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生
摘要:“三先三后”課堂教學模式即“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先思考后請教別人”。它既是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又是教會學生學習、不教之教的教學方法。它遵循先學后教、教學合一、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創設出了多維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改變了“滿堂灌”、教師唱主角的狀況,將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通過自學、互教、討論、質疑、鞏固、運用而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
關鍵詞:初中英語;三先三后;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76
“三先三后”具體是指: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先思考后請教別人。教學,一定是努力讓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這是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習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掌握不好的學習方法,事倍功半。學習有效果,就會越學越有興趣;學習成績總是提不高,就會慢慢喪失學習信心。是否掌握較為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敗的關鍵。“三先三后”,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先預習后聽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上課要準備,這就是預習。學生正處在自主學習能力啟蒙到形成乃至不斷發展階段,預習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課前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是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它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注重課前的有效預習,能更好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預習學案設計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預習效果,如果太難,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因此,難點應該讓學生初步熟悉,引出問題,在課堂上解決。預習學案要求的表述要細化、清楚,便于學生預習。因此,預習學案的任務設計包括:
1. 使學生明確每個單元的知識要點,有一個完整的知識脈絡,了解每一單元需要掌握的語法項目、重要句型及詞匯。2. 使學生能獨立進行聽讀,跟讀單詞和課文錄音時能做到發音、語調基本正確和流暢。3. 預習新課的單詞和詞組,做到讀音準確、詞義明確,對四會詞還要求拼寫正確。4. 找出課文、句型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初步了解所要學的內容。5. 搜索相關的背景資料,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
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
英語教師的預習要求,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點:
(1)詞匯的預習,要求學生能利用音標拼讀單詞突破單詞讀音這一關,之后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手頭資料工具書發現個別重難點單詞的用法。
(2)聽說課預習,要求學生能利用工具書,讀懂內容的意思。劃出自認為的長難句,并能自己試圖先理解。然后上課舉手發言說出預習的結果,不懂的在哪里。能在課前的早自習,與同桌搭檔分角色地熟讀對話,感悟語言詞匯的功能、意義和用法。
(3)閱讀課的預習,同樣要求學生首先利用工具書,了解文章大意的基本要求。在不懂的地方標注。為了對文章理解透徹,要求學生針對課文內容在設計出幾道閱讀理解題,兩到散即可,課上可以相互提問。若是教師能夠做出每節課課前的詳細預習知道,學生就不會感到預習過于籠統,簡單無聊。
要求學生預習之后的課上,教師要查看學生預習情況。通過反饋,學生知道了預習有成效,教師知道了學生存在不足,進而針對性地進行講授新課。總之,教師不僅指導學生預習方法,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更要在看課堂上建立起合作競爭的課堂模式,對學生的進步,點滴的進步記錄、表彰,鼓勵。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做真正的學習主人。
二、先復習后做作業
先復習后做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當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懂得了基本規律后,做作業會更得心應手,達到事半功倍。同時,學生也會發現自己可能還有些地方不是很理解,從而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通過實際應用,加深對當天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應用能力。當天或按周及時總結復習,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知識遺忘,易于鞏固記憶和完成作業。復習看起來需要時間,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好方法帶來的是高效率。
在上課結束后,學生要及時復習鞏固知識,“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古人把經常復習當作是一種樂趣,能達到這種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復習在學習中起到了鞏固、強化的作用,是將知識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學習中,只有把學過的知識經常的復習,才能牢記在心中。記得有專家計算過:人的初次記憶,只能在腦海中停留1-2天,再次記憶,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地經常性去看、去記,才能牢牢地把知識記在腦海中。所以,要把學到的知識很好地掌握,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復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三、先思考后提問
聰明的學生總是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學會獨立思考是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能夠發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是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在學習中,1. 要深入觀察,逐步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能力;2. 要肯動腦筋,發現問題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如仍得不到解決時,應虛心向教師和同學等請教。只有善于提出問題、虛心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學習上的強者。
在學習中,只有不斷思考、學會提問,才能獲得真知灼見。沒有獨立思考是學不好知識的,但只有思考,不善于提問,也是難以將知識充分鉆研透徹的。思考可以讓你把知識理解得更深刻,使所學的東西更扎實,提問可以使你學會思考,使你的大腦變靈活。
提問是在表達不解和疑惑,是一種觀點的表達。比如,當我們問別人“為什么……”時,其實是對他所說的不信服,這就是我們的觀點和態度,遠比他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解惑)重要。因為問是一把鑰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入鉆研的體現。當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應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請教他人,但最好不要在得知答案后就滿足,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
“三先三后”,三個環節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每一環節的落實程度如何,都直接關系到下一個環節的進展和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各個環節必須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定要避免不分主次,不管輕重死板硬套,再好的理論也必須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才會有生命力,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
(作者單位:廣西浦北縣三合中學 535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