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既要提升經濟實力和勞動力生產率,增強公司的科學創新能力,促進公司的健康發展。隨著經濟市場的競爭情況日益加劇,改變了公司審計工作的外部條件與環境,增加了公司審計的風險因素。為了提升當前國內公司審計工作的水平質量,提高公司審計的實效性,筆者從日常審計管理工作中總結經驗,針對現階段國內公司審計風險的產生原因,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并提出應對的解決策略與風險防范方法,以供同行業者參考學習與借鑒。
關鍵詞:解決策略;防范方法;風險因素;公司審計工作
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經濟貿易、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多,國內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市場,迎接市場的發展機遇和生存挑戰;在此過程中,作為我國經濟主體的公司企業應當樹立科學的經營與管理意識理念,明確財務審計對于公司生產發展、組織管理的重要意義,從思想上重視審計工作,針對審計工作中的常見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總結與歸納,并提出具體防范與應對審計風險的策略方案,以確保公司資金周轉與分配的安全與穩定,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隱患。
一、公司審計風險產生的原由總結
依據公司審計風險的產生原由不同,將風險因素做如下歸類:
一是,公司沒有建立審計管控的管理機制。筆者從工作實踐中調查發現,很多國內公司沒有建立審計管控的管理機制,對于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缺乏正確清晰的認識,導致公司放松了對財務審計工作的管控監督,不利于公司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將公司局限于有限的傳統財務管控策略當中。保守、落后、形式化、單一化的公司審計方式,導致了公司審計工作的無序、混亂,部分公司對于審計工作抱有應付了事、敷衍上級檢查的消極情緒和不良工作態度,導致公司審計工作的效率極低,審計方式與時代發展形成巨大差距,難以滿足公司現代化的管理需求與制度模式,增加了公司的財務審計風險。
二是,國家缺乏全面監管、指導公司審計工作的政策與法律。國家審計管理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的起草、頒布,為規范經濟市場秩序,加強公司審計監督管控起到積極作用。一方面,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完善國家審計監管與指導的各項政策、法律法規,修改、補充法律條款,通過有權機關司法解釋等方法,完善審計法律體系,構建審計法律機制;對國內現階段實施的各項審計相關法律規范進行分析,會發現其中很多條款內容比較模糊,缺乏具體執行的行為指導作用;加之經濟市場的情況復雜、瞬息變化,增加了公司審計工作的難度,很多政策規定和法律法規所提出的社會背景、經濟條件已經消失、不復存在,需要針對當前最新的市場供需情況與管理需求,重新提出公司審計的政策與法律,以緩解社會發展與分配矛盾,提升公司審計質量。
三是,公司審計部門與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審計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反映了審計部門的整體水平與工作能力,因此只有加強對審計從業者的專業能力與道德意識培養,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公司的審計工作效率與水平。從我國現階段的公司審計工作情況來看,很多公司的領導者和決策者認識不到審計人才對于公司審計工作、財務管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缺乏審計人才的聘用、績效評估與獎懲機制,沒有安排對審計工作者的專業培訓、課程學習、經驗交流與分享等活動,打擊了公司審計從業者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影響了審計部門的工作效率提升。由于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不夠,公司的審計工作失去了規范性和實效性,審計工作容易產生錯誤與漏洞;其他部門對于審計部門的工作不予配合,上級領導過度干預審計部門的正常審計活動,都導致審計部門的工作效率低下,審計存在虛假、不公正等的惡劣問題。
二、公司審計風險的解決策略與應對方案
由于公司審計工作中必可避免將面臨多種風險因素,因此需要針對常見的審計風險因素進行原因分析與類型劃分,結合公司的生產發展需求與經濟情況,制定出應對的審計工作風險解決策略與應對方案。
一是,在公司內部建立全面的審計風險管控機制。作為公司的決策層與管理者應當重視的審計工作風險控制,自覺遵守國家審計管理的政策規定與法律法規,加強公司內部組織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提升其他部門對于審計工作的理解配合,轉變原有的形式化、單一化財務審計模式,不斷優化公司財務審計的策略與方法,學習他國先進的公司審計管理經驗,結合公司自身的經營管理需要與發展目標,制定科學的公司審計管理方案。
二是,提高企業審計工作法制化的建設力度。為了規避企業審計風險,企業應當吸取國內外成功的工作經驗,全面促進企業審計工作法律法規的建設。當然,對于企業審計工作的法律法規制定與建設,需要在了解審計風險成因的基礎上提出法律法規,并且需要針對企業的有關審計項目展開嚴格分析與探究,優化與修整審計法律法規,這樣才會使企業的審計工作變的更加高效可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奠定基礎。
三是,提高企業審計團隊展開全面建設。增強審計團隊的綜合素養與業務水平,這是切實避免審計風險的有效方法,這需要企業提高對審計團隊成員的系統化、專業化培訓,使每一位審計人員都能掌握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在加強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與素質的同時,還需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與責任意識,另外與結合有效的考評機制,來對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與綜合素養進行評定與考核,對審計人員的能力有一個準確把握,對于那些能力低下的審計人員,并且長期并未發生轉變的員工需予以辭退,從而確保審計團隊的整體素質,為企業審計工作順利進行提供有效條件。若想提高審計隊伍的層次以及在企業中的地位,確保審計內部審計的權威性、獨立性,可以依據企業組織層次來布設審計機構,對每個組織都布設相應的審計機構;由審計機構來對相關部門展開統一指導,確保下屬審計機構職權的獨立性,為提高企業審計效率奠定基礎。
四是,構建出應對風險的對策。企業風險防范的方法一般有兩種:第一,風險處理。在企業中采用風險處理的方法是最為常見的,它屬于是積極的風險管理手段,通過了解風險產生的原因來對其采用應對措施,從而減小風險所帶來的損失,企業若是采用風險處理,就表明該風險在企業承受范圍之內,企業管理人員并未產生風險轉移的念頭。第二,公司審計工作應當加強風險轉移的管理。當通過審計工作預測到風險因素的發展可能,但是不能通過事前避免和防范的方式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也不能夠降低因風險因素發生所造成的經濟損害,則應當采用對風險非保險轉移、投保風險轉移的管理策略,為未來可能遭受的經濟損失,制定補償與防范措施。
三、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國內公司應當摒棄傳統、落后的公司管理經營理念和管理手段,學習并應用科學的、現代化的公司管理知識、財務管理理論,實現公司組織管理模式的優化轉變,通過全面的審計工作,確保公司經濟收益的穩定增長,預測評估公司內部與外部的審計風險因素,幫助公司實現經營策略和長期發展目標。作為公司審計工作的管理者,應當自覺遵守國家關于審計管理的相關政策規定及法律法規,促進公司審計質量的不斷提升,實現公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戎浩源.供給側改革下企業審計質量“瓶頸”及審計監督機制優化[J].經營與管理,2017,(09):61-63.
[2]解江薇.國有企業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7,(18):25-26.
[3]趙京芳.創業型互聯網企業審計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財政監督,2017,(11):95-99.
[4]徐征.優化企業審計工作的現實出發點分析及實踐[J].中國商論,2017,(13):83-84.
[5]王佳.新形勢下金融企業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會學習,2017,(03):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