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 孔靖 山東省濟寧市技師學院基礎部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十八大又將“立德樹人”確立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了德育在國民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
我國技工院校有著優秀的德育教育傳統,經過幾十年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我國技工教育的德育工作成效顯著。但是面對新世紀以來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加之,我國現行教育體制還有待完善,以致當下我國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時常出現困惑和乏力之感。如何盡快走出技工院校的德育困境,發揮出德育教育在技校生成長成才的奠基引領作用,是每一個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擔當。我作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當下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為此,立足技工院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實踐德育工作的新路徑、新模式是提高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和針對性的當務之急。
體育課是技工教育的基礎課程,并且占有相當大的課程比例,體育課豐富多彩、時尚新穎的教學任務更是適應了技校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技工院校體育課的特點為體育德育的開展創設了廣闊的平臺,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實踐教學的機會因勢利導地給予學生進行德育品質的培養,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更是明確要求:“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大綱》也強調:“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共同育人”。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也深切地體會到了,將德育與體育教學有機融合,在體育課中實施德育成分的教學,把德育滲透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能讓學生心服口服,調動起他們課程參與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堅定自信,富有熱情。
在技工院校里,體育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也是每一個技校生都必須參與,也最喜歡上的課程之一,我們體育課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契機,創新性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以便使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和針對性。
要卓有成效地開展體育德育活動,必須具備內外兩個條件,內在條件主要指涉體育教師的素養,“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高素養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教育說到底是一個人影響一群人”的關系,為此加強體育教師的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是關鍵。首先,體育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其次,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能實施開展科學、時尚的教學活動;再次,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精神品格。這樣才能做到“生命影響生命,人格鑄就人格”,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的作用。
外在條件主要是指要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生態環境。德育生態環境是“影響人的品德形成和發展變化的各種因素的總體”,技工院校要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營造龐大的德育場。德育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技工院校各個部門和各個崗位的齊心協力,相互配合。以便優化整個院校的教風、學風等社會風氣,以便形成良好的德育生態文化。
根據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和當下技校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我們的教學探索,我們認為在技工院校要著重加強對技校生的生命教育、品質教育、自信教育和養成教育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熱愛生命、珍惜生活,感恩學習的機會,是技校生成才成長的基礎,只有肩負自身的責任擔當,才有學習的動力,才能不斷激活自身的潛力,正確認真對待學習生活的每一天。要不斷加強技校生的團隊精神、奉獻意識和創新品質的塑造,以便讓他們盡快適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和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需要,培育他們集體榮譽感和克服困難、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質。“自信比黃金都珍貴”,自信是自立自強的基礎,只有自信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和外界事物,才能挖掘自身的潛質。從本質上說德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是一個不斷積累形成的過程,這是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為此,我們要對學生有耐心有寬容,不要操之過急,要繼承我國傳統道德教育的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方法。
為了使技工院校的體育德育開展得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在繼承我國優秀德育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德育形式、德育內容和德育評價標準。我們認為可以在體育德育中嘗試進行體驗式教學,發揮隱性德育的價值,開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進課堂,實施過程德育,使德育活動、德育評價常態化、多元化和科學化。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少年強,則中國強。”技能強國夢支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技工教育的健康發展根源于技工教育的德育建設,因而我們每個技工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