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華
(國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自加入到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逐漸深化,與世界經濟深度結合。全球經濟呈現一體化的環境中,國家與國家間在相互依存上也有所增強。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或是亞太地區等國家,也會對中國的經濟政策以及經濟增長等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開放經濟條件下,我國宏觀經融政策也要相應進行調整,從而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環境。在此背景下,文章針對我國的宏觀金融政策搭配開展全面研究,并制定科學合理的策略來實現我國金融政策科學組合,為我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基礎。
我國宏觀金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更好的促進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以短期的角度來開展分析,因有著信息上的有限性,所以在認知中有著偏差等問題,讓經濟的政策從不同的表現形式中展示出來。通過融合經濟政策的目標和針對的對象上存在的不同表現,一般包括兩個內容,首先是內部的均衡目標,其次為外部的均衡目標兩部分。其一是結合我國經濟,目標為促進經濟良性增長;而其二為國外經濟,目標為保障國際的收支保持均衡效果,且本幣對于外幣幣值要保持穩定狀態,從而可以為我國經濟發展建立更為健康的全球化環境體系。經濟體開放中外部均衡的目標是最為關鍵的部分。而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應更好的結合內部均衡以及外部均衡的條件,因此就必須要保障宏觀金融政策間進行完善搭配,這是當前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文章就主要根據蒙代爾—弗萊明的模型以及新古典經濟學內容,提出了針對開放經濟的宏觀金融政策內容,其中就包含了兩個內容:首先,要運用固定匯率制的形式,也就是轉變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以及中央銀行對于貨幣在供給中而出現的控制權等,以此來滿足內部均衡目標的實現,從而更好的以財政政策才能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其次,運用浮動的匯率制,也就是中央銀不用運用措施來維持本幣的幣值穩定性,其作用是滿足經濟內部均衡的重要部分,為經濟宏觀政策組合工作的科學開展奠定有利條件。
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我國經濟占全球經濟總量比重日漸增大。對于我國經濟而言,確保貨幣政策的主動性,是實現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國經濟體量較大,無法完全隨著國際經濟變動來改變自身經濟周期。相反,隨著經濟穩定發展,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也受到其帶來的一定影響,由此就可以看出我國在制定以及實施貨幣政策時,會帶動國際經濟變動。同時,由于我國是經濟大國,從主、客觀角度,都不支持長期維持固定匯率。隨著我國經濟和金融實力的進一步增強,也促使我國貨幣政策要與世界經濟金融發展緊密結合,通過調整本國幣值政策來進一步影響和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確保世界經濟的環境能夠更加的健康,也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有利保障。
以宏觀金融的政策當前情況進行研究,利率機制市場改革是關鍵內容。要結合金融自由化來合理的規定政策實施順序,尤其是更要把開放的資本項目視為金融的自由化中最后的部分,并在此過程當中,應把浮動匯率制以及資本管理制進行融合,以此滿足經濟配合,實現經濟相互推動和促進的形式。在現今我國的外匯市場有著供求失衡的表現,其從市場的供給多于市場需求上能夠看出來。而在中央銀行中難以將市商作用展示出來,這樣會導致外匯市場發生有行無市的表現,也無法有效的將外資引入到其中,這會影響到國內企業境外收入的整體情況,這樣很難把對外開放政策更好的落實到實踐當中,也會對實際中相應工作的開展帶來嚴重影響。
首先,正確認識利率市場化表現。在進入世貿組織之后,應有效的將如何滿足利率市場化的要求這一問題進行解決。結合世貿組織當中的FSA協議要求,其內部的成員必須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結合競爭原則來確保相應工作有效進行。而且不僅僅是國內也要有國外的金融機構,必須要保持統一的待遇要求,制定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其次,利率市場化的促進作用。從整體進行分析,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可以更好的增強貨幣政策實施水平,這對于宏觀經濟的發展會帶來調控性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其匯率也逐漸成為國內外經濟互通的紐帶,其對國內外市場也能進行調節和改善,也能滿足國內外經濟雙平衡要求。
加入世貿貿易組織中,對于經常與資本項目來說,其進入到大規模的順差環境之下。在分析我國匯率制度時,如果堅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定性表現,那么一定會使得順差出現外匯轉變為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從而不斷提升外匯儲備規模,導致國內貨幣供應失去獨立性。長期可以放松資本管制,施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從而實現資本項下資金的自由流動,再對浮動匯率開展合理的管理,以確保貨幣政策獨立性。我國應結合以上思路開展匯率制度相應策略的制定。
結合金融行業的自由化表現,其中關鍵部分就是利率市場化,在實際的市場中其資金的供求作用極大,另外明確經濟資源在延期支付的標準下,可以有效的滿足開放資本項目的要求。其必須要滿足持漸進式的思想,進一步正確利率的浮動區間情況,以此來建立基準利率,這樣才能實現利率市場化發展的需要。要想滿足該目標,首先要保證市場基準利率是科學合理的。具體分析,我國開展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推進過程中應明確重心,重點應注重以下兩點:一是,要穩步擴大同業拆借市場的規模,從而更好的解決市場規的條件,更好的增強拆借市場的利率影響情況,將市場利率可信度更好的提升。二是,要合理規范金融市場環境,并以此為基礎加強各相關市場間的聯系,從而更好的推進統一貨幣市場的建立。
對當前匯率制度進行相應調整,要把匯率制度改革前的準備工作與國內利率市場化進行更為有效的結合,實現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才能在改革利率市場體系的同時,推動匯率制度進行實質性改革。在開展該工作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我國利率與外幣的利率關系必須要協調統一,而且我國要將世界的利率水平看做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重要參考,從而更為科學的對本國利率與外幣利率進行調整。二是,應制定具有發達、規范等條件的金融市場環境體系,并且也要在該工作中重視貨幣市場的成立。
資本管制的放松和匯率制度的改革,與貨幣政策獨立性有著相反的作用效果,將兩者有效結合,可以達到更好的政策效果。在對這兩個部門進行改革時,應協調統一開展工作,同時要并行推進并相互配合。對于匯率的浮動,可視為在以上兩項改革開展過程中的技術性調整環節。
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以及人民幣的匯率開放工作當中,必須要較少對貨幣的政策獨立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的保障貨幣政策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以及穩定性等。另外政策制定工作當中,一定要確保其預見性和各項政策的整體開展力度進一步的提升,這樣才可以滿足促進內外部均衡的要求。在實踐中實施貨幣政策,應堅持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在實施的要求。也正是因利率市場化在形成中沒有決定性表現,所以要在利率市場化中開展相應工作,以利率作為中介,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來實現匯率政策目標。
在開放經濟環境下,如何才能更為科學、合理、有效的選擇我國宏觀金融政策組合這一問題,一直都是政策的實施者一直都比較關注和重視的問題之一。必須要以貨幣的政策、利率的市場化和匯率的改革等多方面角度來開展相關的工作內容,以此來滿足當前市場發展環境的要求,更好的滿足我國當中在開放經濟環境之下的宏觀金融政策組合要求,實現其更為優化且完善的結合,通過這樣的形式才能進一步的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也能更好的保障金融市場滿足穩定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