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
摘 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以政府部門為主的公共部門提供的,以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農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目標的文化服務。現階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含了保障農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和參與大眾文化活動等內容。當前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和農家書屋工程等幾項惠民工程形成我國現階段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中農家書屋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國家政府統一規劃、組織實施的農村文化基礎性工程之一,其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村地區廣大農民群眾看書難、借書難、買書難的問題。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農家書屋 可持續發展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01
近些年,普洱市思茅區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落實為民服務“五項制度”總抓手,從建設一個好陣地,完善村級組織建設入手,以農家書屋為主要載體,積極完善配套農村組織活動場所,充分發揮其綜合效益。在全區建立了56個農家書屋,成為了村組群眾的“信息中心”,受到黨員和群眾的喜愛,切實解決農村黨員群眾“看書難”、“學習難”的問題。農家書屋建起來后,村民無所事事的少了,看書的多了;在家閑聊的少了,學習科技種養知識的多了。書屋成了村民學文化、學科技、了解致富信息的俱樂部,成為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移風易俗和倡導新風的陣地場所,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農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里不僅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知識角”和“智力庫”,更是農民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一、農家書屋建設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1.農家書屋資源管理沒有形成長效機制,發展動力不足
現階段,很多農家書屋還沒有形成圖書資源更新保障機制,圖書更新速度緩慢,農民群眾比較喜歡和容易接受的音像制品嚴重不足。農家書屋中圖書資源過于陳舊和老化必然會失去對農民群眾的吸引力。此外,由于多數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都是由村干部兼職,文化水平多為高中學歷,也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缺乏科學的管理經驗,整個農家書屋管理比較松散,管理效率不高。同時,由于農家書屋工作經費和人員補貼費用較少,甚至無從著落,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白天農家書屋人員少,夜間農家書屋關門早,農民群眾不能高效利用書屋圖書,有的農家書屋甚至還不能保證天天開放。
2.農家書屋發展不均衡,配套設施不齊全
從現階段農家書屋發展情況來看,由于受到不同地區經濟水平的限制,各地的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存在發展不均衡,對于經濟發達和文化底蘊身后的地區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較好,建設標準相對較高,書屋硬件和軟件設施都比較完善,建設資金比較充足,而對于一些經濟落后地區,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些領導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農家書屋建設質量不高,特別是對于一些偏遠山區地區,建設農家書屋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導致農家書屋覆蓋率和利用率較低。
二、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
1.強化農家書屋建設
首先,科學選址。遵循因地制宜和便民利民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房屋,把農家書屋建在有圖書閱覽室或文化活動室的村(居)民委員會辦公樓,不搞重復建設,不增加農民任何負擔,直接為農民服務。同時,選擇干燥通風,采光和照明條件好,利于圖書存放和查找、閱讀圖書的房間做書屋;其次,豐富內容。圖書內容主要包括適合農村黨員群眾閱讀的“三農”讀物、時政法律、醫藥衛生、計劃生育、家電及生活常識、社科文學、少兒讀物、報刊及音像制品。每個農家書屋配備450冊(盤)以上出版物、2個以上專門的書架、1張以上書桌、10把以上座椅,區政府配套資金2萬余元參與書屋建設;再次,捐書贈書。在省新聞出版局配書送書的基礎上,為了充實農家書屋藏書量,要廣泛動員全區力量,支援農家書屋建設。積極引導農業、科技、衛生等部門積極為農家書屋捐書、送書,共計捐贈圖書;最后,注重實效。一是發揮農家書屋的陣地作用。不僅把書屋作為一個就讀書而讀書的地方,而是與文化活動室、遠程教育室、科普培訓室等結合起來,共同開展活動,提高書屋的利用率和綜合效能。二是開展各種活動引導讀書,有效調動廣大農民讀書的熱情。在借閱的基礎上,先組織村、組干部和黨員進行讀書學習,有效地帶動其他村民讀書。三是創造溫馨的讀書環境,營造氛圍吸引農民群眾讀書,有效地豐富農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2.加強農家書屋管理
首先,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區鎮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各村農家書屋建設、管理及作用的發揮。鎮文化站要聯合各村農家書屋管理員,開展農家書屋基本情況調查;其次,規范管理、確保運行。明確各村農家書屋管理員,要求每月定期對農家書屋進行整理、清查,嚴格執行借閱、登記制度。每季度上報工作開展情況、書籍管理情況,確保農家書屋規范化運行;最后,強化宣傳、發揮作用。利用廣播、宣傳欄等方式提高群眾對農家書屋的了解,引導更多群眾到書屋閱覽。利用農家書屋開展農業、科技知識講座、文化活動等,讓群眾學習各種農村實用技術、法律法規和了解相關知識。使農家書屋成為村民的致富課堂、學生的第二課堂成為群眾朋友學知識、長才干的精神家園,真正發揮農家書屋的基層文化陣地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國新. “十二五”時期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機遇[J]. 圖書館建設. 2011(10)
[2]程文艷.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農家書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 情報科學. 2011(01)
[3]康麗雯.欠發達地區農民公共文化服務問題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農家書屋建設與實踐為例[J]. 東南傳播. 2010(10)
[4]李國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圖書館[J].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0(03)
[5]孫鵬,李巖.農家書屋信息化建設的保障途徑——以遼寧省農家書屋信息化建設為例[J]. 圖書情報工作. 2015(18)
[6]楊思洛,盧亞飛,顏瓊英.農家書屋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基于8省20縣(市)的調查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5(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