害,所以實體零售行業的迫切需求就是轉型。“雙11”的經濟效益為實體零售行業的轉型帶來轉機。實體零售行業需要區別于電子商務做出自己的特色。例如在“雙11”期間,物流運輸是最大阻礙,而實體店就沒有運輸上的顧慮,實體零售行業可以關閉偏僻位置的店鋪,優化整體零售行業的地理位置。實體店還有電子商務所沒有的現實體驗,對于買回不確定的商品,消費者更喜歡能接觸到的商品,所以實體零售行業在這方面多做研究。“雙11”擴展了線下實體店的銷售市場,并提供實體店新的銷售形式,實體零售銷售行業結合“雙11”創新銷售策略,滿足消費需求,找到零售本質,一定可以完成轉型的要求。
三、“雙11”在經濟發展中的隱患
1.物價異常波動,難以監管
“雙11”期間,促銷活動盛行,使物價異常波動,并且時間短,相關的市場經濟監管部門對物價變動做不到全面監管,致使價格欺騙現象時有出現。一是先調價再降價,消費者由于不了解實際情況,只根據商家給出的折扣的進行消費,買回商品價格反而比促銷之前還高。二是以次充好,商家為收回成本,將相同商品質量不好的產品當做質量好的產品進行銷售。物價是市場經濟平衡的重要因素,物價短時間的大幅度調整,對市場宏觀調控造成不利影響,給市場經濟監管方面也制造了阻礙。
2.消費提前,后勁不足
消費者看重“雙11”期間的促銷優惠,在這一階段集中購買,造成消費透支,后期沒有消費活動。而且這種“囤貨式”消費,并不一定滿足消費者所需,往往消費者一段時間內都使用不到。消費者在“雙11”期間普遍存在的想象就是什么便宜買什么,收到貨物之后才反應過來根本用不到。而且由于“雙11”期間銷售商品過多,在商品的售后上也沒有良好的反饋。消費者沒有目的的盲目消費,使消費者后期反應過來之后,對消費產生抵觸,造成后期市場交易的空白。所以“雙11”階段的提前消費,透支不僅是對消費者經濟的透支,還是對消費者信任的透支,更是對市場經濟的透支。
3.同行商家陷入價格戰
“雙11”期間,同行商家之間普遍通過打價格戰吸引顧客流,甚至部分同行商家之間進行不正當的價格競爭。這種不正當的價格競爭,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平衡。在價格戰的影響下,商品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對消費者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同行商家的價格戰很容易使商品的銷售進入不良循環中,對市場經濟造成動蕩。
四、總結
在全民都受到“雙11”銷售策略影響的環境下,市場經濟學家應該在市場經濟增長的熱潮下,冷靜仔細的分析這股浪潮下潛在的暗礁。商家在“雙11”促銷活動影響下,互相打價格戰,甚至不顧成本的銷售,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平衡。消費者在“雙11”的消費理念的影響下,不斷買買買,結果未必帶來真正的收益,消費者失去對商家的信任,阻礙之后的消費行為,同樣對市場經濟造成不良影響。雖然目前“雙11”對市場經濟的發展還處在利大于弊的階段,但如果不能將“雙11”的隱患正確處理,將來“雙11”會反作用于市場經濟,導致弊大于利。
參考文獻:
[1]賈亭.“雙11”背后的問題研究[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12(20):62-64.
[2]施玉梅.“雙11”促銷模式的利弊分析及對策建議[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6,06(25):187.
[3]王麗霞;郭衛萍.“雙11”視角下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6,02(28):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