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佳
摘 要:隨著我國遠程教育形式和途徑的增加,廣播電視大學的招生情況以及生源質量日益惡化,這給天津開放大學的建設工作提出了難題。本文通過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對目前開放教育的情況以及網絡技術詳細研究的基礎上,依據建構主義理論,有針對性提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力求擺脫現有教學模式中非網絡教學環節的限制,完全依靠Web2.0、Moodle平臺以及虛擬仿真技術完成會計專業所有理論與實踐教學、討論、答疑以及考核,以適應目前我國開放教育的生源狀況。
關鍵詞:完全網絡 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 WEB2.0 虛擬仿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2
一、完全網絡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概念
完全網絡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目的,基于網絡的信息傳遞及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加工信息的過程條件下,教師依據所學專業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目標和能力水平,設計并構建相應的能力模塊,使學生在不同形式的學習和練習中,自主認識并掌握知識要點。它必須具備以下的條件:
1.能為學習者提供建構知識的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環境;
2.能為學習者的合作學習提供條件;
3.能滿足學習者的不同需要,實現個性化學習。
完全網絡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提倡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習環境包含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
二、教學模式創新技術基礎
1.Web2.0構建交互學習平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站的建設模式也隨著技術的進步發生了巨大改變,特別是WEB2.0技術的出現,使得構建一個交互性學習平臺成為可能。目前,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所使用的就是擁有著很強功能的web2.0。如基于WIKI與BLOG構建知識庫模塊、基于P2P構建資源庫模塊、基于WIKI構件試題庫模塊、基于TAG構建案例庫模塊、基于IM和SNS構建綜合交流模塊、輔助工具模塊設計、綜合評價模塊設計以及基于行為模式構建數據挖掘模塊
2.虛擬仿真教學
虛擬仿真教學就是將涵蓋了網絡技術、并行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器技術、教學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模式識別、人工智能、高效能的計算技術等多種技術的仿真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利用實物或電腦創設各種虛擬環境來模擬真實環境,并根據真實環境中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情況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操、驗證、設計、運行等的教學方式。
三、教學模式創新外在因素
1.電大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基本情況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各種高等學歷教育機構的快速發展,生源競爭越演越烈,直接影響到基層電大的招生。同時,與人數遞減相伴的還有學生的素質、學習的動機、學習的能力等一系列問題。本文為了得到有效數據作為支撐,以天津廣播電視大學為例,搜集了近幾年招生情況的數據,并對目前在校學生做了抽樣座談調查,從而得出以下結論:
1.1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低下
通過調查,7成學生只有到考試之前才來上課,而隨著年級的升高,出勤率越低,有甚者為0,即便來上課也有8成的學生處于注意力不集中或提前早退。至于每周學習的時間(包括網上學習)70%的學生不到1小時,當遇到困難時更是習慣跳過去,并不尋求幫助解決。而作業和考試也都是借鑒別人的答案。
1.2實踐動手能力差
經過多年的教學發現,電大開放教育會計專業的學生中有部分是正在從事會計工作,還有一部分是非會計崗位人員,經過兩年多的專業學習,非會計崗位的學生不會基本的賬務處理工作,甚至連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都掌握不扎實。而會計崗位的學生雖然在日常工作中一直與會計事務打交道,但當進入畢業設計時不能很好的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工作中。
2.電大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傳統教學模式弊端
2.1課程內容偏重理論,偏離培養目標
目前會計專業教學計劃所列示的課程中如哲學引論、政治經濟學及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等課程,自身就是理論性的課程。而有些課程如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雖然內容都是為具體會計工作鋪墊基礎理論的,但內容與實操環節脫節,并未體現出開放教育的培養目標。
2.2忽視學生個體差異
開放教育的生源與普通高校存在著鮮明的差異,在年齡、工作背景、學歷背景、學習目的、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千差萬別。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如果還采用相同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勢必影響到教學質量。
2.3教學方法及手段落后
眾所周知,會計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偏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都會使得學生倍感枯燥乏味,導致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更不用說開放教育的學生。同時雖然目前會計專業的教師也能夠使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學員也能夠使用網上的資料,但所應用的技術也只是停留在基礎功能應用上,并未充分將目前先進的技術應用到教學設計和應用中,使得目前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仍然缺乏趣味性、互動性,實際教學效果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3.教學設計不合理
目前的教學設計大多仍停留在傳統的方式上,在課程資源網站上存放一些視頻、課件、習題等,但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大多自學能力不強,這些教學資源普遍存在著內容不完整、制作不精良和時效性差的問題。再加上沒有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進行引導和串聯,使得學生在這些資源中很難找到學習樂趣,實訓缺乏指導與合作,最終很難達到培養目標。
四、教學模式創新設計
1.能力單元定制
依據對國內關于會計人員能力指標體系研究結論的綜合分析,本文將完全網絡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下的能力模塊設置主線依據專業技能劃分為會計核算能力、財務軟件應用、財務報告編制與審核以及管理能力,其中會計核算能力包括了會計學、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等專業知識;財務軟件應用包括了電算化會計等專業知識;財務報告編制與審核包括了財務會計與審計等專業知識;管理能力則包括了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另外單獨附一個職業相關知識技能模塊,包括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國民經濟學、企業戰略管理等專業知識。endprint
每個能力單元模塊中分別設有“跟我學”(基礎理論學習)、“動手做”(模擬實訓)、“high five”(團隊合作、交流互動)以及“測一測”(評估測試)的功能。其中“跟我學”以及“動手做”兩個功能是自選功能,而“high five”和“測一測”是必選功能。
所有學員必須將所有模塊都完成才能取得學歷。每個學員進入能力模塊后,不同水平的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你要做的事情。如果本身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學員對于本模塊中的內容非常熟悉,那么他就可以只做必選功能,完成后即可通過。如測試不通過則需要酌情選擇前面的功能復習本模塊的知識點。
學習內容依據專科和本科不同層次的培訓要求,提供不同的理論知識講授音頻及視頻,并提供嵌套在模擬仿真實訓中的講解。
2.虛擬仿真實訓
虛擬仿真實訓是指在網絡環境下,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仿效真實的會計工作基本環境、基本內容、基本程序等而開展的模仿性實驗。
2.1仿真會計工作環境
作為企業核心部門的人員,會計人員所處的工作環境較其他工作人員會更加的復雜和廣泛。很多業務不僅局限在企業的各個部門,如生產部門、銷售部門、人力部門、管理層等,還會涉及到企業外部相關單位,比如銀行、稅務局、會計師事務所、租賃公司、財政部門以及上下游客戶等。所以要進行會計仿真教學就必須將虛擬企業及以上所有相關部門都設置完整,以使模擬企業的大部分會計工作都能在虛擬環境下展開。
2.2仿真會計工作內容
會計的職能包括了反映和控制,因此會計工作包含的內容也十分廣泛,不但包括基本的核算工作而且還包括會計檢查、會計分析、財務管理等內容。開放教育中專科階段培養目標更偏重核算業務,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偏重于控制和管理,因此,要讓學生通過虛擬仿真實訓鞏固和掌握全面的會計知識和會計技能,必須將企業所有會計業務全部納入進來。同時不但要仿真工業企業的會計工作,還要仿真其他企業的會計工作。不但要仿真個別企業的會計工作, 而且還要仿真集團公司的會計工作。
2.3仿真會計工作程序
會計工作是十分嚴謹細致的,每一項工作內容都必須依照嚴格的工作程序和流程來完成,無論是憑證傳遞、賬簿登記、報表制作還是納稅申報、預算決算、審計監督,企業的每一項會計工作都有較完整的工作程序。所以,在虛擬仿真實訓中,對于每一項經濟業務的處理, 都必須按規定的程序進行,同時還必須按會計核算程序完成會計核算工作。
2.4仿真會計信息載體
會計工作中反映出的各種會計信息需要有很多種載體來表現,包括憑證、賬簿、報表及其他各類表格資料。而每一種載體都有其特定的格式,有的是國家統一規定的,如納稅申報表、各種統計報表、會計報表等;有的可以由企業自行設計,如工資表、各種成本費用計算分配表等。為了能夠使仿真教學產生與在企業實習同樣的真實感,必須在虛擬實訓系統虛擬出與實際工作中相同的載體。對于受國家控制的會計憑證, 如銀行結算憑證,可以在憑證上冠以“實習用”字樣[5]。以目前國開學習網上開設的基礎會計課程為例,形考作業中設置了大量填制憑證以及報表的題目,但并沒有在課程中提供相應的虛擬證表載體,導致學生在完成相關任務時難度加大,從而對原本很感興趣的100%網上考核方式產生抵觸情緒。
2.5仿真會計工作崗位
基于內部控制的要求,會計工作必須有明確的崗位分工,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監督,各司其職,職責明確。因此在虛擬系統中也要設置相應的如總會計師、會計機構負責人、收入支出債權債務核算崗、工資核算崗、成本核算崗、總賬崗、電算化會計崗、財務會計報告編制崗等,除此之外內部審計、社會審計等崗位雖不屬于會計崗位,但也屬于教學內容,因此也要在虛擬實訓系統中有所體現。
3.團隊合作交互平臺
正如之前我們討論過,WEB2.0技術的出現,使得構建一個交互性學習平臺成為可能。在WEB2.0上我們可以基于WIKI與BLOG構建知識庫模塊,要求學生們組合成團隊共同完成一個知識庫的建設;基于P2P構建資源庫模塊,要求學員共同豐富學習資源;基于TAG構建案例庫模塊,通過典型的案例,能夠幫助學習用戶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認識。基于IM和SNS構建綜合交流模塊,利用SNS方式構建專題學習社區,利用社區,用戶可以對于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共同討論,同時利用IM工具進行實時的信息交流。通過綜合交流模塊,用戶可以解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4.多樣化評估方式
上文中我們提到的會計人員能力評價指標中,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以及職業相關知識可以直觀的通過能力模塊中的實訓以及測試得到提升和判斷。然而除此之外,會計人員的能力評價指標還包括了個性特征,如責任心、主動意識、應變能力等;職業相關技能,如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習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和考核我們將在“high five”中以及虛擬仿真實訓中特別設置的情節中予以體現。因此,除了對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能力方面的考核評估以外,還需要對這些同樣重要的能力做出評估。
由于本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完全網絡模式下,傳統的紙筆考試或者提供大作業的形式自然不適用,因此我們會將WEB2.0中基于行為模式構建數據挖掘模塊,對大量信息樣本進行的統計、分析和計算,建立行為模式數學模型,利用這種具有極高行為特征的模型,對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定。通過他在虛擬仿真實訓以及基礎知識學習時的學習行為數據作為考評的一部分。同時基于WEB2.0綜合評價模塊,通過用戶在交互學習平臺上的表現(包括個人BLOG、SNS社區、試題庫)進行過程性的考核評價,并根據不同用戶的表現情況提出相應的學習建議,保證交互平臺用戶能夠比較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最終結合每個能力模塊中的測試功能中的測試得分,綜合評價學生的得分。
除此之外,亦可借鑒網絡游戲的相關經驗,將獎勵和互助機制引入到網絡學習中。在完成每個知識點的學習或者提交任務后,獎勵學生積分或者虛擬錢幣。隨著積分和財富的增加,伴隨級別上升、新功能的開放或者兌換為真實的資金獎勵,將獎學金轉換為一種新的形式獎勵給學習勤奮的學生。同時當有學生在學習或者完成任務時遇到困難,可以設立求助功能,請求在此項知識點學習或者任務完成過程中得分較高的同學提供幫助,以此增加趣味性及互動性,消除自主學習的孤獨感。
參考文獻
[1]李光先:論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J]. 電化教育研究,2002.9
[2]姚蘇芮、韓凱: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分層+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1
[3]王瑞玲:大數據時代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21
[4]許立志:基于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綜合實踐教學研究,[J]. 科教導刊,2017.6
[5]喬鵬程,朱衛東,趙莉:情景虛擬仿真技術在會計教育中的應用,[J]. 財會通訊,2016.31
[6]鄭貴華、姚慧慧:會計人員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