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企業為了更好的與世界接軌,樹立高端的企業形象,打造國際大品牌,就必須認識到企業簡介英譯的重要性。本文將以目的論三大原則為基礎,通過具體案例和解決翻譯中的問題,剖析翻譯過程和策略對企業的深刻意義。
關鍵詞:企業簡介英譯;目的論;過程;策略
一、引言
企業簡介通常是被認為是企業的形象名片,帶有一定的信息性和呼吁性,它的功能目的主要是為了推銷公司產品,塑造企業形象,向大眾宣傳企業文化,從而發展企業的潛在客戶。所以,企業簡介的英譯對企業擴大知名度,提高國際影響力是有著不可描述的作用。
二、目的論理論
1.翻譯目的論概述
目的論是德國學者維梅爾(Hans Vermeer)于20世紀提出的一種翻譯理論。該理論經過賴斯、霍茨、曼塔里、諾德等人不斷總結和完善,已經變得非常系統。翻譯目的論的核心概念是:翻譯過程中以原文為基礎的整體行為翻譯的目的。翻譯目的論必須遵循一系列的法則,原則上,任何翻譯行為都是由翻譯目的決定的。也就是說,翻譯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手段。
2.翻譯目的論的三大原則
(1)目的性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講,翻譯活動的最根本原則就是目的性。翻譯行為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全過程,譯者應根據此目的確定翻譯方法,到底是選擇直譯、意譯或者是介于兩者之間。
(2)連貫性原則。簡單來講,就是要保證譯文語言的連續、連貫,同時,還要保證上下文的連貫一致。
(3)忠實性原則。即譯文一定要忠實于原文,保持譯文與原文語法、語用上的一致,這就需要譯者對原文有充分理解。
3.目的論與傳統翻譯理論的區別
目的論應用于企業簡介去翻譯,不僅可以使翻譯多樣化,而且可以使翻譯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一直以來,翻譯界一直有一種共識:翻譯要追求忠實和通順。這就要求譯文應該與原文沒有差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只是把原文內容確切的表達出來了而已,沒有改變和扭曲的現象,沒有增添或削減的情況,這就忽略了對譯文的美感和意境的創造。但在20世紀80年代德國兩位著名理論家弗米爾和賴斯突破了這種理論的束縛,本文提出了目的論的理論,并提出了翻譯研究已經達到語言水平的理論,并突破了行為理論和跨文化交際的框架對翻譯的討論。“目的論”;翻譯行為不僅是語言的預期轉換,也是譯者目的的體現。
三、翻譯目的論對企業簡介的問題及指導
1.企業翻譯常見錯誤:
(1)語用翻譯錯誤
這種錯誤多是由于對表達方式的使用不恰當,或者是對源語理解不當而導致的。
例如:江蘇某公司決心在董事長的帶領下,向著“創世界品牌、建百年公司”的宏偉而遠大的目標而努力拼搏!
Lead by board of the chairman.President XXX ,Jiangsu XX group decided to build a "big brand", "create one hundred years of the company"ambitious goal to make efforts.
本文有很多問題,首先“領導”用過去分詞“領導“被動,屬于錯誤的字;其次,“主席”的董事會主席;“百年公司”是數百年;機械翻譯。此外,西方不從事個人崇拜;“在董事長和XXX董事長的領導下,可以省略和翻譯。”
修改后為:
Now we are working hard to reach the goal of "creating the world-renowned brand and building a first-class company".
(2)文化翻譯錯誤
文化翻譯錯誤指的是譯者忽視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導致了一些文化錯誤的翻譯。
主要有三類:忽視意識形態差異,列舉榮譽獎,保留冗余信息。
①忽視意識形態差異
在國內企業簡介里,經常出現的與意識形態的相關詞語,但是英語譯文卻照搬不誤。
例如:在某企業介紹董事長時說:
(XXX)got the titles of Labour Model And Excellent Communist in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由于文化上的差異,西方媒體對conmmunist一詞的負面宣傳,西方讀者看到這個詞產生的反映跟中國讀者是不一樣的。所以,出現這類詞語,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②羅列榮譽獎項
在中國企業非常喜歡在公司簡介中羅列榮譽獎項,以此凸顯企業實力。
例如:“51勞動獎章”、“直譯”是:"'May Day' labor certificates"“五一勞動獎狀”,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對于外國讀者來說,質量是企業必須保證的第一件事,沒有任何獎勵,相反,沒有任何外國公司強調贏得質量獎。“5月1日勞動獎”只會誤導外國讀者,就這個政治獎項而言,對于外國讀者來講,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他們很難理解這個政治獎項。因此,在翻譯時,要對其規定一個具體框架,將獎項置于企業空間中,既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不影響譯文的宣傳功能。事實上,當譯者面臨許多榮譽時,他不需要翻譯所有的內容,但只有一兩個能使外國讀者清晰,突出企業的實力。
(3)語言翻譯錯誤
語言翻譯錯誤主要是由于語言表達不當所造成的,也是一種常見的翻譯錯誤。例如董事長本來應該是Chairman of the Board,結果好多公司會用搭配不當的Board of Chairman來表述。在句子層面,中國企業在翻譯時會在英語結構中加入很多長而復雜的定語從句,以此來凸顯譯者的水平,但是如此做法卻極易導致結構混、修飾不明,從而引起歧義。在語篇層面上,國內企業的譯文常常會缺乏必要的銜接。漢語講究意境,語言表達具有意合性,對語言的形式結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把漢語譯成英語的時候,應當加一些連詞來使得譯文流暢。
2.翻譯方法策略
(1)增譯
增譯是指在翻譯本土語言上的時候,為了讓讀者清楚地了解企業文化,此時,我們應該充分闡釋富有中國特色的漢語表達方式。
例如:溪口千層糕
譯文:Xikou Thousand-sheeted Cake
譯文將“千層餅”譯為"Thousand-sheeted Cake",在外國人看來,極易產生誤解,而通過增譯的方法,則可以消除誤解,而且會增加形象效果,具體可以譯作Xikou Qianceng Cake。
(2)減譯
在翻譯公司簡介的時候,可以刪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例如上文提到過的國內企業經常會出現一些榮譽獎項及領導相關頭銜的情況,來證明企業的實力。但國外更注重企業的服務和產品,所以在翻譯過程中,這類信息可以縮減。
(3)改譯
由于中英語系問題,在措辭、句式結構、邏輯關系等修飾語上的為止存在很多不同之處,可以在翻譯過程中進行適當調整,比如:“快速反應,立即行動,質量第一,信譽至上是公司的宗旨。”更好地適應讀者的語言表達習慣。在這里,可以將可譯為:Under the principle of "promptness, quality and credit"。
四、結語
本文對企業簡介英譯情況,通過“目的論”方法來分析現狀,在通過“方法論”總結對策,以此提醒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避免出現這些錯誤,進而提高企業簡介的翻譯質量,幫助企業更好的宣傳。
參考文獻:
[1]譚載喜.西方翻譯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胥凱莉.中國企業英文簡介之問題及建議[J].中國市場,2006(35).
[3]段自力.翻譯目的論介評[J].渝州大學學報,2000.(2).
[4]牛新生.從目的論視角探析企業簡介翻譯錯誤及其原因[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6).
作者簡介:楊婷婷(1996- ),女,漢族,籍貫:浙江省臺州市,職稱:無,學歷:在讀本科生,單位: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商務英語系,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翻譯理論與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