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琳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有四句話,即“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其中最后兩句話,就是專門講資本市場要加快改革發展,彌補金融體系發展短板。那么短板究竟是什么、怎么補?從業機構如何轉型才能適應新的市場需要?如何理順投資者和融資者之間的受益平衡?圍繞這些方面的問題,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馬險峰,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分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經濟》:防風險已經成為金融領域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該如何正確看待當前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馬險峰: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金融市場已取得巨大成就,現代金融體系不斷健全,系統性風險防控能力顯著增強。在資本市場上,已建立起涵蓋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在內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截至2017年11月29日,我國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數達3458家,總市值56.69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總的來看,我國金融市場目前仍不夠發達,不能及時適應企業融資和風險管理的需要。
從人均金融財富情況來看,我國人均金融財富水平與居民財富不相匹配,財富管理行業將有較大發展空間。2016年我國人均金融財富僅為2.3萬美元,不僅遠低于美國34.5萬美元、英國28.9萬美元與日本23.1萬美元的水平,也低于亞太地區平均4.6萬美元和全球平均5.3萬美元。
從金融結構情況來看,我國金融結構中目前仍以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市場是我國金融體系的短板。在我國以貨幣資產為主的金融結構情況下,金融機構過度追求短期資產收益,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偏高、杠桿率增加,不利于企業進行長期投資活動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資本形成情況來看,我國資本形成機制尚不健全,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目前正在等待上市的排隊公司有400多家,并有大量公司仍在計劃上市融資。同時,從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DP比重來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李大霄:2017年,證監會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大幅度向前推進,采取移交司法、市場禁入、罰款措施都比以前多了,罰款的金額也比較巨大,監管政策也在大面積地推進。
目前資本市場的問題還有很多,現在退市機制也不是很順暢,大小非減持也存在一些問題,市場的吸引力不是很足。2017年整個上證指數漲了6%,上證50上漲25%,藍籌股的上漲幅度也不錯,差的是創業板跌了10%。所以資本市場的風險是結構性的風險,不是全面性的風險。我們更多的風險積聚還是在一些“黑五類”公司,從退市的角度來看,風險還是無處不在的。2017年出現了結構性的機會和架構性的風險,要客觀地看問題。
《經濟》:隨著十九大精神的逐步貫徹執行,證券業也需要創新轉型,證券業的轉型是否還有新的空間,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目前業界探索情況如何?
馬險峰:推動滬深上市公司綠色轉型發展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資本市場經營機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行業服務能力無法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靠牌照、靠項目吃飯、專業能力不夠精良的問題;部分機構存在風控系統流于形式、風控體系存在盲區、風控能力落后于業務發展的問題。與銀行保險業相比,資本市場金融機構規模較小、盈利能力相對較弱,這可以從銀行、證券、保險行業上市金融機構的指標比較來得到證明。
按照A股上市公司2017年三季報統計,前三季度中,25家上市銀行共實現凈利潤1.13萬億元;6家上市保險公司共實現凈利潤1124億元;38家上市證券公司實現凈利潤766億元。從每家上市機構的凈利潤比較來看,證券公司平均利潤僅為20億元,遠低于保險公司的平均利潤187億元,更與銀行平均利潤453億元存在較大差距,基本上各行業間的差距各為一個數量級。未來一段時期,資本市場金融機構應積極迎接新的挑戰。
金融機構要著力回歸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本源。要做優做強投行業務,完善投行的內控體系,提高執業水平,努力為不同類型、不同規模和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全面、深入、差異化融資中介服務;要穩步擴大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幫助更多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融資渠道。
李大霄: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改革,金融機構也隨之而變化。大方向就是跟著政策走,倒是沒有很顯著、革命性的變化,但是整個行業都在不斷改善,微調每天都在發生。
《經濟》:從2018年6月開始,中國A股將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A股獲得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這意味什么?
馬險峰: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以及MSCI指數納入我國A股工作的逐步推進,我國上市公司將逐步被國際機構投資者接受并納入投資范圍。滿足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長期投資需求和推動滬深上市公司綠色轉型發展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李大霄:MSCI納入A股,是重大利好消息,其意義不亞于2001年中國加入WTO。如果說入世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成人禮,那么入摩則是中國股市的成人禮。接下來MSCI納入效果會非常明顯,中國資本市場會逐步開放。隨著A股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資本對中國股市的重視程度也將日益提高,新的市場環境下,A股將獲得重大機遇,市場投資邏輯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預計接下來隨著散戶對滬港通、深港通的認識增加,會逐步隨尾介入港股投資潮流。
《經濟》:如何讓這個市場在滿足融資者和投資者需求間取得平衡?
馬險峰:我們應積極培育投資者的綠色投資意識,尤其是應增強機構投資者、長期資金投資者的綠色投資理念,在投資決策時,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多關注綠色低碳行業。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指數對公司財務績效有著長期的正向作用。MSCI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新興市場ESG指數的長期收益率高于同期市場表現,且波動率小,風險收益率高。機構投資者、長期資金投資者在選擇綠色投資產品時,可能獲取到更好的、更穩定的長期市場收益。
李大霄:如果偏向融資者的好處是讓企業短期得利,迅速支持其發展壯大,達到吸引上市資源之目的,但其不利之處是投資者成為奉獻者,長此以往會使得股市吸引力降低。如果偏向投資者的好處是讓投資者得到價廉物美的股份,讓投資股票成為穩定的、保值增值的工具,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場,但對融資者不利。
而中國股市問題的癥結是融資者得益過度,投資者受益不足。要控制住融資者過度得益的行為才能保護投資者。而證監會已經有六大舉措: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控制高送轉游戲、控制題材股泡沫、控制次新股泡沫、控制重組和加大分紅,直指中國股市頑疾,直指融資者過度貪婪,保護投資者的拳拳之心躍然紙上,只不過需要一點時間才會被人理解。
《經濟》:投資者應該秉持什么樣的投資理念?如何避開“黑天鵝”?
馬險峰:對投資者而言,國家綠色金融政策、日益趨嚴的監管環境、對企業長期價值和環境風險管理的關注也推動著投資者更加深入認識到環保問題的重要性,更加關注綠色金融產品。這一投資理念即綠色投資理念,在強調收益準則的同時還強調環境準則、社會準則,在促進企業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積極承擔節約資源、改善環境等社會責任,以實現資產所有者、投資者、監管者和全社會共同收益的共贏局面。
當前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ESG投資理念”,即三優投資,除考慮投資對象的財務指標因素外,投資者還要選擇在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現優秀的公司進行投資。
李大霄:中國股票市場漸漸邁向成熟,市場化、國際化、規范化、法治化不可逆轉,投資者要深刻理解市場變化,只有遠離投機與題材,堅持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方能夠更加久遠。只有堅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才會更好地保護和提升自己的財富,只有做好人、買好股方能得好報,這個理念會在MSCI的納入之后,充分徹底得到體現。
我提過三個底:第一個就是鉆石底亮晶晶,第二就是地球底沉甸甸,第三就是嬰兒底抱緊緊。但這個市場講真話的人經常被嘲笑甚至謾罵。股市5000點時,我說這是地球頂,倡導大家不要買了,這時有非議的人有兩種:一種是韭菜,習慣于在鉆石底割肉,在地球頂買進,有人告訴他不要這么做,但是不聽;第二種是機構,為的就是在鉆石底建倉,會認為你破壞了他們的行情。保護投資者還需要從業者共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