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江 艷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拓寬渠道,抓住各種契機,促使學生開啟思維之窗,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遵循新課程理念,運用了以下幾點做法,激發了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了學生作文水平,教學效果顯著。
作品的欣賞是引發學生想象的重要途徑。作品欣賞的內容,形式很多,課文插圖就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蘇教版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教師可充分利用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譬如《清平樂·村居》,作者將茅檐、小溪、青草、翁媼、三兒這些人物景象巧妙結合,展示了一幅鄉村世外桃源圖,令人神往。教學時,我出示文中插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就兩位老人聊天的內容展開想象。伴隨著美妙的古箏樂,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幾杯酒下肚,老爺爺、老奶奶有些醉意,老爺爺溫和地對老奶奶說:“老伴,你還是那么漂亮,一點都沒變。”“老了,老了!你看,咱們的兒子都這么大了。”老奶奶不好意思地說。老爺爺看了看三個兒子,深情地對老奶奶說:“說起兒子,真得謝謝你啊,謝謝你給我生了三個這么好的兒子。你瞧,我們的老大、老二多勤勞啊,今年一定又是一個豐收年。”“是呀,是呀!別看老三現在只知道玩,憑他的聰明勁兒,將來讀書一定有出息。”老奶奶笑呵呵地說。一幅插圖為學生打開了一個想象空間,學生眼觀畫面,放飛想象,完成了一次想象再創造的過程。
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學生只有對所學有興趣,才能產生一種愉快的情趣體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研究的興趣。習作教學時,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想象。如今的小學生生活環境一般比較穩定,上學、回家、吃飯……他們的生活幾乎是公式化,往往覺得生活比較單調、乏味。因此,習作教學時,必須打破“講——寫——評”這一傳統模式,追求新穎,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張開想象力的翅膀。命題時要拓寬范圍,留有想象空間,作文題目所含的意思要富有童趣,貼近小學生生活,誘發學生想象。如讓學生寫他們在家里學做家務的事,我把它命題為《第一次___》,學生看了后便來了興趣,紛紛舉手補充為“第一次___”(看家、炒菜、招待客人、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間),而后又把自己親身做的事加以聯想、想象,最后很快地寫了出來。可見這樣的作文題目會把學生各自的想象力激發出來,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在自己的頭腦中進行浮想聯翩,從而他們的想象力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情境是想象的沃土和催化劑。小學生不僅求知欲強,又具有豐富的情感,善于形象思維。根據這一年齡特點,習作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情境,烘托氣氛,給學生自由創造的空間,讓學生馳騁想象。如,《廬山的云霧》在描繪廬山云霧瞬息萬變時,課文中舉了兩個例子具體展現了云霧的變化之多、變化之快。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省略,播放描繪廬山云霧的視頻短片,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剛才還是低頭吃草的羊兒,才一會兒工夫,就成了引吭高歌的仙鶴;一眨眼的工夫,活蹦亂跳的小白兔就成了一只空中盤旋的老鷹,再定睛一看,又成了威風凜凜的雄獅了……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再現一個真實的文本情境,為學生搭建一個想象的平臺,學生們在自我參與中興致盎然,感受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奇麗多變,同時,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又如,在寫《春天》這篇作文時,先播放一段優美動聽的音樂
(在舒緩悠揚的樂曲聲中配上鳥的鳴叫聲,小河流水聲等等),再加上老師的語言描述:“春天來了,春姑娘奏響了動聽的樂章,閉上眼睛,聽著音樂,你看到春天的美景了嗎……”在這撩人的情境中,學生想象的靈感會突發,記憶中的表象材料忽然閃亮起來,學生筆下的春天自然多姿多彩。
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不同時期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能力,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掌握了解自己的學生會想些什么,與他們情感相通,營造寬松、愉悅的氣氛,巧妙引發話題,不失時機地啟發誘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看圖作文是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力的一種好形式,因為一幅圖或幾幅圖,它們的內容是有限的,而且畫上的人物都是靜態的,要讓小作者把靜態人物寫活,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否則,就不可寫成生動感人的文章。例如讓學生寫《添嘴巴》這篇作文時,我先把一幅沒有嘴巴的小姑娘的頭像掛在黑板上,接著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然后請學生找出這個人頭畫缺了哪一部分。當學生說出缺了一個嘴巴時,我趁機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個小姑娘沒有嘴巴,她的心情怎樣,想對我們說些什么?教師的語言激勵,為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有一位同學想了一會兒說:“我沒有嘴巴難看極了,心里真難受。”另一位同學說:“我沒有嘴巴不能吃東西,肚子餓極了,誰能給我添上一個嘴巴,我會感謝他的。”還有一個同學說:“我沒有嘴巴不能喝水、吃東西;不能說話唱歌讀課文;心里有著說不出的痛苦,誰要是給我添上一個嘴巴,誰就是我的好朋友。我聽了小姑娘的話,決定幫她添嘴巴。”……瞧!他們的想象是多么的真實,多么的合理!
總之,想象有利于拓展小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思維的敏銳性。寫文章,其實就是一個想象的創造過程。習作教學時,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由眼前的事物展開合理想象,迸發想象的火花,張開想象的翅膀,那么習作的內容就會更豐富、更充實,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