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城市雕塑課程的開設能夠培養藝術類學生造型設計能力,同時有利于開發藝術類學生自身的創造思維,通過手工設計和制作的主要方式使學生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通過一定的方法與途徑積極營造相關的環境與條件。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針對城市雕塑課程理論教學之外,必須要加強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這對于當前藝術教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非常關鍵。
【關鍵詞】城市 雕塑設計 教學 創意思維
【中圖分類號】J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199-02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城市雕塑課程設計相對來講比較泛化,缺少一定的個性,外在表現也是千篇一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設計者自身的創新能力相對缺失。對于藝術專業學生來講,其思維對于其他專業的學生跳躍性較強。而藝術類的學生在行為上也常常與普通專業的學生不同,這足以表明藝術類專業學生創意思維較強。但是創意思維與創新素質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創意思維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創造力,保證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處。
一、創意在城市雕塑設計中的價值
教師在城市雕塑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當前的實際現狀,從而找出相關問題,立足于問題的基礎上對應的尋找相關對策,但是目前城市雕塑設計課堂教學的方式并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無法跟隨新時代的變化。教師必須在增強課堂靈活性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創意思維意識,加強對城市雕塑設計課程知識的理解,從而為創意思維的出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當前應用型大學教育中,逐步推進教學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倡導雙師型教學,致力于將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意思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藝術類學生只有在具備創造性的前提下,才能夠制造出優秀的作品,因此,雕塑設計工作者必須要具備較強的智能素質,從而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
二、啟發學生尋找實現創新的途徑
1.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目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師所提供的資料進行雕塑設計,而在設計中要滲透自己的想法和對老師提供資料的理解,從而將自己潛在的思維通過用雕塑設計作品進一步展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倡議之言進行轉變和匯集,學生在與老師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便會產生新的想法,逐步建立創意系統模式。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雕塑進行創造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加強學生自身思維意識與行動之間的一致,從而使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創造思維通過作品進行展現,學生只有在拋開固有思維的束縛前提下,才能夠制作出更多具有創意的作品。因此,針對眾多的客觀事物教師要必須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找到事物外在表象和內在聯系,在塑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做到對于外在事物局部細節進行簡單的抽象變形,才能夠進一步的加強形象轉換,滿足多個角度之間的創作需求。
3.樹立學生創新自信,加強創新行為訓練
學生創新行為的產生必須要通過多元化的創新訓練,只有不斷的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才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學生創新行為主要是通過有規律有條理元素之間的聯系,不斷豐富學生的想象。例如在我國傳統的文化中,有較多的內容經過時間的推移和發展,已經形成了各大學科且交叉性較長的意象表現綜合體。
三、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當前,學生創意思維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影響而成的,主要包括創意思維所形成的場所以及邏輯方式等各個方面。學生具備的創意思維形成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帶有一定的規律性,而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發散性思維在其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學生注重利用創新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并解決問題,那么在經過長期練習和啟發之后,學生的創意思維便會逐步形成一定的規律。創意思維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課堂練習或者案例分析等各種方法,使學生對當前的題目進行設計,只有不斷地進行課堂控制才能夠使學生創意思維培養得到一定的結果。學生創意思維在形成的過程中常常受到原有思維模式的束縛,而教師必須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展開聯想來對雕塑進行設計和創新。另一方面,學生必須要對創作元素具有一定的理解,通過分解重構等作為藝術手段,將當前的塑造形體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最重要的是學生創意思維必須要符合專業發展的規律,而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的過程中必須要給予一定的暗示與指導。
參考文獻:
[1]譚維健.景觀雕塑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美術教育研究. 2015(04)
[2]劉貽永.論高校校園景觀雕塑的生態化設計[J].藝術探索. 2012(04)
作者簡介:
孟繼兵(1979.04-),男,漢族,陜西西安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雕塑。