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煜迪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單位會計信息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由于經濟單位所處的內部與外部環境變得復雜與不確定,其自身的經濟狀況也是千差萬別,如何進行實現客觀的會計處理、如實反映經濟單位都與資產計量屬性選擇高度相關。資產計量屬性選擇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通過會計處理方式、處理參數等會計要素的選擇。如何用好用活資產計量屬性,使得經濟單位地利潤增加。有鑒于此,本文選擇這個課題進行了研究。本文通過對資產計量會計相關政策的選擇理論進行專門論述。
關鍵詞:資產;資產計量;屬性
一、資產計量屬性理論概述
1.資產計量屬性的定義
資產計量是指以一定的貨幣單位計量資產的價值。獨立核算經營經濟單位所具有的資產經營經濟單位各項資產(包括貨幣資金)都需要用一定的貨幣單位計量其價值。
資產計量屬性是我國經濟單位進行會計處理、財務報表編制時的原則、規則及實務基礎,具有廣泛的包容性。資產計量屬性只有對規范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時才存在所謂的選擇性。資產計量屬性是經濟單位選定的且必須遵循的會計基礎,所以應該引導經濟單位高度重視資產計量屬性。
2.資產計量屬性的相關規定
目前我國對于資產計量的相關政策總結如下表所示:
除了貨幣資產外,資產基本上都可采用兩種及以上標準,入賬價值資產計量屬性選擇較多,主要根據取得方式不一致,入賬價值也會不一致。
經濟單位單位管理者選擇恰當的資產計量屬性,以保證經濟單位單位財務信息質量。考慮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應遵循以下原則:
合法性原則--保證經濟單位單位資產計量屬性與國家會計法規相一致,保持自身的貿易逆差性與穩定性,即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一貫性原則--保持經濟單位單位資產計量屬性前后一致,不得隨意變更,選擇最能適當反映經濟單位單位經營狀況的資產計量屬性,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正確理解會計信息內涵;適用性原則--要求經濟單位單位選擇資產計量屬性時充分考慮行業內的特點、經濟單位經營規模、現金流量及各種因素,確保資產計量屬性發揮其適用性,以保證資產計量屬性對于經濟單位單位新環境的適用性;謹慎性原則--在不同的因素影響下預計判斷時加入謹慎的原則,促進各項業務的內在風險,使不確定因素可以被恰當處理;成本與效益相結合原則--需要經濟單位單位在選擇資產計量屬性時衡量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在保證信息質量的基礎上選擇盡可能降低成本的資產計量屬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注重實質,使經濟單位單位交易過程的實質與事實不僅按法律形式核算及反映,工作中資產計量屬性也要必須以實質重于形式為主要原則;.遵守職業道德原則--經濟單位單位會計人員必備的上崗要求,在經濟單位單位經營過程中資產計量屬性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會計行為面臨可靠性、真實性、利益與公正的觀念,并且近年來資產計量屬性的濫用現象愈發嚴重,使得資產計量屬性更加重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防范有悖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發生,是實現信息恰當的重要保障。
二、影響資產計量屬性選擇的因素
1.國家法規和經濟政策
根據經典的外部因素分析框架,影響一個經濟單位資產計量會受到微觀和宏觀兩個維度因素的共同影響。
宏觀外部因素是典型的外部因素,主要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等四個方面的因素。
政治因素方面,主要是指對經濟單位經營活動具有實際與潛在影響的政治力量和有關的法律、法規等因素。當政治制度與體制、政府對經濟單位所經營業務的態度發生變化時,當政府發布了對經濟單位經營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法規時,經濟單位的經營戰略必須隨之做出調整。其中稅收政策對經濟單位資產計量的影響較為明顯,經濟單位自身的盈利性要求經濟單位通過稅收籌劃來減少稅收的繳納,而政府的稅收政策也會改變經濟單位的資產計量。
經濟因素方面,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制度、經濟結構、產業布局、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未來的經濟走勢等。構成經濟環境的關鍵要素包括GDP的變化發展趨勢、利率水平、通貨膨脹程度及趨勢、失業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匯率水平、能源供給成本、市場機制的完善程度、市場需求狀況等等。
社會因素方面,主要是指經濟單位所在社會中成員的民族特征、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風俗習慣等因素。構成社會環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規模、年齡結構、種族結構、收入分布、消費結構和水平、人口流動性等。其中人口規模直接影響著經濟單位市場的容量,年齡結構則決定經濟單位產品的種類及推廣方式。
技術因素方面,不僅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變化的發明,還包括與經濟單位生產有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和發展趨勢以及應用前景。
2.經營形勢
經濟單位經營形勢對資產計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般情況下,經濟單位發展規模越大,經濟單位的成熟度也越高,資產計量也已經成熟,能夠順應經濟單位的發展。宏觀經濟狀況,經濟單位規模、稅收及貨幣政策,都會對經濟單位資產計量產生影響,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經濟單位應該調整資產計量才可以避免風險,使價值不斷提升。
3.組織形式與資產計量
資產計量是對經濟單位經營全過程中,對于每項營運活動的管理,即經濟單位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進行經營活動,而從而獲利能力的價值預期,它是經濟單位綜合競爭實力的體現,也是每一個與經濟單位相關者十分關心的問題,對經濟單位會計年度內的負債、資產、支出、收入、利潤情況等情況進行分析,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現行研究中對于經濟單位營運能力的分析,對收入的高低進行衡量。
經濟單位不同的組織形式會導致不同的資產計量政策,其本質在于管理者是否受到有效制約,管理者自身素質會使經濟單位的發展帶有強烈的個性特點,偏風險型的管理者會大刀闊斧開拓市場,尋求利潤增長點,此時的資產計量一般也會與經濟單位發展相適應。如果經濟單位的管理者偏向穩健性的經營,資產計量一般也會偏向穩健或者保守。成熟經濟單位的經營風險相對較低,此時,提高債務比重,可以為經濟單位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但如果經濟單位處于市場不成熟時期,經營風險較高,所具有的資產計量也不相同。endprint
4.經濟單位經營特點和發展狀況
經濟單位的發展水平對資產計量也具有明顯的影響。根據經濟單位生命周期理論,一個經濟單位必然要經歷從初創到退出的多個生命周期階段。初創期的經濟單位一般會采取較為保守的資產計量,現階段資金的流動性較大,首先爭取現時的利益,盡快回籠成本,償還負債。在進入成熟期時,經濟單位積累了大量資本,可以用來改進生產設備,對外投融資等,此時經濟單位會采取風險型的資產計量。
除了宏觀因素之前,微觀影響因素也會對經濟單位的資產計量產生巨大的影響。顯而易見,處于不同行業中的經濟單位的資產計量是不同的,因此行業狀況會影響一個經濟單位的資產計量,例如大型制造業經濟單位的非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一般會高于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同時,不同的行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也不同,這也會對其資產計量產生影響。像高新技術產業、成長性強的產業,由于其獲利能力大,應對經營風險的能力較強,這類經濟單位一般選擇風險性的資產計量。另外,一些處于行業壟斷的經濟單位,其資產計量也會不同于處于激烈市場競爭的經濟單位。
三、結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單位會計信息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由于經濟單位所處的內部與外部環境變得復雜與不確定,其自身的經濟狀況也是千差萬別,如何進行實現客觀的會計處理、如實反映經濟單位都與資產計量屬性選擇高度相關。資產計量屬性選擇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通過會計處理方式、處理參數等會計要素的選擇。如何用好用活資產計量屬性,使得經濟單位地利潤增加。有鑒于此,本文選擇這個課題進行了研究。本文通過對會計相關政策的選擇理論進行專門論述,分析資產計量屬性的選擇過程存在問題和負面影響,最終建立規范資產計量屬性選擇的措施,并分析了經濟單位資產計量屬性選擇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完善經濟單位資產計量屬性選擇的措施,以達到影響經濟資源優化配置,保證資本市場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洪德.淺談經濟單位會計政策的選擇[J].當代經濟,2015(02).
[2]趙杰.淺析經濟單位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J].民營科技,2015(01).
[3]邵靜,張白玲.經濟單位會計政策選擇及策略分析[J].商業會計,2015(02).
[4]張志娟.對經濟單位會計政策選擇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5(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