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眾+楊娟妮
摘 要:大學生是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接班人;社會責任感是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目前,部分大學生還是具備社會責任感,對國家和社會也做出貢獻;但還是有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甚至缺失,并且在社會責任感的踐行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大學生對于踐行社會責任感還猶豫不前;在踐行時也沒用恰當的方法,這對國家的發展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是一種挑戰。所以,必須尋找對策來解決這些挑戰,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從而來保持大學生健康成長,健全大學生個人人格,保證國家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養成教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大學生面臨激烈的競爭;國內外的各種文化思潮互相碰撞,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所強調的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呼喚社會責任感,健全大學生的個人人格呼喚社會責任感,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呼喚社會責任感。因此,加強社會責任感教育就成為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一、養成教育及社會責任感概念的界定
1.養成教育的概念
養成教育是指,在遵循人的個體內在自我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以促進個體的內在自我啟蒙為切入點,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對個體進行符合社會要求和個體全面成長要求的外在教育引導,使個體最終把符合一定道德規范的行為轉化為良好穩定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優良的道德信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對大學生來說,養成教育就是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統一的一個教育過程。
2.社會責任感的概念
社會責任感是指,個人或者社會群體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里,為了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一種責任,而履行自己的義務,做好自己份內事的一種道德自覺。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獨自一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感。對于大學生來說,社會責任感則包括大學生對自我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對自然的責任。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淡化以及缺失
上文對社會責任感進行了定義,社會責任感是指個人或者群體對他人、對社會所承擔責任的自覺。但目前來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卻在逐漸淡化和喪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形成,使大學生更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視了對他人、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同時,西方文化的傳播,使大學生們可以學習到各種優秀的思想文化,但同時,西方文化的一些價值觀念的不同,成為大學生們對于形成自己價值觀的關鍵。
2.大學生對踐行社會責任感的猶豫
社會責任感雖然屬于意識的范疇,但是更重要的還是需要去實踐。然而,目前大學生對于踐行社會責任感還存在猶豫,意識雖強,實踐確弱。
一個人是否真正具有社會責任感,關鍵要看他是否真正把這種責任意識落實到行動上,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輿論的力量也在逐漸增強。社會輿論的力量不容小覷,對于正義的事情,它可以放大其影響力,使人們受益;對于邪惡的事,它同樣也可以放大其影響力,使人們受害。由于存在這種情況,大學生們在踐行社會責任感之前,會考慮踐行的后果,若對輿論力量產生了畏懼,則他們可能就不會選擇踐行社會責任感了。
3.大學生對踐行社會責任感的不擅長
前面說到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淡化、踐行猶豫,這里說一下大學生是否擅于踐行社會責任感的問題。
我們知道,大學生通過公開游行等行為來表達他們的內心,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表現,但是,這種方式到底是否正確呢?就比如說,為了反對日本,大學生們組織游行,見日本產的車就砸,這是一種正確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錯誤的踐行方式呢?首先得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教育中來找原因,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培養教育時,是不是在傳授社會責任意識的同時,也傳授了踐行社會責任感的恰當方法。然后就要從網絡信息的規范來找原因了,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等新媒體的匿名性和自由性,使得大學生在網絡上出現了言語失當的現象,但是對于這種網絡言論又沒有明確的、具體的規定,這就造成了一些錯誤的現象發生。
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1.改善大學生的價值觀
為了使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不會被“利益至上”的觀念所影響,導致社會責任感淡化的后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從大學生的思想入手。各高校應該在社會責任感養成教育中更加注重大學生們正確的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只有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意識的思想,才能談及社會責任感的實踐。高校可以多舉辦一些講座,使大學生們更加了解社會責任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為形成社會責任感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增強大學生踐行社會責任感的勇氣
社會輿論的巨大力量,讓大學生們在實踐社會責任感時喪失勇氣,害怕成為輿論的焦點,成為人們的“異類”對于這一想法和現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社會輿論在發揮它的作用時,必須追求真實,不要過分的夸大和吹噓,盡量不要讓一些本該發揮有利影響的事卻反而產生了不利影響。讓大學生們在踐行社會責任感時,不會因為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而猶豫是否踐行社會責任感。
3.提升踐行社會責任感的能力
正確踐行社會責任感,需要大學生思想上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還需要制定相關制度來規范網絡等新媒體上的言論。
政府需要對網絡等新媒體上的言論進行一些規定,使大學生們可以對自己在網絡等新媒體上發表的言論負責,同時,還可以實行獎懲制度,對那些對自身言論負責的大學生進行獎勵,對那些對自身言論不負責任的大學生進行懲罰。
四、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社會責任感是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市場經濟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精神動力基于當下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不強,因此,必須注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養成教育,使大學生盡早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意識,這就要求政府、高校、大學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相信,只要在政府、高校和大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教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意識一定會逐漸增強。那時,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將呈現出一個嶄新的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單明明.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教育[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7.
[2]吳嫚.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現狀和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5.5.10.
[3]劉博敏,劉丹.法治視角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J].教育與職業,2015.4,(12).
[4]王響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5.30.
[5]涂一昂.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北大學,2014.5.
[6]趙娜.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教育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4.3.
[7]李睿,王曉慶,丁雪松,劉揚.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3,(11).
[8]王永明,張一澍,夏忠臣.試述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教育的價值訴求[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
[9]王永明,夏忠臣.探析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的因素[J].教育與職業,2013,(2).
[10]王永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教育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2.3.15.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